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是全球範圍內的,時間也從春節延續到了7月。雖然過去的5月1日和端午假期有些景區和酒店都有一定程度的訂單“爆發”,但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應該是常態和長期的,如此長的週期和影響範圍,一定會影響用戶的消費行爲和習慣,還會倒逼行業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接下來,作者爲我們分享了這幾個月的觀察以及對旅遊接下來發展基本面的一些理解。

一、輕戶外和旅行的結合

因爲國內遊還沒有放開,很多旅行社主動被動都把目光轉向城市周邊,關於戶外、露營、徒步、登山、房車、野餐、騎行的產品開始被挖掘和開發,確實這一類的產品契合了政策需要和眼下用戶的消費需求。

輕戶外是一個前幾年就開始被重視和提及的市場,攜程在很早的時候就佈局了主題遊,其中就包含徒步登山、騎行露營這樣的產品。

但前幾年包括現在這依然是一個不斷增量的小衆市場,都知道方向但不知道趨勢紅利具體什麼時候來。

今年很多的供給大量加入,用戶得到不斷的教育和普及,可能會是戶外和旅行結合的起點。

二、旅拍主題受歡迎,無人機和單反成標配

抖音、短視頻、5G等硬件和軟件的不斷成熟,方便了每個人的表達。

很多的旅行用戶邊走邊拍,邊剪邊發,尤其不少女生的手機裏都有剪映等視頻軟件,這對旅行社來說是機會也是挑戰。機會在於早期做的好的會享受到一些產品紅利,挑戰在於今天很多司機和領隊並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今天無論我們如何探討趨勢,傳統旅遊仍然佔據着今天的主流。

司機和領隊在現有的旅遊從業環境裏的平均技能和素質普遍還不高,領隊無趣、司機油條是很多人對這個羣體的普遍印象。而今天,如果一個領隊會使用先進的無人機,會使用單反相機,會幫助客人找角度拍照,會帶領遊客瞭解目的的自然與文化,將會大大的受到歡迎。

這次成都旅行社的朋友幫我安排的司機就自帶了無人機和單反,對川西沿途線路和旅遊資源也非常瞭解和熟悉。根據路況、天氣及時做恰當的行程調整,帶領我們發現了很多相對小衆又貼近當地的有意思的體驗。

比如去當地藏族寺廟、去相對安全的無人區、來到藏族人自己的牛場、到藏族人家裏喝一碗犛牛酸奶……

但今天這樣的司機和領隊是稀缺的,除了技能的欠缺更多的還有素質和認知。

三、旅遊從業者的另一個機會

不做微商、不靠賣貨、堅持行業的旅遊人到底能不能擁有體面的生活?

今天小視頻、抖音、公衆號、微信都給能夠真正做好一件事的人提供了機會,在川西、雲南、新疆和西藏等旅遊目的上不少的司機、領隊、導遊都成爲了各自領域裏的“小網紅”,通過互聯網能夠找到足夠的存在感和好生活。

他們活躍在頭條、抖音、公衆號裏,憑藉對目的地的瞭解獲得不錯的平臺流量。一個人做了3年5年10年的旅遊,積累了一定的客戶和資源,憑藉自己的能力和優勢獲得了信賴和認可,這些都給體面地擁有一份好生活提供了可能。

在今天中國的任何一個城市,一個人憑藉自己的能力和專業一年做到百萬以上的營收,得到二三十萬左右的年收入且不斷積累和良性循環,這可以算是一個不錯的職業選擇。

因爲成本低、接團少、個人背書反而能夠獲得更多地推薦。甚至有不少的“網紅領隊”開始接團反交給旅行社。從旅行社、公司裏等着被派團到主動分配自己接不過來的團給旅行社,巨大轉變的背後,是互聯網提供給每個人的機會。

讓用戶知道我,讓用戶喜歡我,不需要做攻略,不擔心被套路,旅遊的個體機會正在崛起。

這次同行的一個朋友就是這樣。

四、可複製的美好旅行體驗

很多人覺得旅行是非標、無法衡量、不可控制的, 但無法衡量就無法複製,也難以規模化的推廣。所以好評只能靠隨機,轉發只能是運氣。

但運營的角度其實不是這樣的。

好的旅行產品有什麼標準?好的旅行是一場獲得:

  • 可能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草原、沙漠、湖泊、雪山、森林…
  • 可能是對於一個陌生地方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獲得文化知識的擴充。
  • 可能是收穫了一場區別於每天重複生活的別樣體驗
  • 可能在旅行中找到了工作和生活的靈感和信心
  • 可能看到了同齡人的不一樣,獲得眼界和新知
  • 還可能是旅行結束時認識的新朋友

上海一位旅行公司的創始人幫我做了補充,原話是這樣,“用戶支付的不只是商品本身價值,還有商品對應的階級的身份認同”,這句話背後能做的事有很多。

爲什麼同樣的目的地去1次可以勝過去10次?

旅行的本質是體驗,如果用量化的思維來理解旅行就是維度和深度的不同區分,一場旅行的質量如何,最後就是深度和維度下的綜合得分。

五、好產品擁有產品紅利

什麼是產品紅利?

產品紅利是短暫的供需不平衡,只要有產品就有流量。

互聯網+旅遊已經這麼多年,接下來不應該只是在線旅遊。互聯網提高的是效率但一直的應用是在價值傳遞,也就是如何售賣。

關於如何生產和如何運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幾乎可以理解爲尚未起步,比如如何量化的控制旅行體驗,如何製造傳播,如何精細化推送和差別運營,大量的旅行社在今天還是粗糙的。以爲自己足夠好很可能是因爲沒有見過更好。

上週我參加了一次上海的周邊線路,旅行社的組織讓我感到無趣和缺少價值。但在這個旅行社經營者的認識裏,這個產品的質量極高,他很滿意,這不是簡單的能力問題,更多的是意識問題。

旅遊行業的人做不好未來旅遊,也許是這個道理。

六、國內好產品被加速發現

國內優質旅行資源會被加速挖掘,很多人出不了國,無論主動和被動都要多一些目光給國內。這個時候旅行軟件和硬件都很不錯的目的地會受到歡迎,比如新疆、西藏和四川這些具有異域風情同時文化和自然資源都很豐富的地方。

我們這個國家地大物博,歷史悠久,自然文化資源多彩,旅行的體驗感和收穫並不疏於國外,如我之前提到的新疆。

這是市場倒逼的被迫結果,但這是一個好結果。

七、跟團遊仍然被需要

自由行和自駕遊確實會不斷增長,跟團遊受到一定的衝擊,但兩者差距的背後原因遠遠不只是旅行形式。

人們旅行其實不會拘泥於選擇哪種出行形式,而在於產品和服務的設計有沒有很好的滿足體驗,一切對跟團遊的誤解都來源於現有跟團遊的產品設計和服務體驗沒有擊中用戶的需求。

一個自由行的用戶如果依靠攻略得到的目的地認識是相對片面的,攻略是遊客寫的,遊客是隻去過目的地一次的。她以爲她玩的好,其實找到合適的跟團遊體驗會更好。

想想如果你要去歐洲旅行,從簽證到機票、從酒店到交通、從景點門票到當地玩樂,如果完全自由行,第一次去歐洲得花多少時間去研究才能保證一場還不錯的旅行,才能知道怎麼樣是最節省時間的、酒店訂哪個最方便、體驗有哪個不可錯過、景點怎樣不用排隊……

一個去過多次歐洲的人我覺得都很難保證說把歐洲玩的深度,何況一個未曾到訪只靠攻略和百度的用戶。

一座建築、一條河流、一座山脈、一片磚瓦,文化、歷史、地理、習俗……

經人解讀和引領後的娓娓道來,和“自由行”的擦身而過,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體驗。

八、總結

疫情對全球旅遊的影響和打擊是長期的,旅行行業和消費市場真正想要恢復到2019的景氣可能要等到2021。

壓力之下,有的人會換行。但這個時代仍然給不放棄、不焦急的、認真堅持一個專業的人提供了體面生活的小機會。

這是我對未來旅遊基本面的一些理解,希望對你有用。

#專欄作家#

許義,公衆號:Travel 星辰大海,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長期關注新旅遊創業、旅遊互聯網,對旅遊產品設計、流程管理、旅行社經營具有深刻的理解和觀察。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