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才可新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口罩是我们接触最多的防护工具,如何科学选择、佩戴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按照国家卫健委技术标准,口罩可分为普通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和防护面具等。

在新冠疫情尚未彻底消除之前,日常防护工作不能掉以轻心,仍需时常佩戴口罩。但随着炎夏到来、气温逐渐升高,在户外长期佩戴口罩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不适和皮肤问题困扰,如何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减少夏季戴口罩引发的更多“副作用”成为人们特别关心的话题。

“夏季清凉口罩”有用吗?

近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夏季清凉款”口罩开始走俏,有成为“爆款”的趋势。在网上购物平台搜索关键词“夏季口罩”,琳琅满目的颜色款式看得人眼花缭乱,动辄几万的月销量和好评率让人跃跃欲“购”。

通过统计家的宣传广告得知,市面上的清凉口罩构成与添加成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采用透气、散热、速干等功能性材料,如有机棉、冰丝、涤纶、木糖醇及运用在泳衣、内衣上的特殊材质等;

2. 加入清凉物质,如制冷剂、清凉爆珠、清凉因子等;

3. 采用所谓“黑科技”材料,如石墨烯口罩、铜芯口罩等。

在“透气清凉”的同时还能确保防护功效,难免让人心生疑虑,如果不具有隔离防护功能,无疑会让消费者暴露在危险中而自以为“安全”。据报道,这类口罩多为一次性防尘口罩,而非一次性医用口罩;有的轻薄口罩面体只含有两层结构,不能防御病毒;而有些清凉口罩的添加物质与附加装置过于厚重,反而增加佩戴时的不适感;甚至有些销售人员也不清楚他们的产品防护效果效果如何。

有的“清凉口罩”混杂在有防护功效的口罩中,并未标注具有防护病毒效果,比如仅能起防晒作用的普通布口罩、冰丝蚕丝等;目前,“夏季清凉口罩”还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也没有相关的部门对其的清凉与防护的综合效果进行测试评价。

购买该类产品,需要消费者需要在有认证标识与批号的产品中进行挑选甄别。

购买儿童口罩要“按图索骥

儿童口罩具备合格的防护性能是必要条件,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样是对儿童产品考核的重点要求。“安全、高过滤效率、低通气阻力”是3个核心要点,儿童口罩标准在“过滤效率和阻力”这两个互相制约的指标设置上比成人口罩要求高。所以家长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字样的儿童口罩,不能仅仅以防护为目的,更要考虑安全与舒适。

今年5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正式发布GB/T 38880—2020《儿童口罩技术规范》推荐性国家标准,其以安全为前提,以防护和舒适为目标。一直没有统一规范的儿童口罩标准正式发布后,家长们终于可以放下心来,按图索骥。

口罩带来的夏日困扰

口罩在保护我们安全的同时,也对我们的皮肤造成损伤。特别是在越来越闷热的天气里,随着汗液的增加,佩戴口罩除了增加不适感,也会带来健康风险。

由于天气闷热,皮肤的皮脂、汗液的分泌量增加,加之口鼻呼出的水蒸气无法及时散去,嘴唇边会形成局部湿热的环境,如果不及时清洁,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充血、泛红、脱皮、痤疮或加重原有痤疮,且容易诱发面部炎症,严重时出现皮肤破溃、感染。

在此建议:在确保周围环境相对安全(非高危地区、无风少人)的情况下,及时擦拭汗液,也可趁此时机放松面部;做好皮肤护理,每日至少清洗面部2次,不过度洁面以免皮肤更脆弱;做好面部保湿,外涂保湿霜、或者维生素E霜等;口罩接触了太多的水汽,中间的保护层保护效率就会下降且容易滋生细菌,加重皮肤困扰,当感觉汗液较多以及口罩出现异味时及时更换;如果皮肤问题进一步加重,出现了红肿和破溃,短时间外用地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如果皮肤出现了变软、发白或者起皱等皮肤浸渍情况,可以在佩戴口罩前使用含有氧化锌或者凡士林的润肤霜;如果是敏感型皮肤,建议在选购使用前仔细查看成分,避免过敏;最后,一旦出现严重的感染或过敏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

防护性能越好的口罩,呼吸阻力也就越大,越影响呼吸。在湿热的季节佩戴口罩,更容易出现呼吸不畅、头晕、胸闷、恶心等缺氧症状及脱水的风险。

建议:对于老年、儿童、孕妇等特殊群体及患有心肺功能基础疾病的人群,佩戴口罩要慎重,如果在佩戴口罩时出现憋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一定要立即找到相对安全、阴凉的地方摘掉口罩,呼吸新鲜空气,缓解症状。如果症状仍得不到缓解,立即就医。

佩戴口罩进行户外运动需谨慎,口罩导致的憋闷,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慢阻肺等基础病的人,会增加风险。对于普通人群,建议尽量不要在高温情况下佩戴口罩进行长时间高强度运动、作业。(作者为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药学部药剂科药师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