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經授權轉自公衆號:一點財經(ID:yidiancaijing)

滴滴,似乎稍顯“反常”。

2020年,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這個於美國硅谷最先起步的概念,在中國迎來了規模化落地時代。百度、文遠知行、滴滴、高德……這些公司扎堆於剛剛過去的第二季度推出了自己的落地計劃。

這其中,滴滴格外“激進”,大面積營銷傳播其無人駕駛網約車項目,甚至讓公衆有種已經進入到無人駕駛時代的錯覺。

雖然滴滴在2016年就開始組建自動駕駛研發團隊,2017年在海外設立AI實驗室,但在此後兩年的時間裏,一直沒有聲量傳出。

直至去年8月,滴滴將自動駕駛部門升級爲獨立公司,並高調對外亮相。再後來,拿牌照、獲投資、無人駕駛網約車於上海落地直播、招募種子用戶……一系列動作都是加速式的。

但是滴滴真的做好準備了嗎?直播中出現的諸多問題與失誤,也許不是答案,但隱藏着部分真實。

“不能慢”的滴滴

進入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Robotaxi行業消息不斷。之前低頭忙研發的企業們,開始成羣結隊地向外界展示成果:

6月27日,在央視主持人、段子手朱廣權的直播下,滴滴出行首次面向公衆開放自動駕駛服務;

更早前的6月23日,與高德地圖合作的文遠知行宣佈,廣州用戶可通過高德地圖一鍵呼叫文遠知行Robotaxi;4月28日,高德與自動駕駛公司Auto X在上海接入Robotaxi體驗活動;4月19日,百度Apollo在長沙開啓Robotaxi打車服務……

兩個多月的時間裏,幾乎國內有聲量的Robotaxi公司都冒了出來,有互聯網巨頭,有科技創業新貴,也有一直說要做Robotaxi的網約車平臺。

Robotaxi是使用自動駕駛技術代替人工駕駛員進行駕駛行爲的出租車服務,這是個技術爲先,急不得的行業,“技術”、“車”是它的關鍵要素。

全球首家落地Robotaxi的企業,背靠的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a,於多年的技術積累後,才終於在2018年12月推出自動駕駛載人服務Waymo One,於鳳凰城上線。

國內,同樣是先有技術積累。比如百度Apollo 的Robotaxi,背靠的是百度於2013年啓動的無人駕駛車項目,這個項目的技術核心是“百度汽車大腦”,包括高精度地圖、定位、感知、智能決策與控制四大模塊。

另一家公司文遠知行,基本遵循同樣的軌跡。作爲技術創業公司,它於三年前正式開始運營,成爲自動駕駛領域另一流派的代表。

2019年11月底,文遠知行啓動了Robotaxi全開放運營服務,運營首月40輛車的車隊共完成8396個出行訂單,服務4683名用戶,事故率爲零。今年 5 月,文遠知行稱其旗下無人駕駛車隊超 100 輛。

在自己探索運營落地的同時,文遠知行也在與其他公司進行合作,比如今年6月,其與高德的合作落地。

隨着更多玩家來到了牌桌上,Robotaxi的落地時代正式開啓。正如安信證券所說,“Robotaxi在國內已成星火燎原之勢,2020年將是規模化運營的元年。”

衆多玩家中,據介紹,Waymo、百度等處於第一梯隊,滴滴、小馬智行、文遠、AutoX等屬於第二梯隊。當然,在這些企業中,有一家企業顯得尤爲突出,那就是滴滴。

與文遠知行、百度等相比,於2016年進入行業的滴滴入局似乎並不晚。但與它們較爲平穩的從技術積累到商業落地曲線相比,它的表現卻相當迅疾。

去年8月,滴滴突然將久不聞其聲的自動駕駛部門升級爲獨立公司沃芽科技;該月末,滴滴自動駕駛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完成首秀,正式向外界披露。

緊接着,去年9月,滴滴獲得上海頒發的首批載人師範應用牌照;去年10月,滴滴方面宣稱將於2019年年底推出無人駕駛出租車。當然,直到今年6月,滴滴才正式在上海開始Robotaxi運營。

一年時間內,獨立、亮相、融資、落地,在網約車領域風雲叱吒的滴滴,到了無人駕駛這個偏技術的領域,似乎仍然在延續自己的互聯網節奏。其原因何在?是什麼讓它如此焦慮?

卡位戰與技術溝壑

燒錢無數,連續6年盈利未果的滴滴頂着500億美金估值的高帽,卻死活也跨不進資本市場的門檻。眼看估值逐漸下滑,滴滴上市早已是程維、柳青最大的焦慮。

在將自動駕駛部門從滴滴母胎裏剝離出來後,滴滴終於迎來了期盼已久盈利。而對於成爲獨立公司的滴滴自動駕駛,似乎被推上了不得不斷奶求存的曲折小路。

“今年對Robotaxi至爲關鍵,是它的規模化運營元年,也是它的卡位元年”。正如安信證券所說,在這場可能由互聯網巨頭、創業科技公司、汽車企業、網約車平臺所共同構成的競爭格局中,提前卡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年間步伐大、稍顯“急躁”的滴滴,或正是出於這一考慮。一位接近滴滴的人士也告訴一點財經,滴滴此次急於推出自己的Robotaxi有強行佔坑的意味,充滿營銷味道。作爲入局者之一,滴滴必須要拿下這一陣,因爲對自身的破壁發展有着異乎尋常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不拖累滴滴,一方面還可以秀一把讓投資人和公衆動心,滴滴無人駕駛網約車又會是下一個超級獨角獸。”

這麼看,滴滴的火急火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但問題是,對於投資者,對於消費者來說,滴滴們真的已經擁有成熟技術和大規模商業化的能力了嗎?這是個問題。

在這個注重技術積累的行業,滴滴的根基並不穩固。雖然早在2016年就開始自動駕駛研發,但其技術儲備較爲薄弱。“滴滴前些年做自動駕駛動靜不大,自動駕駛團隊其實剛成立不久,前幾個月還在大量招人,仍需要繼續技術儲備”,和信證券投顧曾表示。

據一點財經瞭解,在招聘網站上,滴滴仍然在招聘大量自動駕駛方面的人才,包括自動駕駛系統研發工程師、自動駕駛智聯工程師、自動駕駛內外飾工程師等。

它的技術缺陷,在最近的直播中也得到了展示。比如第一次自動駕駛體驗未能成功啓動,耗時約5分鐘左右;行駛過程中,對面方向左轉來車時,沒有減速避讓,擦邊而過;途中遇三輪車佔道時,車輛停滯很久,通過遠程協助才解決問題……

在自身儲備不足時,滴滴需要面對越來越多、越來越兇悍的競爭對手。在出行領域與之形成競爭的高德,此前已分別在4月、6月與AutoX、文遠知行達成合作,進行規模化落地探索。

比如4月27日,高德打車宣佈接入AutoX無人車,並在上海聯合啓動體驗招募活動。用戶

可通過高德打車平臺呼叫無人車,在上海市政府指定許可自動駕駛範圍內體驗用車。

與陷入存量用戶市場的網約車相比,Robotaxi顯然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間,是一個更好的故事,對滴滴來說有着更強的吸引力。

今年5月底,滴滴自動駕駛獲得來自軟銀超5億美元的融資。“無人駕駛的普及還需要在技術上和商業模式上付出巨大的努力,想在無人駕駛領域取得成功的企業都需要準備好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滴滴總裁柳青顯然做好了講述又一個資本故事的準備。

據外媒報道,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表示,7月1日後,特斯拉全自動駕駛(FSD)的價格將上漲1000美元。消息公佈後,資本市場給出了積極評價。

然而,馬斯克的特斯拉故事,核心仍然是它的技術能力。“隨着監管部門的逐步批准,該軟件會越來越接近完全自動駕駛能力,其價格也將繼續上漲。到那時,FSD的價值可能會在10萬美元以上。”馬斯克曾表示。

當下還無法講出技術故事的滴滴,顯然需要面對一個現實。“宣傳造勢莫當真”,和信證券投顧曾如此評價它的一系列動作。

03Robotaxi商業化有多遠

對Robotaxi來說,現在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時代。

一方面,受“新基建”、5G等因素影響,今年是自動駕駛的爆發期。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範圍,指出將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信息基礎設施納入“新基建”。

與這些產業相關的自動駕駛,顯然會受益於此。“自動駕駛十分幸運地蟄伏在5G、AI以及、雲計算、大數據中心幾大領域的交匯處,未來有望乘着‘新基建’的東風,進一步加速商業化落地進程。”長城證券在研報中分析稱。

另一方面,疫情發生以來,人員隔離的硬要求,使得人們開始重新思考出行方式。在這種思考中,自動駕駛顯然同樣也是受益者之一。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在5月份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後,自動駕駛汽車和電動汽車將成爲汽車行業的關鍵組成部分。

在這個時代中,如電動汽車百人會在《自動駕駛Robotaxi商業化現狀、挑戰及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所說,“現階段領先企業的示範運營以商業化爲主要目的”,驗證運營模式及商業模式。

據車百智庫整理(截至4月)發現,百度、文遠知行、AutoX等走在了Robotaxi商業化的前端,其中百度甚至已面向公衆開放;滴滴進入較晚,且仍處於種子用戶招募階段。

在這場由企業所推動的Robotaxi商業化中,消費者端的訴求同樣重要。

《建議》中有一項數據值得深思:根據大陸集團的研究,2018年在調研中有79%中國消費者有意願接受自動駕駛,而2013年該數字爲89%。

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接受度下降的原因是什麼?有一個用戶道出了真諦:“反正自動駕駛出租車我是不敢坐,車輛和涉及到人生命安全的東西還是我自己掌控比較好。”

人們的這種不安全感根源在於當前Robotaxi技術上的不足,以及技術無法落地。拿此次滴滴的直播來說,據業內人士透露,其激光雷達採用的是64線的velodyne,較笨重且造價高;整個直播體驗過程中,其路線較簡單,行人、車輛較少,全程車速在30km/h,且大部分爲右轉。

對於自動駕駛企業來說,技術根植於數據之上,而數據非一朝一夕所能積累,哪怕自豪於數據的滴滴,也有着諸多不足。

在直播中,滴滴自動駕駛公司CTO韋峻青曾提到一組數據:滴滴自動駕駛是世界上唯一擁有千億公里數據的自動駕駛公司,其自主研發的車載設備桔視覆蓋了滴滴平臺上50%以上的訂單。

其中,桔視是車內外監控設備,相當於行車記錄儀或車內監控,所能積累的主要還是行車記錄儀的攝像頭數據,而無法和車輛的駕駛行爲數據相打通,比如速度、方向等數據。

作爲網約車平臺,滴滴車輛行駛了有千億公里,但這些數據是否真的有千億公里可能要大打折扣:一有些沒有存儲;二是行車記錄儀數據,成像質量和分辨率較低,且只是前向數據;三,這些只是原始數據,如果要使用,還需要人工標註,否則無法使用。

顯然,就當下來說,大規模商業化與應用還有些遙遠。

滴滴顯然也認識到了這一問題:“車裏面一個司機都沒有,隨叫隨到,想去哪裏都可以,非常安全——達到這種程度(的無人駕駛出租車),還要很久的時間。三到五年的時間是不太可能出現的,五到十年可能不可能,很難說。”

而在這場並不短的賽跑中,誰的技術更爲成熟,誰的數據更爲精準全面,誰就離商業化更進一步,而非單純的營銷和市場卡位。

結語

技術的發展從來不是線性的,而是會在某一段時間急速上升。現在正處於又一次技術革命浪潮中,其核心爲人工智能。在這場革命中,中國企業由於存在天然的數據優勢,所以表現活躍。

在自動駕駛領域,同樣如此。隨着百度、文遠知行、滴滴等衆多企業的摸索,Robotaxi已有了雛形。

雖然仍伴隨一些不足,但所有的進步與創新都值得鼓勵。對近期不要太過樂觀,對長期不要太過悲觀,想必會是這個行業的發展訣竅——以長跑的心態,從技術端紮紮實實開始修煉,纔是這個行業的根本。

特別聲明:本文爲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