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能留给中国足球厚重的过去 一段挥之不去的美好

稿件来源:贝克足球

1998年,鲁能集团正式接手山东足球,鲁能泰山队在当年的联赛中,以8胜8平10负、进37球失40球的成绩,名列第9,第一次没进入联赛的前六名。当年的足协杯,山东队也在半决赛被申花淘汰,没能晋级决赛,获足协杯赛第三名。

1999年,在桑特拉奇的带领下,鲁能泰山队以13胜9平4负,进33球失13球,首捧顶级联赛冠军。在年底进行的足协杯决赛中,又凭借罗梅罗的3个进球3比2击败大连实德拿到了双冠军,成为了中国足球联赛职业化以来首个实现在一个赛季获得"双冠王"的球队。

2005年,鲁能拿到联赛第3名、足协杯赛亚军、中超杯第3名、十运会冠军和亚冠联赛八强。

2006年,联赛冠军、足协杯赛冠军。

2007年,联赛第3名,东亚A3联赛亚军。

2008年,联赛冠军。

2010年,联赛冠军,恒大王朝及其带动的全新金元时代之前,中国足坛的最后一支冠军之伍。

二十二年,鲁能带给山东足球、留给中国足球,到底是如何厚重的一段过去。

未来远未来,过去过不去。

鲁能留给中国足球厚重的过去 一段挥之不去的美好

1。

"从1998年到今天,我陪鲁能一路走来,我累了,好运。""期望、失望、坚持,期望、失望、怒骂,失望、失望、心疼。"

这是2015年5月6日的夜晚,山东球迷的心情。那一夜,鲁能1比4惨败全北现代,亚冠出局。

哀伤的背后,真实泛起的是绝望。这样浓郁的情绪不单为这一场输球,而是因为十几年来鲁能集团治下的这支球队一次又一次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亚冠。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无数个亚冠夜晚的鲁能球迷,正是"尘满面,鬓如霜",一直持续到去年点球大战负于广州恒大、负于鲁能足校亲手培育出的韦世豪脚下。

五年前的鲁能,总经理姚鲁站上了争议风暴眼。就在亚冠出局之后,姚总遭受众多责难,客观来讲当时半年来的沉默也让更多根本无法了解他和他工作方式的人,生出诸多怨言。

然而就在被淘汰的那两天,熟悉姚鲁的人听到其在鲁能的处境感觉很不可思议:"他在供电公司工作的时候能力非常强啊,而且是个很强势的人。"

其实这样的反差和矛盾,绝非单独体现在姚鲁一个人身上。

鲁能第一任总经理邵克难,大学时是有名的才子,在山东电力集团和鲁能集团工作时也极有能力,他在入主鲁能之后更是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双冠王。

但他在任三年,第一年(1998年)磨合,尤其是与洋帅的磨合中度过,而最后一年,双冠王功臣桑特拉奇提前下课。

面对双冠王之后的困局,邵克难本想卷土重来,他甚至已经谈好布拉泽维奇、并草签协议,但他下课了,于是草签的协议也就此作废,鲁能又进入董罡时代。

董罡在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如今的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以强硬和能力强著称,担任山东省电力集团总经济师,在俱乐部工作期间也受到好评。

总体而言,他和他的继任者康梦君都很好地掌控了鲁能,那个时代的鲁能,以稳定的投入成为中国职业联赛的中流砥柱。

  2。

几乎可以这么说,鲁能的总经理们,或儒雅或强硬,或灵活或严谨,他们有的来自更接近政府风格的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下属的供电公司,有的则来自更市场化的鲁能集团--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上任时都是新兵,大都不了解足球的运作规律,于是我们最常见的现象便是沉默。

每一任老总告别时,又都会是壮志未酬的感慨。

草签了布拉泽维奇的邵克难是,坚持改革5年准备开始收获成果的董罡是,康梦君是,孙国宇是,庞大的改革蓝图刚刚摊开了一小部分的刘宇更是如此。

鲁能留给中国足球厚重的过去 一段挥之不去的美好

鲁能俱乐部的投资方基本由国家电网下属的两个正厅级单位组成:鲁能集团(原山东电力集团三产企业鲁能控股公司),和山东省电力集团。

鲁能俱乐部真正的母公司就是国家电网公司,这也让这家俱乐部不可避免地被浓郁的国企官僚作风侵入肌体。

早期,鲁能俱乐部的股东虽大都是来自鲁能集团企业,但管理权归属山东电力集团。可是随着鲁能集团副总经理刘宇出任俱乐部总经理,这个情况多少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

对于俱乐部而言,一个清晰的上层管理体制是必须要完善的,在足球改革的大背景下,国企投入足球完全被认可,

而鲁能在2002年之后、2010年之前,长达8年的时间中更是成为中国足球的中流砥柱其稳定投入、坚持,以及在青训上的努力,对中国足球的发展居功至伟。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电网的确有必要重新在内部统一对投资足球的认识。实际上,很多年来,如果能够得到中央相关部门的明确首肯和支持,对于鲁能足球的发展更加重要。

之所以各方人士都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即便是鲁能辉煌的时候,一些电力人士也对投资足球表达过反对意见,之后在亚洲足球进入恒大金元时代后、鲁能队因多次亚冠不出线而遭受指责,这种声音更是被放大。

鲁能留给中国足球厚重的过去 一段挥之不去的美好

此外,一些复杂的外部环境,这二十年来也在影响着国网、鲁能集团和山东省电力公司对足球的投入。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能统一思想,哪怕鲁能俱乐部继续搞下去,恐怕也会受到众多掣肘。

3。

对于俱乐部来说,在国家电网,或者鲁能集团,或者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内,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极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投资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梳理上,球迷也曾献策献力,其中在技术层面上呼声较高的就是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担任总经理。

不过,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更为关键的决策层其实是董事会(也包括监事会)。

就俱乐部自身情况来看,鲁能体育文化公司(鲁能俱乐部)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完善和稳定,比总经理选择机制的完善和稳定更为关键。

一种比较可行的管理体制应是:由投资方委派的非足球专业人士,以及熟悉足球的高层官员组成董事会和监事会。

任何管理体制的设计,归根到底都落实到"人"的身上,在明确的投资政策下,董事会决策机制的透明以及俱乐部决策管理体制的透明,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实际上,鲁能五年前遭遇的困境,和今天改制之时的眼下并无区别。除了自身问题、制度桎梏之外,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对外界的不透明。

鲁能留给中国足球厚重的过去 一段挥之不去的美好

如果决策管理机制不透明,再好的制度也不过一张废纸。更重要的是,球迷都有一颗宽容之心,那怕你决策错了,管理错了,只要勇于承认、面对和纠错,球迷一定真心拥护。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第十一条明确了"打造百年俱乐部"的要求:"实行政府、企业、个人多元投资,鼓励俱乐部所在地政府以足球场馆等资源投资入股,形成合理的投资来源结构,推动实现俱乐部的地域化,鼓励具备条件的俱乐部逐步实现名称的非企业化。完善俱乐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立足长远,系统规划,努力打造百年俱乐部。"

从今天的改制步伐审视,鲁能俱乐部也算是终于迎来了一次迟到五年的响应。

  4。

多元化投资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其一是扩大投资,其二是稳定,其三是管理制度必然会非常完善,其四是透明。其中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信息透明,是互相促进的作用。

在过去的许多年,鲁能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奉献了不小的力量,这样的贡献不容抹杀,但如今的鲁能步履维艰。

在这种情况下,鲁能和济南市政府方面借中央对中国足球改革的政策,对自身进行完善的改革,这对于中国足球的贡献远远大于一次亚冠出线或是一座国内赛事的冠军。

回到五年前的那场亚冠悲伤之夜,当时,到一周以后的下午,鲁能官方网站的最为重点的"官方资讯"栏目里,最新的一条信息竟然还停留在4月30日的内容:公司工会组织员工开展登山户外活动。

当然,赛事报道和日常训练栏目一直更新,1:4输给全北的比赛也如实报道。但不管如何,球迷根本无法在官方网站了解俱乐部和俱乐部高层。

那时的官方微博方面,最新的一条消息停留在5天前,内容是鲁能在全州世界杯体育场进行适应性场地训练。

很早之前,就有山东球迷诉苦:"鲁能的官方微博(山东鲁能)还不如鲁能足校(鲁能青训)的官方微博呢。"

鲁能留给中国足球厚重的过去 一段挥之不去的美好

并不是鲁能官方网站或者鲁能官方微博的工作人员们不努力,只是,鲁能俱乐部现有的,便是这种封闭的国企文化。

这种封闭和沉闷也绝不仅仅体现在文宣方面。比如持续多年的训练开放日,当年就因为库卡不高兴而被取消。

  5。

这二十二年来的鲁能俱乐部备受山东球迷的诟病,的确,一联想到十年亚冠不出线,球迷真的绝望。

但纵观鲁能这段走过的路,这绝不是一个一直让人绝望的俱乐部:1999年夺取双冠王的那些疯狂喊声和哭声还在,中超创建后鲁能所向披靡的疯狂至今记忆犹新。

就在被全北淘汰的半年前,鲁能还在足协杯上绝杀高洪波的江苏舜天,看台上喜极而泣的镜头感动了无数人;甚至就在亚冠出线之前,鲁能还3比0把宿敌北京国安斩落马下,山东球迷们像过节一样疯狂。

这绝不是一个让人绝望的俱乐部,至少他们在国内赛场带给鲁能球迷很多的荣誉。尤其,鲁能还留给了山东、也是赠予了中国足球一块无价之宝:堪称伟大的鲁能足校。

去年9月9日,距离教师节仅有一天,在那一天,鲁能足校借庆祝教师节和新学年开学典礼的机会,进行了建校20周年的庆典。

鲁能留给中国足球厚重的过去 一段挥之不去的美好

庆典上,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工会主席杜军出席并讲话,鲁能体育文化分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学校校长谭朝晖作《守正创新 加压奋进 奋力续写新时代鲁能青训新篇章》的讲话。

省公司工会副主席刘玉树当时宣读了建校20周年贺信,省公司人资部主任杨军虎宣读教师节慰问信。学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刘宝玉主持会议并总结。

1999年7月22日,鲁能足校正式成立,从这一天开始,20年来,鲁能足校一步一步办成了"中国青训的标杆"。

就在鲁能足校建校20周年庆典的当晚,里皮的国家队开启了2022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旅程,在40强赛的首场比赛中,国家队5比0客场击败马尔代夫。

在这场比赛中,鲁能足校培养出来的24岁球员姚均晟替补出场。

二十载春华秋实,鲁能足校硕果累累。目前为止,鲁能足校先后向各级国家队输送230余人(是人,而不是人次),向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输送职业球员260余人,多年来,鲁能青训出品的球员在中超本土球员中的比例始终高于10%--一成球员出鲁能,这是鲁能给中国足球交出的厚实答卷。

二十年来,鲁能足校总计获得U13到U19青少年足球比赛冠军66项,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冠军8项,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同时荣获中超联赛年度青训优秀俱乐部奖、"中国学生营养和健康师范学校"。

鲁能留给中国足球厚重的过去 一段挥之不去的美好

鲁能足校刚刚建立的时候,只有三块小球场,那时候条件很艰苦。二十年后,鲁能足校已经发展为占地650亩、足球场26块且有完善配套设施的青训基地。

2017年,鲁能足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足球山东鲁能体育训练基地",并给予"世界的眼光,国际的标准"高度评价。

这份荣光,将会被济南文旅完满地保护,并将永远记录在'鲁能'这两个字的名下。

  6。

但是在成年队的层面,鲁能治下,这或许也绝不是一个让人放心期待的俱乐部,尤其是亚冠的习惯性掉链子,已经让人找不到了方向。

同时在国内联赛,2011赛季至今,鲁能只获得了2014赛季的足协杯冠军,期间甚至都要为保级而战。

告别曾经的稳定,这支队伍自身带着太多沉重的矛盾,官僚作风乃至不良的风气逐渐侵袭。

这是老企业的通病:创业时的激情已经不在,守业时的谨慎也已经消失,在需要变革时,沉重的包袱拖累改革的步履,曾经的行之有效如今已成落伍,这些都制约着鲁能俱乐部前进的步伐。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年的犹豫和彷徨,讨论到底是该库卡下课,还是姚鲁下课,或者换不换塔尔德利,马加特到底是不是真命天子,李霄鹏连续两年输掉足协杯该如何定义……这些,都显得避重就轻。

鲁能需要的是从地基进行完善,需要是从投资方到董事会,从总经理到中层干部再到工作人员,从主教练到球员的全面完善。

鲁能留给中国足球厚重的过去 一段挥之不去的美好

跋。

这是一段梦境般的旅程,鲁能的二十二年,之于每一个经历过辉煌和落寞的山东人乃至全国的足球人,这都是一段挥之不去的美好。

未来远未来,正如过去过不去。船头踌躇的时刻,或许也没有人会愿意在这样的话境里,让这份长长的画卷一瞬而过,又一晃而去。

鲁能落幕,新的时代正在抬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