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jqfans

前幾天在餐廳見到這樣一件事:

一個媽媽帶着倆娃在喫飯,桌子上擺得滿滿當當。

媽媽起身接了個電話,前後不到五分鐘,倆娃就活躍了起來,你衝我扔豌豆、我衝你灑果汁,場面一片狼藉。

媽媽回來看到這個場景時,聲音瞬間低沉了下來:“你們幹了什麼?”

倆娃或許預感到了即將面臨暴風驟雨,囁嚅着說:“不是我們乾的,是剛纔有人路過碰倒了.......”

媽媽更生氣了,不管不顧周圍人的眼光,大聲呵斥道:

“別人是誰?我看你們就是在說謊!小小年紀就這樣,皮癢了是不是?”

最後這位媽媽帶着兩個哭哭啼啼的娃走了,一路上罵聲不斷。

雖說娃說謊有錯在先,但晨媽卻覺得這位媽媽的做法並不可取。

孩子說謊就不是好孩子了嗎?我們該如何引導愛說謊的孩子呢?今天大白就來和你好好說說這件事。

很多家長存在這樣一個誤區:孩子年紀小,怎麼可能說謊呢?

其實並非如此。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數據調查表明:25%的孩子在2歲的時候會進行至少一次撒謊 ;而到了4歲的時候,這個比例更是提升到了94%。

生活中孩子的“謊言”可能隨處可見——

媽媽,天上的星星在對我笑!

爸爸,今天小狗衝我汪汪叫,一定是和我說話呢!

我的爸爸超級厲害,他是超級英雄,每天都要拯救地球。

......

2-3歲的孩子對世界還沒有清楚的認知,經常會將自己的想象和事實混淆,說出這類與事實存在偏差的“謊話”。

正如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傑說:

“撒謊的傾向是一種自然傾向,它是如此自發、如此普遍,我們可以將它當做兒童自我中心思維的基本組成部分。”

所以當孩子說這類謊話時,我們做家長沒必要太過在意。

我們要做的是不要隨意否定孩子,避免說“你胡說八道什麼謊話”,而是告訴ta“你說的東西好神奇啊!”

要知道,一味地否定和打擊,只會削弱孩子的想象力。

而且根據李康教授的研究表明:

撒謊往往需要讀心能力和控制能力,撒謊的孩子跟不撒謊的同齡人相比,有更加優越的認知表現。

所以家長們不必覺得如臨大敵,因爲當你察覺孩子說謊的時候,也正說明ta的心智發展成熟,是個“小大人”了。

陳小春的兒子jasper在節目中也曾說過一次謊。

節目組安排了一個活動:

往破掉的米缸裏倒花生米,只有倒了一定數量的花生米之後纔可以領早餐,這個活動是用來測試孩子們應對突發情況的危機處理能力。

Jasper沒有去解決問題,而是轉頭向別人求助,引得陳小春十分不滿。

當陳小春詢問他早上做了什麼的時候,Jasper用了“領早餐”這種避重就輕的說法。

陳小春覺得孩子說了謊,一怒之下踢翻了碗。

其實趨利避害是孩子的本能,當jasper看到陳小春鐵青着臉問他問題時,jasper內心十分不安、緊張。

但這並不是“做壞事”的心虛,而是一種看到家長髮脾氣時手足無措的應激狀態。

在這種狀態下,孩子的記憶往往會出現偏差,只能記得印象最深刻的東西。

而且孩子這個時候心智發育也還不夠成熟,他們感覺得父母的情緒卻又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時,就會選擇“說謊”。

而不少家認爲這是一種不誠實的表現,對孩子十分失望,並且會呵斥孩子“爲什麼要說謊”。

這樣做並不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只會讓他們下一次繼續重複犯錯。

《兒童行爲心理學》一書中認爲:

“學齡前會撒謊的孩子,是因爲沒有明確的道德、是非觀,在孩子的世界裏認爲自己舒服、高興就是‘對’的。”

所以家長們在與3-6歲的孩子相處時,一定要多點耐心和寬容。

要搞清楚孩子說謊背後的真正原因,陪ta一起糾正錯誤,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除了上述兩種無傷大雅的謊話外,還有一種謊話是值得家長們警惕的,就是孩子模仿大人所說的謊。

電影《貓鼠遊戲》裏的主人翁是個騙子大師,犯罪手段神通廣大,喬裝醫生、律師、飛行員,騙取了高達幾百萬的金額,最終入獄。

而成爲這樣的職業騙子,與他的成長經歷不無關係。

他的父親是個生意人,從小他就看着父親向銀行、朋友騙取投資。

父親生意破產後,他第一時間便想到了利用騙術套取生活費。

於是他模仿了父親以往的謊言,開始了行騙之路。

從這部電影主人翁的經歷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家庭環境的影響對孩子至關重要。

如果一個家長常常說謊或者打破承諾,那ta的孩子也很難有良好的品格。

所以身爲父母我們一定要懂得誠實守信,否則當某一天孩子對你說“你自己都騙人幹嘛要管我”時,你只能啞口無言。

說了這麼多,大白想告訴你的是,謊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當孩子說謊時,我們不覺察、不在意、不理解。

一個忽視了孩子成長規律的家長,必然教不出優秀的孩子。

而一個懂得包容孩子的小小錯誤,並且予以適時地糾正的家長,則會給孩子更加燦爛的未來,你也會成爲更好的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