在1947年5月爆发的孟良崮战役中,华东野战军将号称五大王牌军之一的国民党整编第74师斩于马下,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最终胜利。虽然,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使得山东地区解放战争形势有了有利转变,但整体局势仍然不容乐观。后来,蒋介石继续调集重兵,齐头并进,不断压缩华东野战军的生存空间,而且鉴于孟良崮战役的教训,这次国民党军队猬集一团,以避免被分割逐一歼灭。

在这样的局势之下,为了扩大战场空间,寻找最佳战机,华东野战军于1947年7月进行了一次分兵部署,将主力部队一分为三,这就是著名的“七月分兵”。从军事战略方面来看,华东野战军这次分兵是符合战场实际的,也是打破敌人重兵进犯的正确举措。不过,在实际执行层面,由于山东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条件风云莫测,以及敌人在武器装备方面上占据优势,所以华东野战军在“七月分兵”之后,战绩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导致战局异常凶险。

就拿“七月分兵”之后,华东野战军相继组织发起的南麻战役、临朐战役来说,华东野战军并没有实现战前制定的歼灭目标,虽然歼灭了一部分敌人有生兵力,但自身的损失也非常大,可以用惨胜来形容。不过,华东野战军这次“七月分兵”也有积极的一面,为后来1947年8月华东野战军分为内线兵团和外线兵团提供了借鉴,打下了基础。今天,我们不说华东野战军“七月分兵”正确与否的争论,来简单说一说当时华东野战军“七月分兵”的具体部署,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前文说过,“七月分兵”,华东野战军将主力部队一分为三。当时的部署是,第一部分由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和第四纵队组成,兵力约有七万多人,作战任务是进军鲁南地区,侵扰敌人后方;第二部分由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纵队和第十纵队组成,兵力约有十万多人,作战任务是进军鲁西地区,威胁敌人侧翼;第三部分为正面部队,由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纵队、第七纵队、第九纵队以及特种兵纵队组成,兵力约有十五万人,作战任务是与敌人周旋,寻找歼敌战机。

当时,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是叶飞,后来被授予上将军衔;第二纵队司令员是韦国清,后来被授予上将军衔;第三纵队司令员是何以祥,后来被授予少将军衔;第四纵队司令员是陶勇,后来被授予中将军衔;第六纵队司令员是王必成,后来被授予中将军衔;第七纵队司令员是成钧,后来被授予中将军衔;第八纵队司令员是王建安,后来被授予上将军衔;第九纵队司令员是许世友,后来被授予上将军衔;第十纵队司令员是宋时轮,后来被授予上将军衔;特种兵纵队司令员是陈锐霆,后来被授予少将军衔。

这里再多说一下,华东野战军“七月分兵”之后不久,到了1947年8月,华东野战军为执行将战争引向敌人统治区的战略,组建了内线兵团和外线兵团两大作战兵团。当时,内线兵团由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七纵队、第九纵队和新组建的第十三纵队组成,由许世友和谭震林率领,担负山东内线作战任务;外线兵团由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第四纵队、第六纵队、第八纵队、第十纵队以及特种兵纵队组成,由陈和粟率领,执行外线进攻作战任务。而内线兵团和外线兵团的组建,则是在“七月分兵”的基础上实施的,这也是“七月分兵”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