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人生七十猶稀,百歲光陰,先過了三十。七十年間,十歲頑童,十載尪羸。五十年除分晝黑,剛分得一半兒白日。風雨相催,兔走烏飛。子細沉吟,不都如快活了便宜。

《雙調·蟾宮曲》盧摯

盧摯在元世祖忽必烈身邊,主要擔任過廉訪使、翰林學士。那麼,這都是什麼官員呢?先來說說廉訪使,這個官職主要出現在宋、元時期,宋朝的時候全稱叫廉訪使者,元朝叫肅政廉訪使。最爲有名的是,《水滸傳》裏有個魯智深,江湖人稱“鎮關西”,其官位其實就是“關西五路廉訪使”。

廉訪使主管監察事務,也就是監督朝廷官員的,但宋元之時,這種官職往往憑藉上級的要求,對那些站錯隊伍的官員進行處罰,因此在民間遺禍無數,受民間所嫉恨。方臘起義之時,即曾殺廉訪使,所謂“殺制置使陳建、廉訪使趙約 ”。

到元朝之時,蒙古人以漢治漢,沿用前朝官制,但廉訪使作爲負有監督職責的官員,更多則是在天子的詔令下行事,很難有大的作爲。盧摯以進士的身份,進入蒙古朝堂,本應是胸有抱負,大有作爲的。可是面對如此職位,卻很難得以施展,也便有了後來數十年的“不都如快活了便宜”,當時文學士子們的遭遇大多如此,朝廷不得志,便寄情山水之間,因此元朝之時,旅遊業相當發達,各種文人墨客,皆樂於走訪名山大川,關漢卿如此,元好問如此,馬致遠亦如此。還有這個盧摯,後來就遊行了大半個中國。

盧摯後來還擔任翰林學士,這個官位也相當不簡單,從廉訪使到翰林學士,盧摯應該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翰林學士是皇帝祕書團最重要的官位,主要負責起草詔令,傳達誥命,相當於代天子傳達號令,更是絕對的新聞發言人。

但是有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元朝統治者是蒙古人,而且蒙古勢力非常強大,無法被徹底漢化,因此其朝堂之中,起草詔令的即有漢族翰林學士,又有蒙古翰林學士,顯然蒙古翰林的地位要高於漢人。元朝詔敕頒發的過程比任何王朝都要複雜,有時用漢語起草,有時用蒙古語起草,但一份詔令都必須有兩種語言,更多的時候,則可能是用蒙古文起草後翻譯爲漢語再行頒佈。在元朝的官方語言中,就至少有漢語與蒙古語兩種,可謂是世界上第一個官方語言爲雙語的國家了。

因此,盧摯雖爲翰林學士,可能僅比廉訪使稍微更接近權力頂層,但地位依然較低,大凡核心事務,必經蒙古翰林之認可,纔可具體實施。因此,盧摯“求得快活”的性格依然未改,他對元曲之創作,多是懷古唱和、寄情山林詩酒、寫景詠物。其人生之七十年,亦便如此。盧摯也便是元朝初期難得的一位活得逍遙自在的文人墨客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