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罗马人叱咤风云,建立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风头一时无俩。

网上很多文章,拿秦国的虎狼之师与罗马雄鹰军团比,看谁更厉害。

由是可知啊,在不少国人心中,罗马军队,在当时的世界,乃是数一数二的。

但很多人想不通啊,为何到了二战之时,罗马帝国原来核心地带的意大利的军队,却存在感不足,处在打酱油的角色,并且战绩不佳渣渣渣呢?

(罗马军人 剧照)

其实啊,我的想法,原因不外乎:

不要把古代的罗马人,等同于近现代的意大利人。

另一点则是,也要看跟谁比啊。

跟德国军队比,他们的战斗力,当然就显得不那么亮眼。但跟其他仆从国比,就未必很差了。

一句话,整体而言,80年前的意大利人,跟八百年前,跟一千八百年前的,已有很大不同了。

二战之断代,虽然以德国进攻波兰开始,但实际上,在欧洲,先有日本进攻中国;在欧洲和非洲,则有意大利于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5年10月13日,也就是墨索里尼发动战争20天后,纽约时报记者安·麦考密克发出报道:

《意称举国团结,全球谴责不足为虑》。

文中提到了一些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的事情。

——作为冒天下之大与埃塞俄比亚交战的国家的首都,罗马出奇地淡然。

——法西斯面具的背后是一个更为古老的国家,一个饱经沧桑和战火洗礼且目光长远的国家。意大利人对时事政治有一种无动于衷的淡然。罗马人更是如此……罗马的气氛还不及伦敦紧张……世界舆论经过了过滤和粉饰才传达给意大利人……

——他们只读意大利新闻界报道的新闻,对于外界普遍谴责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声音几乎毫不知情……

(墨索里尼画像)

——几乎没人对入侵怀有负罪感……意大利人对未来感到担忧、害怕和深深的绝望,但他们并没有良心不安。

——银幕上放映阿杜瓦作战部队行军的新闻后,当晚的观众没有给予掌声和欢呼……意大利人日常生活的调子是一种沉闷的顺从。

在美国记者的观察中,意大利人对于战事,似乎是爱管不爱的,你打得赢也好,打不赢也好,不关我的事,反正,就算打输了,埃塞俄比亚人,也没有那个本来跨过地中海,怼到亚平宁半岛来。

农民托斯卡纳的观点,颇有代表性。他已有两个儿子上了战场了,却说:

我想让另两个儿子也去。

各位看到此处,觉得他是爱国吧?

实际上,全非如此。

他接着说:

(埃塞士兵)

与其在家里无所事事还不如去前线参战。

这话咋听咋别扭啊,这父亲根本不关心国家大事,更不关心儿子的性命,他只在想着,仓里没粮了,这几个家伙又不想赚钱养家,干脆吃国家粮去,给我省点钱……

一个父亲这样想,他儿子们大概也怀着免费旅游的心思吧?

这样的人,怎么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