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隐秘的角落》的讨论持续火爆,最后的结局也有各种不同的猜测,有人说朱朝阳最终黑化,还是变成了张东升,也有人觉得他选择相信童话,在自己虚构的美好世界里寻求心理上的安慰。

在我看来,朱朝阳是一个情感缺失的少年,是一次次的偶然将他推向了隐秘的角落。

母亲:圣人式的情感绑架

因为没有得到丈夫的爱,所以母亲将所有的情感上都寄托到了儿子身上,如果儿子一旦表现出忤逆或者疏离的情绪,母亲就会大发雷霆。

其中最明显的一段就是王瑶在景区广播里污蔑朱朝阳母子,朱朝阳母亲为了自证清白,将自己和景区主任在宾馆的事公布的那天晚上,她让朱朝阳喝牛奶,朱朝阳说一会喝儿,母亲让他早点喝一会儿刷杯子,朱朝阳说自己会刷。

这时,母亲发怒了:你现在长大了,自己能照顾自己了,是吧?你怪妈妈没有照顾好你,是吗?如果你爸爸是个负责人的男人,如果他当初不抛下我们,今天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朱朝阳没办法喝了一口,又把杯子放了回去,母亲不依不饶,朱朝阳迫不得已喝完了那杯牛奶。

母亲总认为自己的是对的,违背自己的意愿就是错的。她把自己放在了圣人的角度,用情感绑架的方式对待朱朝阳。现实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有些母亲喜欢说:

我都是为你好。

我这么做还不都是为了你。

而这些未必是孩子想要的,是作为父母强加给孩子的。

记得严良第一次遇见朱朝阳时问他:你以前话挺多的,怎么现在话这么少了?因为朱朝阳在母亲那里就没有表达的权利,只能按照母亲的意愿行事,所以他渐渐丧失了表达的欲望。

母亲在景区工作,很少陪朱朝阳,而她极强的控制欲,以及只要学习好就行了的错误理念,导致朱朝阳对母爱情感出现了严重缺失,也逐渐形成了疏离型人格:内向,几乎不跟同学来往,内心渴望被爱,却没有得到。

这些,都为他以后的所作所为埋下了伏笔。

父亲:过渡偏爱导致心理失衡

父亲很有钱,但是母亲不允许朱朝阳拿他的钱,不过给孩子准备一身像样的行头还是没问题的,结果到商场后只给朱朝阳买了双鞋子。

在父亲遇到朱晶晶后,父亲直接漠视了朱朝阳的存在,陪朱晶晶去买裙子,晚上还要去吃海鲜,朱朝阳的存在显得格格不入。

朱晶晶踩了朱朝阳的新鞋,不肯道歉。后妈让她道歉,还说“人家又不像你,天天有新鞋穿。”这也严重的伤害了朱朝阳的自尊心。

在少年宫的天台上,妹妹嚣张地对朱朝阳说,爸爸只喜欢我,根本不喜欢你。更是让原本就心理失衡的朱朝阳失去了理智,将朱晶晶失足掉在阳台上的朱晶晶推了下去(猜测)。

后来,事情进一步恶化,王瑶追他打他,贴大字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大闹,穷追不舍得对朱朝阳母子进行围攻。作为父亲,他没有及时维护他们母子,还替王瑶辩护,甚至用窃听器的方式对他进行取证。

此时的朱朝阳心里彻底明白了自己在父亲心里的位置,也让他更快地走向了隐秘的角落。

原生家庭的情感缺失,导致孩子心理扭曲

弗洛伊德认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决定性影响将是伴随其一生的。

在朱朝阳的家里,父母离异,母亲强势,父亲漠视自己的感受,从小就缺少陪伴,几乎没有情感上的沟通,只是物质生活上的维系。

那些未被表达的情绪,都会以另一种方式爆发。在这种环境下,孩子的心理会逐渐扭曲,他们的心躲在隐秘的角落里,维护着势单力薄的自己。

影片结尾,普普写给朱朝阳的信中说:

我还是希望,有一天你能有勇气说出来,因为只有那样才算是真的重新开始。

要获得新生,需要做的是:放下、宽容、前行。

放下过往的经历、思维,宽容过去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不幸,把以往的包袱甩掉,轻装前行。要做到这三点,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难在很多人难以面对过去的自己,喜欢逃避。

最后朱朝阳还是没有说,他活在了童话里,但是那些自己做过的事会成为他以后的心理包袱,只能在阴暗的角落里,伴随他的一生,得不到解脱。#隐秘的角落人物情感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