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攝影師秋山亮二取景於1980年代中國的攝影集《你好小朋友》,勾起了70後80後跨越年代的回憶,會心一笑的同時心底泛起對過往歲月的懷念。

何妙兒(Mui Ho,左二)、Stanford Hirshen(戴帽子男士)和清華大學建築學系的同仁們在1981年夏天乘坐火車、大巴和飛機,從北京出發到達山西、陝西、四川以及安徽等地考察當地民居和風土。

無獨有偶,近期網上一批80年代的徽州風景照片引起了網民和媒體的注意,有些甚至還針對這些老照片進行“風景考古”,找出所在位置,對比今昔風景。

這些拍攝對象以中國鄉村建築、風土景色、普通人物爲主的年代照片,跨越40年歲月帶人回到過去一睹往昔。正如照片的主人,攝影愛好者比爾·霍克所說,“除了與朋友和家人分享幻燈片意外,這些照片呆在我加州家中書架上幾十年,再也沒有見過任何人。”他將它們整理之後上傳到自己的個人網站,希望能夠和喜歡它們的人相遇。

霍克向****記者回憶,1981年的那場爲期五週的旅行與之同行的都是建築界專業人士,他們的足跡皖南鄉村、杭州郊外、四川峨眉山、樂山等,目的是尋找和研究中國傳統鄉土建築,順帶拍了很多風景照片。這些照片都是用尼康F2膠片機拍攝的,沒有濾鏡,大部分都是在自然光線下完成。

當年何妙兒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築系開設“中國民間建築”課程說明

與霍克同行的的妻子何妙兒(Mui Ho)是一位華人,是一位建築學者。

她向記者回憶道:“之所以會有這一次旅程,是因爲當時我想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築學系發起一個研討會,研討會的目的是向廣大亞洲學生以及白人學生們介紹中國的建築。我邀請了同事Stanford Hirshen(他後來成爲系主任)一起前往。那時,美國建築教育領域基本還是以歐洲爲中心的,因此課程上幾乎不會涉及到亞洲和中國的建築,當他們討論到中國建築的時候,大多數是一些紀念性的建築如寺廟宮殿。1979年,我給清華大學建築系寫信表達了我的興趣,商量去中國農村走訪採風的可能性。當時清華建築系的副主任是李道僧教授,他非常熱情,還邀請了其他的同事們來加入我,我們一行人乘坐火車搭乘巴士,然後還坐了一些短途飛機,從北京出發到達山西、陝西、四川以及安徽等地考察當地民居和風土。”

經霍克和何妙兒授權,私家地理欄目向讀者分享這些40年前的中國鄉村風景。

歙西唐模水口沙堤亭。原圖注:Roofed Gate, Tong Mu, Anhui, China, 1981 

徽州的梯田;原圖注: Rice Terraces and Bamboo Forests, Anhui, China, 1981

屯溪街景;“新安叢談”公衆號作者“程喬”注:人們從西鎮街推車上橋。畫面正中的這個地方,不久之後將建成1990年代屯溪的涉外賓館——花溪飯店;原圖注: Street Scene, Tungxi Sen, Anhui, China, 1981

九華山一帶的村落;“新安叢談”公衆號作者“程喬”注:一般朋友們認爲,這是歙縣南鄉風景。但我從攝影者行走的軌跡推斷,這應該是歙縣西鄉進入呈坎的豐樂河附近。有可能在今徽州區呈坎鎮石川一帶。原圖注:Village,Jiuhuashan,Anhui,China,1981

刻石頭的人; Stone Carver, Sie Sen Museum, Anhui, China, 1981 

石塔;原圖注:Anhui,China,1981

九華山一帶村落的民居;原注:Consturction Technique, Jiuhuashan, Anhui, China, 1981 

九華山一帶的農戶和農田,1981年;原注:Farm,Jiuhuashan,Anhui,China,1981

棠越的小孩們看見外國遊客,既驚訝又好奇,不知道如今成爲標準中年人的他們在這張圖中找到自己會是什麼感想;原圖注:Seeing Ghosts, Tangyue, Anhui, China, 1981   

騎自行車的人,杭州,1981,女孩的白色遮陽帽成了視線重點,讓人瞬間回到40年前的那個夏天;原注:Cyclist,Hangzhou,China,1981

杭州,幾個好朋友在一起,她們大方地面對鏡頭,每個女孩都有着自己的穿衣風格,表現得自信又快樂,服裝即便在今天看來也不過時;Girlfriends,Hangzhou,China,1981

杭州靈隱寺附近的孩童和石刻,1981年

杭州西湖邊寫生的人,1981年;Lake Artist, Hangzhou, China, 1981

公園裏讀書的女孩,1981年; Public Park, Hangzhou, China, 1981 

採茶,1981年

樂山大佛,1981年; Big Buddha, Sichouan, China, 1981 

成都的茶館,1981年;Tea House, Chengdu, Sichuan, China, 1981 

峨眉山,1981年;原注:omei pavilion

北京,院子裏搭一塊木板,就變成了乒乓球桌。很多中國人的記憶中都有這樣一場“廝殺”吧!原注:  Courtyard Pingpong, Beijing, China, (Mui Ho), 1981  

北京,珠鏈後的男孩,那個年代,很多人家中都有同款門簾。原注: Beaded Curtain, Beijing, China, 1981

北京景山,學生們在寫生,又見同款帽子,可見是那個年代流行。Art Students, JingShan Hill, Beijing, China, 1981

故宮門口;原注: Forbidden City, Beijing, China, 1981  

北京院子裏寫作業的男孩女孩,那個時候,拿個小板凳,椅子當桌子,就可以“遨遊知識的海洋了”;原注: Young Scholars, Beijing, China, (Mui Ho), 198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