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反反复复,时刻牵动人心。

贸易争端是中美冲突的开始还是结束?美国打压华为、遏制中国,对两国将产生什么影响?对中国而言,如何保证利益最大化?

既要想办法化解矛盾,又要做坏的打算,未雨绸缪。希望通过本文,对中美关系,你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作者:毛振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诚信集团董事长

编辑:三三

来源:正和岛

一、中美冲突可能不会止于贸易争端

自1972年“破冰”以来,中美关系经历“孤立与限制”“建设性战略合作”“战略竞争”“利益攸关”“合作与竞争”几个不同阶段。

可以说,中美相交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总体来看,中美关系处于“钟摆状态”——既好不到哪里去,也坏不到哪里去。

美国历来奉行“盟国策略”,中国虽然一直不是美国的盟友,与美国存在一些利益冲突,但也从来不是美国公开的敌人,而且在上一轮全球化浪潮中两国多有合作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受益者。

但是,特朗普当选后,中美关系种摆运行的状态被打破,特别是他提出的中国是美国首要的战略竞争者,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在目前的中美关系中,矛盾、竞争、冲突的因素已达历史高位。

2018年4月以来的中美贸易争端,是这些矛盾、竞争、冲突在当前条件下的集中表现,但可能不是中美冲突的全部。

二、中美贸易争端的3个影响

最近几年,美国国内遏制中国的主张愈演愈烈,并前所未有地超越党派,成为政商精英对华政策的共识。

那么,贸易战对中美两国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

1、 贸易战不是美国经济复苏的原因,也无力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

虽然特朗普反复强调美国经济走势好转,但事实上美国经济回暖主要源于国内的周期性因素。

“消除贸易逆差”是贸易战初期美国提出的目标,但事实上贸易逆差部分是由美国经济结构与美元特殊的国际货币地位决定的。

一方面,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美国制造业就逐渐向海外转移,其消费品和工业制成品相应依赖进口,区别只在于从中国进口还是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

另外,美元是当前最重要的国际支付货币和储备货币。为维持这一特殊地位,以贸易逆差输出美元,满足其他国家和地区对美元的需要是必然结果,更何况以出口货币换取物资使得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后美国得以享有“铸币税”的国家利益。

因此,美国的贸易逆差本身体现的是国家政策与国家利益,针对中国发起贸易战无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2、 贸易冲突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不是中国经济走低主要原因

贸易是中美经济关系的压舱石,商业往来则是中美关系友好的基础,有助于调和中美文化差异,促进双方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的确伤害了中美之间的商业往来,极大地冲击了中美经济的互补性。

但是,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发展和历练,中国经济已经具备较强的抗冲击能力,经济管理部门也累积了比较丰富的应对、化解困难局面的经验和智慧,中美贸易争端带来的负面影响完全是我们能够承受和消除的。

3、 贸易争端可能只是中美冲突的前哨

出于对彼此的经济依赖方面考虑,即便中美贸易争端最终达成和解,国家间利益分配和调整的博弈所带来的潜在冲突也仍将长期持续下去,甚至常态化。

虽然中美之间不会诉诸武力,但可能会在贸易、金融、能源、外交、地缘政治乃至武器装备等层面展开对抗与竞争,并互相划定势力范围。

与“旧冷战”时美苏之间几乎不存在贸易关系和商业往来、经济结构也难言互补性不同,中美可能的“新冷战”发生在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依赖、融合与互补上,一旦进入产品、技术、资金、人员全面切割和阵营划分的阶段,不仅中美两国利益会受损,在中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合计高达51.7%的条件下,如果中美关系恶化,势必给本就孱弱的全球经济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与危害。

三、美国队对中国政策的2个误读

中美建交40多年来,中美关系虽然并非一帆风顺,但美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接受了中国发展体制和道路,和中方一道共同推进着经济全球化。为什么局势会突然发生变化?

1、 美国误认为中国不再需要外资和外资企业

2008年第三季度,受出口萎缩拖累,我国经济增速出现明显下滑。

为防范危机冲击进一步扩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推出一系列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的政策,比如“四万亿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及宽松的信贷和货币政策等。

从结果看,以投资稳增长的措施成效显著:在全球经济一片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在后危机时期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但事有两面,为实现快速稳增长目标所选择的宏观调控方式使得中国的经济格局相应也发生了转变:

一方面,和危机前相比,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权力有所放大,市场的作用相对缩小,发挥政府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失灵,但也不乏政府主导的资金配置与企业根据自身经营发展需要做出的融资决策不匹配情况。

另一方面,虽然政策层面一直强调保护、提升私营经济的地位,并明确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但在执行层面,一些国有企业在资本裹挟下,凭借固有优势不断向并非关系国计民生的竞争性领域扩展,挤占非国有企业投资经营空间。

这些不仅是目前我们面临国有企业杠杆率高企、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加剧的直接原因,也引发了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管理层对中国政策环境的担忧,公平竞争问题甚嚣尘上。

随着经济水平提升,中国由资本输入国转变为资本输出国,这都给美国商界带来一种“中国不再需要外资和外资企业“的错觉。

在一定程度上,这些错觉和担忧导致美国商界从过去对华关系的支持者转变为怀疑者甚至是反对者,而商界态度的变化无疑会强化美国一些政客和专家对中美关系的负面看法。

2、 美国误认为中国不走和平发展之路

次贷危机后,中国在对外交往方面发生了两个新变化:第一,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第二,中国加大“走出去”步伐,在维和、海上护航、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援助等方面承担更多国际义务。

次贷危机初期,欧美国家大量企业濒临破产,美国、法国和英国等主要国家的领导人都曾明确表示鼓励、支持和感谢中国企业的投资。

随着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泛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转向与西方资本不存在正面竞争、后者所不愿意涉足的“一带一路”沿线和非洲国家。虽然中国的作为确实为全球政治、经济均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中西方文化制度方面存在差异,中西方在全球治理等根本性问题上看法相左。

越来越多的政治精英和意见领袖认为,对美国而言,“中国不但是个战略挑战,而且中国的崛起已经损害了美国利益”。

虽然中国只是希望为推动全球化治理体系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新思路新方案,无意挑他国,但在复杂、敏感的时期,中国的变化依然引发了包括美国在内世界的误读和担忧,并招致连锁反应。

四、应对复杂敏感局势,中国要做好2个准备

如何应对当前复杂敏感的局势?

1、 短期:以最大努力让中美冲突止于贸易领域

如果不主动做出调整,中美博弈可能经历三步而至全面对抗:第一步是贸易争端,第二步是脱钩,第三步是冷战。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从中国利益视角看,止于贸易争端时最优解。

当下,应该借着2018年年底中美元首阿根廷会晤给中美贸易战带来缓和曙光的契机,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朝着于我有益的大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未雨绸缪,为可能的“新冷战”做好预案,以防只能被动回击。

2、 长期: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进一步扩大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个“看得见的手”的关系。

第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

第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激发市场蕴含的活力。

第三,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参与经济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保持战略定力,不因个别国家的泥全球化选择放弃来之不易的开放成果。

五、结语

习总书记曾经强调: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

在稳定的政治格局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下,我们完全有能力应对外部形势的变化,要相信我们能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创造新的历史奇迹。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本文摘编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所著《双底线思维》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