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半年近百家A股上市公司購買董責險 數量已超去年全年2倍 來源:澎湃新聞

2020年上半年,董責險在A股上市公司中掀起了一個小高潮。

據澎湃新聞不完全統計,2020年1-6月,有94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稱要購買董責險。相比之下,2019年全年公告稱要購買董責險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不足40家。

今年3月,新《證券法》正式施行,信息披露要求的提高也促使上市公司更爲關注董責險所帶來的風險保障。此外,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後,市場對董責險又展開了一輪新的討論,對於董責險產品的認知也在明顯提升。僅2020年4月,就有60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要購買董責險。

董責險,屬於責任險業務的細分險種,全稱爲董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責任保險(Directors and Officers Liability Insurance,簡稱D&O保險),指的是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在行使職權時,因過錯導致第三者遭受經濟損失,依法應承擔相應經濟賠償責任的風險,將它轉嫁給保險公司,由保險公司按合同約定來承擔經濟賠償責任。

就公告來看,近百家公告要採購董責險的A股上市公司願意支出的保額金額差異也不小其中,大部分上市公司願意支出的保費爲每年10萬元至30萬元,所需求的賠償限額爲1000萬元至數億元不等。其中,理工光科(300557.SZ)擬支出不超過4.82萬元/年的保費得到1000萬元賠償限額的董責險,保費總額爲各家公司組中最低;保費總額最高的爲泛海控股(000046.SZ),該公司預計支出的保費爲30萬美元至40萬美元,保單責任限額爲5000萬美元/年。不過,泛海控股的被保險人範圍涉及11家國內外公司的董監高。

安達保險金融險部負責人向澎湃新聞介紹稱,今年上半年以來,看到董監事責任險的詢價明顯上升,而且是呈幾何性增長,與去年同期相比將近三倍增長。在詢價量增加的同時,客戶包括經紀人,從過往的較爲關注保費本身,轉變爲具體保障範圍的關注,特別是後續配套服務。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更加註重董監事的風險管理,把保險真正的看爲是一個風險轉移的一個工具。

在她看來,這對於推動保險市場的良性發展至關重要,市場從過去的打價格戰,價格競爭,開始向注重產品和服務本身。

其實,董責險並非新生事物,這一產品在全球資本市場發展已超過80年,歐美上市公司投保率超過90%。雖然董責險早已於2002年引進中國,但與歐美上市公司的投保率相比,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投保率普遍低。有數據顯示,在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投保了董責險的公司數量不到10%。

談及中國上市公司董責險投保率低的現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儁生向澎湃新聞分析稱,我國董責險普及率低的根本原因是董事信託責任沒有很好地建立。在目前的A股上市公司中,由於董事沒有盡責受到索賠的案例特別少,所以大家覺得沒什麼必要買董責險,所以根本上還是與法律制度和文化有關係。信託責任落實比較好、法律比較健全國家的董責險投保率會比較高。

春天來啦?

就當前來看,董責險突然在A股上市公司中“火”了,是否意味着這類產品的春天或將來臨呢?安達保險金融險部負責人認爲,目前需求的出現,除了保險公司的長期培育,更重要的是跟《新證券法》的實施密切相關。新法之下,從多方面增加了上市公司,包括說董事高管的個人責任,從而促使上市公司高管開始重視董監事責任風險管控。

“董責險熱度提高,背後的推手和瑞幸事件不太有直接的關係,瑞幸咖啡事件中的瑞幸咖啡畢竟是一個美國上市的公司,而目前安達保險觀察到更多的還是國內上市公司,在保險公司經過長期市場培育後,開始對董責險給予關注。”安達保險金融險部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表示,瑞幸咖啡事件只能說是一個燃點,讓企業更加關注這一風險,該案件的保單涵蓋哪些內容,保單應該怎麼去解釋?這些都有助於客戶去理解,因此該保單將會是一個比較經典的案例。

朱儁生則認爲,現在很難說董責險的“春天”就到了,可能大家關注度確實高了一點。從根本上說,怎麼去健全信託責任、怎麼讓整個法律體系更加完善這纔是第一位的,然後可能纔會有董責險產品比較好的發展。

但仍需注意的是,購買了董責險並不意味着風險的全部豁免。有保險業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董責險條款中一般都有免責條款,比如故意欺詐行爲,一旦認定,保險公司則免賠。在此次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中,保險公司是否免賠仍是各界關注的一個重點。不過,相關認定依據一般爲法院判決書等,相關認定週期也並不會太短。

(原標題:上半年近百家A股上市公司購買董責險,數量已超去年全年2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