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健康知識的普及,對於幽門螺桿菌這一名稱,很多人已不再陌生,都知道它可以引起胃病,是致胃癌的高危因素。讓我們更細緻地瞭解下它,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細菌,但就是這麼一種細菌,卻成爲胃中唯一長期生存的微生物。這類細菌傳播方式多樣,在日常生活中較容易感染,如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者親吻,口對口餵食,共用牙刷、牙具等,此外,幽門螺桿菌還可存活於自來水中,飲用不潔的生水或進食被污染的食物,就有可能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後可引起一些消化道反應症狀,如1.口腔異味 幽門螺桿菌感染後,可定植於口腔,在牙菌斑中生存,引起口腔異味。這種臭味不易因刷牙而好轉,需有效清除幽門螺桿菌後纔會消失。2.慢性胃炎表現 進入胃內的幽門螺桿菌自身可產生過氧化物歧化酶、觸酶等,保護自身避免被中性粒細胞清除。其次,其分泌的尿素酶及一些毒素可進一步破壞胃黏膜屏障、損害胃黏膜上皮,造成胃的慢性炎症,引起消化道症狀,可表現爲上腹部不適,隱痛,反酸,噯氣等。有數據顯示,近80%的胃潰瘍及95%的十二指腸潰瘍與該菌感染相關。3.飽脹,消化不良 幽門螺桿菌感染後,造成的慢性胃炎可導致壁細胞數量減少,胃酸的分泌相應減少,從而出現消化不良和飽脹感。

幽門螺桿菌在日常生活中較容易感染,但並不是感染了就需要治療。對於一些日常沒有任何症狀和胃部疾病表現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可以不需要治療。而對於伴有消化性潰瘍病,患有與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需要長期喫消炎鎮痛藥或有胃癌家族史的這類人則需要積極抗菌治療。

如何抗菌?我國的標準治療方法是質子泵抑制劑聯合兩種抗生素的三聯療法,或質子泵抑制劑加上鉍劑聯合兩種抗生素的四聯療法,以上抗生素常規使用2周,但部分地區因抗生素耐藥情況不同,則需分情況討論。

幽門螺桿菌雖然有諸多壞處,但也不一定必然引起不適和誘發胃癌,無需過度擔心,當然如果感染並引起症狀,應當積極治療,並且注意應家人同治。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避免被感染,可以從以下幾點做好防護,如避免共用個人衛生用品,使用公筷,分餐而食,不食不潔食物等等。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