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閱讀更多請登陸www.awtmt.com或"見聞VIP" APP。

作者|吳健偉 編輯|羅麗娟

新基建戰略背景下,騰訊雲首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開服了。

7月3日,騰訊清遠雲計算數據中心正式開服,整個數據中心集羣規劃容納服務器超過100萬臺。

據騰訊方面介紹,該數據中心是華南地區最大的數據中心集羣,也是迄今爲止華南地區最大的新基建項目。

騰訊清遠雲計算數據中心

今年以來,國內大力推動新基建發展戰略,數據中心是其中的核心內涵之一。

不久前,騰訊宣佈將投入5000億元,用於新基建與產業互聯網的進一步佈局。其中,在數據中心方面,騰訊將陸續在全國新建多個百萬級服務器規模的大型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作爲信息化的重要載體,提供信息數據存儲和信息系統運行平臺支撐,是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關鍵資源。

科智諮詢發佈《2019-2020中國IDC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數據中心業務市場規模達到1562.5億元,同比增長27.2%,市場規模絕對值相比2018年增長超過300億元。

報告預計,2019-2022年,中國數據中心業務市場規模複合增長率爲26.9%;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超過3200.5億元,同比增長28.8%,進入新一輪爆發期。

這樣的背景下,騰訊在內的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局,大手筆投資籌建大規模的數據中心。他們的投資邏輯是什麼,IDC下步發展將呈現哪些趨勢?

此次最新開服的騰訊雲計算清遠數據中心,騰訊展示了多項數據中心建設的自研技術。

騰訊清遠雲計算數據中心內部機房

作爲騰訊雲首個容納百萬服務器的數據中心集羣,清遠數據中心一期項目用地面積超過400畝,約等於40個足球場。

100萬服務器的首個超大數據中心究竟是多大一個規模?

騰訊雲服務和運維總監徐勇州形容,騰訊今天所有的業務,包括QQ、微信、騰訊雲所有業務整體大概就佔用100萬服務器。

而如此大規模的數據中心,從土建到投產耗時僅一年,創造了同等規模數據中心交付的行業新紀錄。作爲對比,傳統的數據中心這個過程耗時需要三年。

“關鍵因素是當地配套跟上非常及時,我們也採用了新技術,這兩者結合,建設速度是加快了。”騰訊公司IDC平臺部總經理鍾遠河表示。

鍾遠河口中的新技術,是騰訊最新的數據中心建設技術T-block。它將數據中心各模塊以標準化、產品化形式交付,實現數據中心像樂高搭積木一樣快速建設。

目前騰訊數據中心技術已經發展到第四代。

鍾遠河打了個比方,數據中心原來傳統的建設方式是工程總包的方式,就像買一個房子需要一個工程隊,按照業主需求來裝修;而數據中心是按服務器的需求在裝修。

“現在我們的解決辦法是把裏面的部件模塊化,廠商做好後,到工地上一拼就可以做起來了。”鍾遠河說。

鍾遠河提到,T-block技術除了安裝速度特別快,運維管理能力也大大增強,上了規模之後,成本可以持續下降。

據騰訊官方數據,基於T-block高標準化、模塊化的設計理念,通過工廠預製、現場拼裝,土建建設週期縮短50%,機電交付週期縮短40%,機電整體交付週期3~5個月,可分期按需擴展,初期投資下降30%以上。

除了建設速度提升外, 清遠數據中心還是騰訊雲首個大規模部署騰訊雲星星海自研服務器的數據中心。

在去年10月29日舉行的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成都峯會上,騰訊雲正式發佈了星星海自研服務器。

和傳統服務器相比,星星海統一的整機方案可以支持不同的CPU主機,高兼容架構和統一規劃的硬件底座,可以支持未來3-5年的服務器產品演進。

據騰訊介紹,星星海服務器針對雲端的計算、存儲、網絡等場景進行軟硬件優化,使得基於星星海的雲服務實例綜合性能提升35%以上。

它滿足雲計算場景下對服務器的超大規模交付、需求多樣化、高性價比、高可靠性以及軟硬件一體化等方面的要求。

傳統意義上,數據中心是存放計算、存儲及網絡設備的機房場所,機房建設複雜,能耗居高不下,後期人工運維存在諸多漏洞。

其中,數據中心能耗表現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

2019年2月,多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加強綠色數據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的電能使用效率值(PUE值)需達到1.4以下。

爲了解決傳統數據中心高能耗問題,騰訊清遠雲計算數據中心稱,其通過採用間接蒸發冷卻、HVDC+市電直供、冷熱通道隔離、優化氣流組織、太陽能供電等節能技術和系統方案,充分利用自然冷源等的辦法,數據中心PUE值低於1.25,在整個華南地區處於最優水平。

此外,騰訊通過多項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讓數據中心高度智能化。

例如,通過騰訊自研的騰訊智維平臺,讓數據中心經理遠程就能運營管理數據中心,並通過巡檢巡邏機器人及騰訊覓蹤智能安防管理,簡化運維流程並減少人員操作失誤風險,讓數據中心運維更可靠。

20年前,騰訊第一個數據中心在深圳東門建立。經歷多年技術迭代,騰訊在數據中心建設和運營上已經積累了一系列的實踐經驗。

除了將數據中心 產品化 ,伴隨每次技術迭代,騰訊還逐漸開放了雲服務。

2006年,騰訊建起第一代數據中心,採用的是傳統電信解決方案,即以租用運營商數據中心爲主。

高能耗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徵,公開資料顯示,當時數據中心PUE值在1.6左右。

2007年, 以天津濱海數據中心代表的第二代數據中心開始全面轉向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建設。

該代數據中心爲UPS架構,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自然冷卻等節能技術,PUE值達到當時業界最優的1.4。

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應用,意味着騰訊具備了向外輸出雲服務的能力。2010年,騰訊開放平臺接入首批應用,騰訊雲開始對外提供雲服務。

2012年,騰訊數據中心開始加大自研力度, 以“微模塊”爲核心技術的TMDC第三代數據中心技術開始投入應用。 2013年,騰訊雲正式面向全社會開放。

2015年底,第四代騰訊數據中心T-block技術正式推出並沿用至今。 T-block的誕生,意味着騰訊自建數據中心正式進入標準化、模塊化、低PUE階段。

此後,騰訊開始大規模部署數據中心,增加服務加點。騰訊在硅谷、法蘭克福、倫敦等多地部署數據中心。此外,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騰訊西部雲計算數據中心等大型自建數據中心也在國內陸續投產。

2016年以前,騰訊雲數據中心僅覆蓋全球7個地理區域、11個可用區,在內部被戲稱爲“711”。一年後,騰訊雲佈局的地理區域數量提升至21個,境外合作服務節點從3個提升到11個。

最新數據顯示,騰訊雲已經在全球27個地理區域運營着54個可用區,部署服務器機架超過10萬個。

今年4月9日,騰訊雲宣佈成立“星星海實驗室”, 這是騰訊歷史上首個硬件工程實驗室,也是騰訊雲面向產業互聯網加速技術自研的重要戰略。

今年以來,騰訊多個超大型數據中心項目正加速落地。

6月6日,騰訊上海數據中心項目在上海松江正式開工,該數據中心將承擔各種大規模AI算法計算、機器學習、圖像處理、科學計算和工程計算任務。

6月23日,騰訊宣佈將在天津既有數據中心基礎上,在濱海新區新建一個容納30萬臺服務器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

整體來看,騰訊數據中心的佈局與騰訊雲業務的發展趨勢保持一致。

即通過大量資源投入實現地理區域擴張,爲不同地區客戶提供雲計算、雲數據、雲運營一體化的雲端服務體驗。

隨着騰訊雲業務近兩年高速發展,騰訊對於自建數據中心的需求也在激增。

在很長一段時間,騰訊的雲業務和數據中心建設主要圍繞社交、遊戲、視頻等C端業務進行,對服務企業、政務部門涉足較晚。

“930變革”改變了這一切。

2018年9月30日,騰訊進行重大組織架構調整並開始實施產業互聯網戰略。其戰略方向的調整爲:騰訊雲以樞紐式的連接,把C端消費互聯網資源連接到B端產業互聯網,紮根消費互聯網,進一步擁抱產業互聯網。騰訊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CSIG)應運而生。

在這之前,騰訊雲只是騰訊社交網絡事業羣SNG的一部分,在資源調動、客戶獲取或是在集團中的戰略地位,都遠不如早早入局的阿里雲。

“930變革”後,騰訊通過CSIG新事業羣打通B端服務,聯合更多的行業解決方案,進一步擁抱產業互聯網。騰訊雲業務開始加速追趕。

騰訊2019年財報顯示,騰訊雲全年收入超170億元,與2018年的91億元相比,同比增長超86.8%。同時,雲業務佔到了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總收入約17%。

早在2019年第三季度,騰訊雲就實現破100億以及付費用戶規模突破100萬的“雙破百”成績。而2018年Q3前三季度收入僅爲60億元。

在上述突破之下,騰訊宣佈成爲中國首家服務器總量超過百萬的公司,也是全球五家服務器數量過百萬的公司之一。

此外,騰訊也是中國第一家帶寬峯值達到100T的公司。這標誌着,騰訊服務的業務規模、承載的網絡流量已經邁入全球第一梯隊。

在2019年一季度財報中,騰訊首次單獨披露了“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收入。其中在提及雲業務時,騰訊表示,“在向外部客戶提供服務之前,我們的雲基礎設施就已經達到了可滿足內部雲需求的龐大規模。”

騰訊自家業務上雲的需求一直在推動自建數據中心的建設和落地。在過去5年間,騰訊遊戲雲與騰訊視頻雲陸續落地,在遊戲和視頻領域開始輸出雲服務能力。

2019年12月底,QQ實現全量上雲,這對於處在高速發展期的騰訊雲而言,是一個重要里程碑。

除了QQ外,按照騰訊在2019年初提出的目標,騰訊將在三年內把所有增量業務都上雲,2020年的目標是實現50%的增量上雲。

徐勇州認爲,騰訊未來在數據中心的投入,一方面是騰訊雲的業務佈局和發展產業互聯網的需求,另一方面則是騰訊看到後疫情時代增長的市場需求。

“騰訊建數據中心不一定是跟業務強相關的,是因爲這社會有這個需求。”徐勇州告訴記者,在後疫情時代,整個社會的需求從線下辦公往線上辦公轉,帶來很大的存儲、計算的需求,這也對數據中心的規模產生新需求。

疫情之下,“無接觸經濟”概念的興起,一定程度利好在線文娛、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等產業鏈。高增速的雲業務,拉動着雲服務基礎設施需求增長。

以協同辦公領域爲例,騰訊推出雲辦公全家桶“套餐”:企業微信、騰訊會議、騰訊文檔等近10款產品協力下場。

其中,去年12月剛剛上線的騰訊會議,亦抓住了疫情期間遠程辦公領域的旺盛需求。今年5月,騰訊會議宣佈,在推出後的兩個月內,其日活賬戶數超1000萬。

爲了滿足產品需求的飛速增長,1月29日起,騰訊會議日均擴容雲主機接近1.5萬臺,8天總共擴容超過10萬臺雲主機,共涉及超100萬核的計算資源投入。據路透報道,僅在今年騰訊雲計算部門已經招聘了超過3000名員工。

鍾遠河告訴媒體,現階段騰訊數據中心在華南、華東的投產速度會較快,而在華北和西南會慢一點。

“這個跟人口分佈有關,中國現在人口密度最大的,消費力最大的是在東南沿海,珠三角、長三角還有北京的京津冀這塊,所以我們首先會在這些地方投產。“

在後疫情時代和新基建戰略的大背景下, 超大型數據中心作爲雲服務基礎設施,已經成爲互聯網巨頭間爭奪的新戰場。

4月20日,阿里雲率先宣佈未來3年將會投入2000億元,用於雲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麪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

一個月後的5月26日,騰訊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總裁湯道生對外宣佈,騰訊未來五年將投入5000億元,用於新基建的進一步佈局。

其中,在數據中心方面,騰訊將陸續在全國新建多個百萬級服務器規模的大型數據中心。

6月6日,快手宣佈投資百億元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建數據中心,佔地約500畝、容納30萬臺服務器,預計明年投入使用。

這是快手首個自建超大規模互聯網數據中心,將由快手技術團隊自主研發,獨立完成整體的概念設計。

6月19日,百度宣佈未來十年將繼續加大在人工智能、芯片、雲計算、數據中心等新基建領域的投入,預計到2030年百度智能雲服務器臺數超過500萬臺。

在新基建戰略背景下,作爲雲服務的底層基礎設施,數據中心在今年開始從幕後走到臺前。巨頭不約而同投入建設大型數據中心,而從具體表現來看,彼此間的發展側重仍然相當明顯。

對於“追趕者”騰訊而言,5000億元投入新基建,更大的意義在於通過基礎設施搭建與技術積累,提升騰訊雲在雲計算領域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對於阿里雲而言,其自成立以來確立的自主研發道路仍未看到盡頭。有業內人士認爲,阿里雲的2000億投入,除面向未來數據中心建設外,更聚焦於雲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

阿里雲在國內公有云市場常年保持4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自研飛天雲操作系統、含光800芯片、神龍服務器、自研雲交換機、高性能低延時網絡、大計算系統集羣等核心自研技術,在不斷鞏固阿里雲的技術護城河。

對於百度來說,投入建設雲計算和數據中心,更多是把雲作爲其AI戰略的技術支持。3月初,百度發佈內部郵件,宣佈對百度雲進行架構調整。“百度智能雲事業羣組”被整合進“百度人工智能體系”。

儘管戰略側重各有不同,但發展超大型數據中心,已經成爲巨頭間一致的目標。

根據Gartner的測算,全球數據中心數量減少但體量越來越大,預計2015-2020年數據中心數量由45萬個下降到42.4萬個,而機架總數由497.7萬個上升至498.5萬個,這意味着數據中心正在向着更大規模的趨勢發展。

全球數據中心發展趨勢

騰訊雲資源管理總監阮夢此前表示,大規模的數據中心集羣能夠更好地承載用戶大規模的用雲需求,也能夠降低整體基礎設施的邊際成本,從而進一步降低用戶用雲成本。

“未來,在資源許可的前提下,建設大型和超大型的數據中心集羣會是騰訊雲在基礎設施方面的主要思路。”阮夢說。

超大型數據中心發展趨勢不可阻擋,在這個基礎上要想實現更安全、穩定、節能的目標,雲服務基礎建設商需要在技術上有更好的表現。

“大型數據中心在方法論上的研究是做得特別透的,因爲涉及的投資特別大,運營成本特別高。”鍾遠河稱。

他告訴全天候科技,中小規模的數據中心運維都是主要靠廠家和供應商或者總包工程方做服務。而大型數據中心因爲出於種種考慮,除了要自定技術參數外,還要對運維方面做更深入的分析瞭解研究。

據賽迪顧問發佈的數據,2019年中國在用的數據中心數量達到2213個,其中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數量佔比12.7%,規劃在建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超過110個。

隨着新基建戰略持續推進,互聯網巨頭攜帶資金和技術進場,超大型數據中心的建設或將成爲常態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