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2日報道 美聯社6月30日報道稱,美國等國家正在敦促本國企業減少對中國產品的依賴,但幾乎沒有公司響應,沒有人願意離開中國技術熟練的勞動力和高效的原材料供應。報道編譯如下:

美國、日本和法國正敦促本國企業在生產智能手機、藥品和其他產品時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是,即便在新冠疫情對貿易造成破壞之後,也幾乎沒有企業願意離開中國的熟練勞動力和高效原材料供應商而遷往其他國家。

華南美國商會會長哈利·賽亞丁說:“我不知道現在有哪一家企業正在推進任何搬遷計劃。”

中國的工廠組裝了世界上大多數智能手機和消費電子產品以及越來越多的醫療設備、工業機器人和其他高科技產品。該國還是維生素C以及抗生素和其他藥品原料的主要供應商。中國用了20年時間建設港口、鐵路、電信網絡和其他被認爲是世界上最好的基礎設施。

安邁企業諮詢公司的林浩日說:“中國仍然在爲幾乎所有行業提供無與倫比的供應鏈。”

在廣州番禺從事揚聲器生產行業的菲利普·理查森說,他考察過越南和其他國家。雖然這些國家的工資可能低至中國的60%,但節省下來的錢會被放棄中國供應商網絡的成本所抵消。已經在中國工作了22年的理查森說:“我們考慮了一下,這沒有任何意義。”

在東莞爲思美登等品牌生產女鞋的羅伯特·格文說,“我所有的客戶都說,我們必須要多元化”,但看到其他國家的成本時,“90%都會選擇中國”。

在西方國家的消費增長乏力之際,14億中國消費者的吸引力也將企業日益緊密地與中國聯繫在一起。

汽車和高價值商品的製造商正在花費數十億美元擴大在中國的生產。

林浩日說,現在很多人是在本地爲本地生產,而不是利用中國來出口。

在接受中國歐盟商會調查的企業中,僅有11%的企業說它們正在“考慮將投資遷往其他國家”,低於去年的15%。

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一些領導人正在討論可能採取的減稅或其他吸引企業回國的激勵措施。林浩日說,即使減稅或補貼措施得以實施,企業也面臨着在陌生地區建廠、培訓新員工、尋找供應商以及客戶關係可能中斷等成本。他說:“遷移不是免費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