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瑶大健康冲刺“乳酸菌饮品第一股”。7 月 2 日,证监会发审会发布公告称,国内含乳饮料企业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瑶大健康”)IPO 首发申请过会。同时,证监会也对均瑶大健康的代工产量、经销模式等相关事宜提出问询。业内人士表示,若均瑶大健康能顺利上市,将成为“乳酸菌饮料第一股”,但目前来看,均瑶大健康在上市之前仍有若干问题需要解决。

招股书显示,此次均瑶大健康拟IPO募资11.99亿元,其主要投资方向是提升自身产能,该笔募资将主要用于投资“湖北宜昌产业基地新建年产常温发酵乳饮料10万吨及科创中心项目”、“浙江衢州产业基地扩建年产常温发酵乳饮料10万吨项目”及“品牌升级建设项目”。

事实上,均瑶大健康自有宜昌工厂和衢州工厂,但部分产品仍选择依靠代工模式生产。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均瑶大健康“味动力”常温乳酸菌饮品的代工厂产量占发行人该产品产量的比重分别为62.81%、39.96%和35.27%。

针对代工产量问题,证监会要求均瑶大健康说明代工厂产量占比较高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主要代工产品委托加工费在报告期内标准是否稳定;代工厂是否只为发行人代工,工厂规模及财务状况是否与代工生产相匹配;以及代工模式下和自有工厂模式下,同类产品对外销售定价是否存在差异等相关问题。

此外,均瑶大健康以经销为主的销售方式也引发了证监会关注。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均瑶大健康经销收入比重分别为99.85%、99.62%、99.67%。其中,2018年均瑶大健康新增经销商家数较多、2017年和2019年退出经销商数量大于新增经销商。对此,证监会要求其披露经销商变动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符合行业特点;均瑶大健康目前现有的经销商家数是否和收入相匹配,单个经销商平均销售收入和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是否存在明显差异;新增经销商平均销售收入与经销商整体平均销售收入对比是否存在明显差异,以及报告期内主要新增经销商在其后年度收入是否稳定等。

针对上述关于代工产量、经销模式的疑问,北京商报记者发邮件采访均瑶大健康,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事实上,这是均瑶大健康第二次冲刺IPO。2019年5月,均瑶大健康首次披露招股书,因在同年7月26日受到卷入康得新财务造假案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牵连“中止审查”。

“这一次,均瑶大健康更换会计事务所后重启IPO。若能顺利上市的话,均瑶大健康将成为‘乳酸菌饮料第一股’。不过,产品结构单一仍是均瑶大健康的难迈的上市坎。”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

据招股书披露,均瑶大健康2011年推出“味动力”。数据显示,2017-2019年,“味动力”常温乳酸菌饮品塑瓶系列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97.53%、96.51%和 89.48%。

均瑶大健康在招股说明书中称:“虽然公司已持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但相关项目实现预期的目标任务仍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资源,因此公司短期内存在产品系列相对单一的风险,如未来出现该系列产品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图片来源:证监会官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