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来了!黄鱼来了!海鲋来了!墨鱼也来了!今秋,市民餐桌将更加丰富。从6月29日起连续三天,市海渔局组织在龙口近海开展增殖放流活动,80多万尾黑鲷(海鲋)、50多万尾大泷六线鱼(黄鱼)、30多万粒金乌贼卵(墨鱼)被投入海中,今秋开捕时节,这些海产品就将陆续跳上市民餐桌。

6月30日,记者来到桑岛渔港码头,跟随工作人员实地探访大泷六线鱼放流过程。

早上7点多,运输鱼苗的车辆抵达这里,随后,工作人员开始忙碌起来,将经过清点后的鱼苗从车上倒入两艘船上的箱中。中午时分,鱼苗全部装完后,两艘渔船陆续往指定放流区域进发。

经过40分钟的航行,渔船抵达位于桑岛以西、华电龙口公司以北的放流区域。随后,工作人员将其中的9.1万尾倒入海洋牧场中的深海网箱中。市海渔局副局长温孚海告诉记者,这是根据上级要求进行的,首先要对放流鱼苗实施野生驯化,驯化期满后,这些鱼苗再被放归大海。其目的是与直接放入大海中的鱼苗进行对比试验。而其余的40多万尾都被工作人员投入海中。

整个增殖放流过程中,来自烟台市海渔局增殖捕捞管理站、龙口市纪委、龙口市财政局等部门工作人员以及社会监督员对放流全程进行了现场监督查看。

大泷六线鱼即市民俗称的黄鱼。这50多万尾鱼苗规格都大于50毫米,本身放流时体型就很大了,在海中再生长两个月即达到成熟期,休渔期结束后,渔民就可以捕捞到成品了。

市海渔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可谓是我市增殖放流的一个“大年”。加上前期放流的5900多万只海蜇苗,今年我市放流的海水生物总价值400多万元,为历年之最,较上年增长了一倍多。而且,放流的这些海鲜产品都是市民喜欢食用的品种,休渔期结束后,将极大丰富市民餐桌。(记者 张朋堂 通讯员 范基淞 刘鑫 张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