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AppSo”(ID:appsolution) ,作者:冷思真,36氪經授權發佈。

大妮和媽媽吵架後噼裏啪啦給閨蜜發了一堆關於自家媽的吐槽。冷靜之後,又突然想起了自家媽的好,看了看激動發出去的文字,撤了回來,覺得自己不能這麼過分地說自己媽。

韓劇《來自星星的你》,都教授認爲自己隨心發出的表白短信「不合時宜」,因此選擇動用時空穿梭和空間靜止兩大殺手鐧進行彌補。

微博裏,十一線小明星敏敏子發了一條和同公司藝人合影的微博,發了之後發現沒有給對方 P 圖。怕對方粉絲攻擊,敏敏子立馬重新編輯了微博。

發現了嗎?從聊天到短信,從微信到微博,人永遠都有想要修改已發送內容的需求。它是吵架沒發揮好的「解藥」,是情緒失控發泄他人的「後悔藥」,也是疏忽之人最愛的「創可貼」,可以補上漏洞。

而撤回再編輯,就是互聯網提供的「後悔藥」。

圖片來自:Giphy

再編輯,用戶的固有需求

「微信屁大點事都能上熱搜」是不少讀者常有的吐槽。作爲中文互聯網用戶最多的 app,它的每一次改版都可以被稱爲「影響數億人的改版」。所以不管是「拍一拍」更新,還是多了什麼新功能,都是用戶喜(口)聞(嫌)樂(體)見(直)願意去了解的功能。

而這次微信新上線的朋友圈新功能就是一個「後悔藥」。

在微信 7.0.14 for iOS 版本中,微信多了一個支持朋友圈刪除後重新編輯的實用功能。當你在幾分鐘內刪除剛發送的朋友圈後,朋友圈上方會有「你刪除了一條朋友圈 重新編輯」的提示。而點擊重新編輯後,你之前發佈的文字、圖片等內容都還在編輯框裏,可以讓你直接修改。

這個功能比被玩出花的「拍一拍」更具實用性,只是因爲它不是一個所有人都能第一時間發現的功能,討論度比起「拍一拍」弱了很多。

不過這個「撤回再編輯」功能確實是不少用戶需要的小功能。有這個功能後,發現朋友圈有字寫錯之後,用戶不用重新編輯一大段話發送,僅需要修改字詞即可。它的存在,滿足了用戶重新編輯的需求。

但別覺得所有互聯網產品一開始就有這些能讓你再編輯的小功能,這個功能出現在你習慣的應用裏,可能需要幾年。

就以微信爲例,你現在習慣的 2 分鐘內可撤回信息的功能其實是 2014 年 6 月才上線的。在微信推出三年後才安排上,其實已經比很多用戶需求來得更晚了。在 5.3.1.16 版本中推出的「微信撤回」功能,還曾引發了一個「撤回了爲什麼要讓對方知道」的討論。

不過今天,我們都對此習以爲常了。

騰訊當時表示,微信之所以推出消息撤回功能,是因爲之前常有用戶反饋因「手抖」發錯信息而後悔莫及。在此前的版本中,微信已經推出過語音信息的取消發送功能,即用戶在錄音時,不想發送此條語音了,上拉至屏幕中部即可取消發送。此次推出「手抖」功能,算是一個補充和完善。

而我們今天習慣的聊天內容撤回再編輯功能則是在 2017 年底才上線的。

在微信 6.6.0 版本中,撤回的消息才能夠再編輯,而不是重新打字。14 年上撤回功能,17 年上撤回再編輯功能,20 年上朋友圈撤回再編輯功能。三年一功能,如果三年後視頻號發展不錯,或許我們還能看到視頻號撤回再編輯功能。

互聯網是怎麼滿足用戶的

而從整個互聯網的角度看撤銷再編輯功能,可以說的就更多了。

在 Windows 大部分應用中,撤銷命令的快捷鍵是 Ctrl+Z 或 Alt+Backspace,重做命令的快捷鍵是 Ctrl+Y 或 Ctrl+Shift+Z。在 Microsoft Office 中,Office 甚至支持用戶撤銷最近的 100 個操作。

而在大多數 Mac 端的應用程序中,撤銷命令的快捷方式爲 Command-Z,重做命令的快捷方式爲 Command-Shift-Z 或者 Command-Y。

在 Mac 和 Windows 都還沒誕生的年代,1968 年第一個具有「撤銷」功能的計算機系統就在布朗大學誕生了。

1974 年, 個人電腦原型之一的施樂 Alto 的 Bravo 是第一個所見即所得的文本編輯器 ,它也是第一個有了「撤銷」功能的產品。

Ctrl+Z 還有自己的文化 T

此後,施樂研究中心的程序員將快捷鍵「Ctrl-Z」賦予了「撤銷」的命令,這成了文本編輯器和文字處理程序的重要功能,被沿用至今。

而隨着施樂的老員工開始在互聯網各公司任職,這個功能的影響力就更大了。施樂前員工 Larry Tesler(複製粘貼功能創造者)就說服了蘋果第一臺個人電腦 Apple Lisa 各應用的開發者,讓他們在程序中加入單一級別的撤銷再編輯功能。

至此,撤銷再編輯成了文檔應用的基本配置。隨着互聯網在我們生活中越來越重要,也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產品加入了這個功能。

Gmail 就是就是代表之一。它在 2009 年上線了「撤回再編輯」的新功能,它之前一直藏身於實驗室( Labs )的選項中,直到 2015 年才普及開來。用戶可以在 Gmail 裏設置一個 5 秒、10 秒、20 秒或 30 秒的取消期限,在此期間,用戶可以撤回郵件。

如果說 Gmail 加這個功能磨蹭了 9 年的話,Twitter 這個「超級拖延症」更是直接拖到了今天都沒加。

官方不動,Twitter 的第三方客戶端 Brizzly 先動了。它推了一個第三方服務,每年 70 美金就能讓你重新編輯已發送的推文。

從某種角度上說,這違背了 Twitter 的「初心」。因爲在用戶強烈要求 Twitter 加一個編輯按鈕,以便用戶可以修改發送內容時,Twitter CEO Jack Dorsey 就表示這沒可能。

我們一開始只是提供短信服務。你知道,當你發了一條短信,你真的不能收回。我們想保持最初的那種氛圍、那種感覺。

不過打臉還是可能的。

這週五,Twitter 官方就表示,如果每個人都願意佩戴口罩,他們就會擁有一個「再編輯」的按鈕,快樂的 Twitter 用戶因此瘋狂地在評論區刷着戴口罩的表情包。

社交應用 WhatsApp 也在 2017 年上線了撤銷功能,只是時間限制 7 分鐘,相較微信更寬裕一些。

蘋果也曾爲類似的技術申請專利。早在 2014 年,美國專利商標局就公佈了蘋果的一份專利申請,文件中描述了一種新技術,它可以讓用戶在發送短消息後(短信實際發出之前)修改其中的任何錯誤。

而今年,MacRumors 還報道了蘋果正在內部正在測試的 iMessage 新功能。在這個功能中,發件人和收件人都可以看到提示表明 iMessage 的信息已被撤回,但目前尚不清楚這個撤回功能有沒有時間限制。

但有人就是想看你撤回了啥

而在撤回功能滿足用戶需求後,新的需求誕生了。

  • 怎樣才能看到對方撤回的信息?

  • 怎樣讓對方無法看到我撤回消息,可以不提示嗎?

這兩個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成了用戶的煩惱。前者想要知道對方撤回的信息是什麼?無心之語,錯別字還是不小心發錯的八卦。一方火急火燎撤回信息的同時,另一方就對此充滿了好奇。所以你能在微信看到不少的「撤回類」表情包——有話好好說,撤回想幹嘛?

早前聰明的用戶還找到了辦法。

打開消息通知,這樣即使對方撤回了消息,iOS 用戶也能在下拉欄的通知中心看到已經被撤回的消息,只要不打開微信,小祕密都能知道。而 Android 用戶則是能通過文件管理中的 MicroMsg 改圖片後綴看到被撤回的圖片。

當然,隨着時間的需求,這些「漏洞」大多被補上了。實在想看對方撤回信息的用戶開始動上了其他的「歪腦筋」,比如通過第三方插件攔截內容。但第三方插件實在是有很多風險,因此我們也不建議使用。

而微博這樣一個「喫瓜基地」則是從各方面上滿足了用戶的需求。2017 年,微博就上線了編輯功能,用戶可以對已發佈的微博進行編輯修改。但同時上線的還有一個「查看編輯記錄」功能。對於「喫瓜羣衆」來說,KOL 和明星的種種已編輯記錄都成了可以反覆玩味的存在。

不過能不能讓對方無法看到撤回信息就是一個無解的問題了。WhatsApp 和微信都能撤回消息,但二者都會清晰地告訴另一方「XXX 剛剛撤回了一條消息」。

對於這樣的社交平臺而言,你做過的必然留下痕跡,能讓你修改就可以了,別期待對方連你撤回都不知道。

給你撤回的機會,也給對方知道你撤回了一條消息的權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