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历史源远流长,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也产出了无数的计谋,广为流传。今天说到的这个计谋,并不在著名的“三十六计”之列,此计堪称“千古第一毒计”,两只桃子杀掉三员大将,施计者是谁?

春秋时期,齐景公的帐下有三员大将,他们分别是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四处为齐国征战,战功彪炳,颇有点功高震主的意思。这时候,晏子发话了,他建议齐景公狠下杀手,可齐景公不舍得杀掉这三个功臣。

但是他耐不住晏子的撺掇,历史上君王杀功臣的斧凿还少吗?说到底还是为了权力啊。于是,齐景公咬咬牙同意杀掉这三人。具体怎么做,还是看晏子的办法。作为出使过楚国的能人,晏子自然是有办法对付他们的。

晏子准备了一番,让齐景公把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诓来,说是有赏。这三人欢天喜地地就来了。三人定睛一看,殿前桌案上摆着一个华丽的金盘,盘里则是两只香气馥郁的桃子,十分诱人。得,赏赐的就是这桃子。

那么问题来了,桃子就两个,怎么合理地分给三个功臣呢?难道要切好称重吗?这是不现实的,看来注定有一个人吃不到桃子了。有没有闻到阴谋的味道?晏子说,三位将军,君王想请你们品尝这桃子,可惜只有两只。

按照晏子的说法,这桃子是宫廷后院新引进的那棵优良桃树上结的,可是熟透的就这两只,所以三人需要自报功劳,按功劳大小来决定谁能分到桃子。(接下来他们的讲述,故事性很浓,有虚构的成分,不可当作史实。)

这三人都是急性子,都非常骄傲,自然是争执不下。公孙接抢先发言,说自己曾经在密林处猎杀野猪,也曾在深山中搏杀猛虎,树木和风都记着我的勇猛呢,我还不配一只桃子吗?说完就毫不客气地伸手取了一只桃子。

田开疆是第二个发言的,说你这都是小场面,想我两次领兵作战,于纷飞战火中重创敌军,守卫齐国的疆土和子民,这还配不上一只桃?说完他伸手拿了剩下的那只桃。这么看来,古冶子还挺沉得住气,没桃子了怎么办?

其实是古冶子不好意思争,但是他也不是省油的灯,眼看桃子没了,他怒从心头起,直接喷两位同事,说你们不就是杀虎杀人吗,有什么了不起?想我当年保护国君渡黄河,途中河里窜出一只鳖精,是谁力挽狂澜的呢?

原来那只鳖精把国君的马车直接拖进了河里,其他人当场吓懵了,唯古冶子为使国君安心,勇敢地跃进水中与鳖精搏斗,游了九里远,砍掉了鳖头,又一手拉着国君的坐骑上了岸,威风凛凛,据传就像河神显圣一样。

古冶子说,我是勇敢不如你们?还是功劳不如你们?前两人一听这话,顿时无比羞愧。无论是勇敢还是功劳,两人均不及古冶子,却把桃子抢完了,这二人都是看中荣誉之人,都觉得自己很无耻,当即拔出宝剑自刎了。

古冶子惊讶地看着地上的两具尸体,无限悔恨,为了区区一只桃,居然要去了朋友的命,而且还是他羞辱对方,使其羞而自尽,他自己也觉得无颜苟活,遂也自刎而死。齐景公派人将三人好生安葬了,他与晏子均感悲切。

这就是“二桃杀三士”的典故由来。其实此事虽达到了目的,但是过程却超出了晏子的预料,晏子本来想的是让这三人争执而内斗,结果三人最后却是舍生取义,因君子气节而死,这样一比下来,倒显得晏子阴险小人了。

难怪据说为诸葛亮所作的《梁甫吟》中有此感叹:“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齐景公听信晏子的进言,玩弄帝王权术,反而错杀三位义士,怎能不让人感叹呢?而那个出毒计除掉三位大将的晏子,估计也会心生惭愧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