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聊电商

伴随智能手机的发展,从主打拍照到主打快充,在安卓阵营中,智能手机厂商对于用户的需求似乎越挖越深,深刻诠释站在用户角度挖掘需求的高超技术。

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当年是OPPO的宣传语。但要想实现如此宣传效果,是有前提的。其一要使用原装标配的闪充充电器,关机条件下进入闪充状态(闪充指示灯亮)充电达到5分钟,其二通话两小时过程中手机信号处于满格状态,屏幕保持熄屏,不插入耳机,不启动手机扬声器和其他应用;

否则,均不太好达到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这一让人耳目一新的“功效”。而伴随着各大厂商压住快充技术,使得从快充技术从5W到10W再到几十瓦,甚至三位数的技术迈进。

先说小米:

从2019年的小米9的27W快充,再到小米9 Pro的45W快充,到小米10的50W,小米在快充方面的进步可谓神速。

当然据爆料,目前已有100W的快充技术,只是在实验室中实现了,并未落到应用到自家智能手机产品上。

再说华为:

和小米相比,华为在快充方面似乎保持了克制,从充电功率18W到20W再到40W快充。在有线方面华为和小米基本保持一致,但在无线快充方面似乎小米步骤更快。

最后说OPPO:

OPPO对自己的快充技术进行了分类,可能为了匹配不同的产品,比如VOOC有线20W到30W,SuperVOOC有线50W到65W再到80W。

不出意外在5G智能手机的市场争夺战中,快充技术会突破三位数,这似乎是各大厂商比拼的其中一个点。

但iPhone 却在快充技术上反应迟钝,比如iPhone 11官方适配充电头依然是五福一安。尽管iPhone 11 pro的快充是18w还搭配了快充充电器,但据传下一代苹果手机iPhone 12直接充电器和耳机都不再搭配。

和国产手机厂商相比,苹果似乎保持了截然先发的差异化竞争,当然IOS系统方面也开始借鉴安卓的便利性。

尽管不少用户都在纠结,快充到底顺坏不顺坏电池,特别是iPhone 用户,但根据目前国产手机厂商的各种造势来,快充依然变成了一种消费需求,究竟是不是强需求,不好直说。

或许有天充电1秒钟通话2小时甚至更长,国产手机厂商能轻易实现,可在拍照和快充追求到极致后,另外一个所谓的用户需求不知能否被挖出来,并规模商业化。

其实对于AI相机,不少人都保持了克制态度,AI太强,能拍出物不是人非的既视感后,或许这样过度的功能总有被市场淘汰的那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