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謙

如果注意觀察,就會發現,現在路邊有很多“獨行俠”,他們腳下騎的不是自行車也不是電動車,而是靈活的平衡車。而且,不僅是一些成年人騎平衡車,一些小朋友也騎着平衡車在小區裏追逐玩鬧。

如今,主賣平衡車的九號機器人要上市了,6月30日,據上交所官網,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會議通過九號機器人科創板上市申請。如果順利上市,九號機器人將成爲國內第一家通過發行CDR的形式登陸科創版的企業。

不過,這家公司雖然名爲機器人,但是主營業務卻是平衡車、滑板車、電動車,之前被質疑過度依賴小米。那麼,如若成功上市,九號機器人能否擺脫小米代工廠的標籤?就能否讓機器人公司名如其實?

主營平衡滑板車,九號機器人三年虧損近29億

招股書顯示,九號機器人是一家成立於2012年的公司,總部位於北京,2014年在開曼羣島註冊。公司名稱雖帶機器人,但其主要產品是智能電動平衡車、智能電動滑板車。

翻看這家公司的歷史,筆者發現九號機器人科創板上市歷程一波三折,歷時長達422天,經歷2次中止審覈,3輪問詢,九號機器人終於成爲首家過會發行CDR企業,但有意思的是,這也是第一家申請時淨資產爲負、連續3年虧損的企業。

作爲電動平衡車的鼻祖,九號機器人的平衡車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在全球市場佔有率約50%,產品遠銷200多個國家,有着紅杉小米等資本加持,這一切都讓它看起來異常誘人,但其業務過度依賴小米也讓其獨立性遭受質疑。

從股權上來看,小米通過其控制的People Better持有九號機器人10.91%的股權,對應5.08%的表決權。而People Better關聯方順爲資本又持有九號機器人10.91%的股權,對應5.08%的表決權。也就是說,雷軍通過小米和順爲資本合計持有其接近22%的股份,同時小米還是第一大客戶,一度貢獻了超過七成的業績。

除了與小米捆綁較深之外,招股書同樣也顯示,九號機器人連續3年虧損,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九號機器人營收分別約爲13.81億元、42.48億元、45.86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82%。但其目前尚未實現盈利,最近三年分別虧損約爲6.27億元、17.99億元、4.59億元,累計虧損達到28.85億元。截至去年底,該公司累計未彌補虧損約爲35.69億元。

尤其是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大衆出行減少,九號機器人的生產、採購、運輸、銷售等都受到不利影響,公司全年業績仍存在不確定性。

那麼,在正式進入科創板考場之前,先來分析一下,九號機器人到底潛力如何,有何優劣勢呢?

解析九號機器人招股書:能否回應市場質疑?

對於九號機器人上市,其實業界存在很多質疑,有言論認爲九號機器人雖然名爲機器人公司,但是關於機器人產品沒有什麼代表作,嚴格意義上來說,更像是硬件生產商,名不副實。除此之外,通過解析招股書,還可以發現九號機器人存在其他一些方面的問題。

(1) 過度依賴小米分銷,增加了九號機器人的潛在風險因素 。作爲公司的重要客戶之一,2017年、2018年與2019年,九號機器人與其股東小米集團發生的關聯銷售金額分別爲10.2億元、24.34億元和24億元,佔其營收比重分別爲73.76%、57.31%和52.33%。

實際上,這種依賴已顯現出負面效應。在與小米的合作中,九號機器人按照成本價向小米供應定製產品,小米通過其自有銷售渠道實現銷售,利潤部分則按照約定比例(以50%:50%爲主)分成,這嚴重影響了九號機器人的毛利率。

而且在九號機器人的未來發展中,小米很可能通過股權關係、供應鏈管理與成本管控措施、銷售合作、利益分配等方面對公司實施不利影響。同時,由於與小米的關聯銷售金額及其在營收中的佔比相對較高,一旦小米未來向九號機器人的採購金額顯著下降,後者的業務和經營業績將受到重創。

(2) 連年虧損,盈利能力堪憂 。九號機器人提交的招股書申報稿顯示,2016至2018年,九號機器人淨利潤分別爲-1.58億元、-6.27億元與-17.99億元,淨資產分別爲-7.20億元、-12.65億元與-32.30億元,在鉅額虧損與負資產影響下,截至2018年底,公司累計未彌補虧損31.10億元。

對於淨利潤持續虧損,九號機器人方面稱,報告期,公司淨資產、淨利潤爲負主要是優先股、可轉債等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導致。當然也與高額的研發投入相關。但是作爲一家申請上市的公司,未來如果不能維持或增加運營利潤率,那麼資本的信心也會大打折扣。

(3) 多款產品陷知識產權糾紛。 據其在5月12日最新公開的答覆中顯示,圍繞九號機器人的平衡車產品,發生了87項境內外訴訟和仲裁,其中有62項是與專利(商標)相關的訴訟,另外的訴訟主要涉及用戶使用平衡車造成傷害的民事訴訟。

上述專利相關訴訟進展不一,既有公司作爲專利的侵犯方,也有公司作爲專利權所有方被侵犯的案例。訴訟官司纏身,對於一家即將上市的公司來說,經濟損失難以估量,九號機器人爲此也是焦頭爛額。

(4) 禁令出臺,平衡車市場前景堪憂。 在全國各大地區先後出臺安全性針對禁令後,未來平衡車市場的需求量將急劇減少,屆時平衡車之路或更加難走。作爲頭部市場的9號機器人,無疑難逃監管“加碼”的不利影響。

從以上問題來看,即便九號機器人這次成功進入考場,但最終能否繼續接受考驗,還是一個很懸的事情。不過,既然能夠通過上市申請,說明九號機器人還是有其一定的市場價值。那麼九號機器人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產品市場存在一定需求,但九號機器人不能僅困於平衡車市場

如何解決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除了共享單車,平衡車或滑板車也是不少人的選擇。九號機器人是一家主打短交通出行類產品的公司,目前九號機器人平衡車產品已經做到了國內市場份額的頭部,也就是說,在這方面,九號機器人的優勢明顯。

在今年618期間,九號機器人在線上自有渠道銷售額就已突破3640萬元,同比去年618銷售額增長115%以上。其中,銷售額同比在京東售賣增長90%以上,同比在天貓售賣增長200%以上,在小米有品售賣增長102%以上,可以說國人在很大程度上喜歡使用平衡車,這使得618期內的銷售額創造了新高。

其實,迴歸到公司的主體業務,智能電動平衡車和智能電動滑板車是九號機器人兩大核心產品,最近三年合計銷量分別爲82.41萬臺、231.12萬臺、233.55萬臺,累計銷量達到547.08萬臺,年均複合增長率接近70%。

相比同類競品而言,九號機器人還是比較喫香的,據新浪報道,截至目前,九號機器人已經累積了20多年的技術經驗,擁有400多項專利技術、2000餘名員工以及2項國家標準制度,全球共擁有九大子公司,5大生產基地,如果能夠深耕這塊產品,將來在國際市場的拓展還會比較有希望。

但是該公司的智能服務機器人等其他產品,總體規模還比較小,根據招股書,智能服務機器人的營收比重不足1%來源。而成爲營收大頭的智能電動滑板車並未被視爲機器人範疇。這也引發監管機構對公司名稱的質疑。客觀而言,僅僅依靠平衡車、滑板車,九號機器人就想成爲智能、科技的代名詞,還是有點勉強,難以說出讓資本信服的動人上市故事。

所以,如果正如總裁王野所言,“其實我們一直想做的都是機器人,只是先做平衡車養家而已。”那麼如果真如招股書上所說,未來打算逐漸將業務鏈延伸至智能配送機器人、電動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以及全地形車等領域,或許還能讓機器人這一名頭有點貼切。

目前,九號機器人已發佈多款兩輪電動車新品,正式進軍兩輪電動車領域。同時還推出了室內和室外無人配送機器人產品,扎進阿里、京東、美團等巨頭也意圖佈局的領域。

儘管並沒有與“智能機器人”沾上什麼邊,有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感覺。但值得肯定的是,九號機器人已經走出了漂亮的第一步,但科創板還需要拿”科技硬實力“來說話,九號機器人任重道遠。

【鈦媒體作者介紹:小謙,互聯網觀察員,多家科技媒體專欄作者,轉載請註明版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