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隨便!

文/簡

你想喫什麼?隨便

那喫完飯你想去哪玩?隨便

那我們去看電影好不好?隨便

隨便,我都行,都可以。

看似很隨意的兩個字,顯示出這個人很好相處,沒有一點兒不合羣,可這樣的回答也會讓人覺得沒有被重視。

就拿談戀愛來說吧,總說隨便會讓另一方很爲難。喫什麼?隨便。等點完菜,你說這菜不和胃口,喫不了幾口就不喫了,場面一度尷尬成冰。

所以,在戀愛的時候,有什麼需求就直接說出來,

一直讓人猜來猜去,恐怕有再大耐心的人也很難猜出你“隨便”中的不隨便。

再者,說隨便的人其實是一種懶惰。他不想自己思考,想別人替他做決定,然後再從中做出選擇。總是期待從他人那獲得結果,人們在關係中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常常不願意主動而明確的表達自己的需要。

總試圖表現的特別識大體,隨和,無慾無求,期待別人猜到你想要什麼,並主動把你想要的的給你。

小楊是我的一個朋友,早年間,她剛工作的時候,她都會問她媽媽,你想要什麼生日禮物?

媽媽都會說:“我什麼都不缺,只要你過得好,媽媽就開心”。後來,小楊剛開始還會給媽媽買衣服,買首飾,可每次得來的都是媽媽的責怪,要不說東西貴,亂花錢;要不說一點兒也不實用,都用不上。

送了幾次都不歡而散,所以,小楊後來也不幫媽媽買禮物了。

就這樣時間長了,在一次吵架的時候,媽媽吐了一肚子苦水,說自己的女兒一定也不關心自己。自己有了家庭以後就顧着自己的小家,連父母也忘了,根本指望不上。小楊覺得很委屈,說:“當初自己說不要,不喜歡,現在倒成了我的錯了”。

她責怪你,在你看來,她是在無理取鬧,明明是自己拒絕了你對她的好。這種行爲的心理原因有很多:無價值感、不配得到、自我證明、自我壓抑。

面對並承認自己需要的基礎,是要有強大的自我接受能力的。

但你要承認自己是可以“自私”的,

對自己的“自私”沒有任何道德評判,當然也包括對別人的“自私”沒有評判,畢竟,你怎麼可以隱藏自己的天性,又反過來指責別人,這纔是真正的沒有人性。

不要羞於表達自己的需要,

從古至今,所有的主流教育都在不餘遺力地扼殺個人需要的合法性。最著名的應該是孔融讓梨的故事了,這個故事被大肆宣揚本來就是不合理的。

這讓留下大梨的那個人本能地會有負罪感,調查顯示,一直處在抑制個人需要的教育下,孩子的人格要麼變得隱忍和壓抑,要麼叛逆和憤怒。一方面有着出於人性本能的需要,一方面這種需要又被強烈壓制,日後發展出分裂的人格簡直是不可避免的。

這就是爲什麼這個時代糾結的人那麼多,因爲內心永遠有兩股力量在征戰。

隨便,

會讓想要真心對你好的那個人的心燙傷一個洞,然後血重重地砸在在地上,砸出一個坑。

既然我不能當你肚子裏的蛔蟲,那就爽快一點,

有話直說。

編輯: 簡

排版: 曉一

配圖: 千與千尋

——記得‘星標’我們~

——我問: 在看了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