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戰略支援部隊某部炊事班司務長李志強樂開了花,根據單位最新一期的調查問卷顯示,大家對菜品口味、種類、份量滿意度均爲百分百。要知道,一個月前,好評不過半的成績讓李志強愁得好幾天都睡不着。

伙食費上漲,要增加菜式,可哪些菜纔是官兵愛喫的?確定了新菜譜做不好怎麼辦?伙食標準變了,菜量又該如何控制?一個個問題,壓在炊事班成員心頭。

最開始,炊事班每週五晚召開菜品會,研究下週要推出的新菜,可由於以往做的菜式少,想要一下子創新,結果不盡如人意。包子皮太厚、胡辣湯太鹹、肉夾饃太膩……調查問卷上,反饋的是清一色的“不滿意”。

“技不如人,那就抓緊學。”李志強組織全體炊事員一起,每晚加練一小時基本功,和麪、用刀、翻炒、清蒸;每週定新菜後先由掌勺者煮一小鍋,所有人試過合格了,再安排進菜單;對當周反映不佳的菜式進行反思總結,重做再測評;輪流到兄弟單位交流學習、週六週日設立開放日,讓普通官兵進入廚房和炊事員一同做菜。

慢慢地,魚排越煎越香嫩、大盤雞越做越地道、豬蹄軟糯入味、牛蛙香辣脆口……口感好,分量足,菜品還多,讓每天去食堂喫飯的官兵過足了癮、挑花了眼。

“現在大家都笑着說食堂的飯菜是減肥路上最大的攔路虎。有時加班去晚了,也有留好的熱菜,暖胃,暖心!”該部戰士小李說道。

變着花樣讓大家喫飽、喫好,儘可能滿足官兵胃口,在烹飪上動腦筋,才能得人心,伙食保障才能真正到“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