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全面掌握全國大江南北江河湖泊的基本信息,2011年我國對境內超4.5萬條、流域面積大於50平方公里的河流進行了調研,其綜合起來的長度超過150萬千米。而在今年邁入6月以後,伴隨着強降雨傾灑中華大地,截至到目前爲止南方因受洪澇災害的人數已經飆升至1200萬,直接造成了250多億的經濟損失。根據水利部對19個省300多條河流的統計數據看,其中共有54條河流的水位已經超警。那麼如何調節江河的水流量、防洪泄洪以及充分利用水資源呢?

出品|國器

我國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大壩其總數接近10萬座

其中大壩的修建對於洪澇災害的治理以及調水、航運和發電極爲有利。目前我國的水庫大壩數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一,總數接近10萬座,全球200米以上的超高大壩有77座,其中20座都是由我國建設。大壩修建帶來的直接效益確實可觀,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壩的修建史也是一部爭議史,其對生態系統的不利影響也是明顯的。從人類住址的被迫遷徙、周邊動植物生活規律的破壞到溫室氣體的增加,同時曾經的水壩建設大國美國也開始逐漸拆除了壩體,其在100年間拆掉了1150座大壩。

美國在100年間已經拆除了高達1150座大壩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拆除大壩的步伐逐漸加快,從1968年《自然與風景河流法》到1972年《清潔水法》的頒佈,美國對自然河流的保護力度似乎一直在加大而且直指大壩,看上去似乎是美國因爲注重對環境的保護,而對本國的大壩進行了拆除。實則不然,在對美國拆除大壩的數據統計中,拆除的大壩基本都是年代久遠的水壩,大多數的安全性較低,而美國繼續建設新興大壩的力度卻沒有減小,其建設和拆除大壩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

出於環境考慮中國的大壩是繼續建設還是停下來拆除

所以水壩的拆除應該集中到年代久遠、效益低下的廢舊大壩上。其中在我國早期修建的大壩中,絕大多數屬於安全風險較大的土石壩,以及倉促建設卻無有效管理的小區域水壩,這些廢舊大壩纔是對環境最具威脅的。相較於現代大型水壩與環境的協調管理,絕大多數廢舊大壩是在“利益趨勢”下遍地開花的,其在建設之初基本忽視了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後期有效的管理,而成爲名副其實的建築垃圾。所以對於大壩的修建或者拆除的討論應該有一個取決的標準。

對於大壩的建設或者拆除應該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標準

其實水壩的建設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正如人類工業化對環境的破壞是不可避免的一樣,大壩的建設和拆除是我們利用水資源的必經之路。大壩也該繼續建設,也應該加大拆除力度,我們的重點應是如何改進和管理新興大壩,提前對周邊環境進行預測,做好充分的環境分析,加強後期的水資源管理。另一個就是如何對廢舊以及安全風險低的大壩進行拆除,形成一套完整的大壩退役體系。這些纔是我國對大壩整體而言應形成的一套管理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