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龙纹鬼刀金

编辑 | 热闹

5G商用一年多,我们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因此有什么变化。

这是大多数人最真实的体验。

实际上,5G第一版本标准(Release 15)冻结两年,第二版本标准(Release 16)刚刚在前天冻结,包括基站、网络等基础设施都还在建设中,真正能让我们体会到的现象级产品,保守估计,也还要再等一到两年。

毕竟,大部分人都还没有用上5G手机,用上5G手机的也不一定在5G网络覆盖区域,自然也就难以出现像抖音、快手等4G时代衍生出的现象级应用。

不过,5G即将带来的改变,也并非无迹可寻。

1.5G初代标准,给智能手机打开了新“缺口”

7月3日,国际标准组织3GPP宣布5G标准第二版规范Release 16(Rel-16)冻结,这也是5G第一个演进版本。

在此之前,2018年6月13日,5G标准的第一个版本(Rel-15)正式冻结,当下5G智能手机应用到5G的主要特性——增强型移动宽带正是在这一版本标准中制定的。

说起5G,大家普遍认知是“速度快”。诚然,相较于4G 10MB/s的下载速度,5G的理论下载速度可以达到1GB/s,这就意味着下载一部像《变形金刚》蓝光版这样几个G的电影,也就是几秒的事儿。

这也正是Rel-15冻结后,理论上已经能够实现的事儿,前提是你要有一台5G手机,还要在5G网络覆盖区域内。

网速的提升只是5G网络最直接的表现,5G技术能带来的,其实远不止是网速上的提升,不然也就不会被各个国家如此高度关注,甚至上升到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5G的国际化竞争是一个更大的局,普通老百姓的段位自然也自然没必要去拆招解意。不过,说起5G应用场景,还得提及一个国际组织。

话说,联合国这一国际组织,其实不仅仅只有维护世界和平这项关乎人类命运的职能,其下设15个组织机构各有不同职能,包括我们熟知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15个组织机构中,还有一个主管信息通信技术的组织,叫作国际电信联盟(ITU),该组织长期从事全球电信标准的制定工作,其下又设有一个无线电通信部门,也就是经常被大家提及的“ITU-R”。此前,ITU-R根据5G技术特性,为5G定义三大应用场景:

增强移动宽带(eMBB)。前面我们也有提到,5G峰值理论速率是4G的10倍以上;大连接(mMTC)。以此可以实现生活、生产中各个环节的全场景覆盖,这也是物联网首先要实现的规模级连接,所以也可以看到互联网厂商经常会提及5G+AIoT这个概念;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通信响应速度将降至毫秒级,极大提升了安全性和稳定性,这也是工业互联网一直期待能够用上5G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5G不光是在消费领域有广泛应用,在近年来迫切需要网络化、数字化转型的生产制造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前文提到的5G标准Rel-15版本,其实是在大家互相追着进行5G相关技术研发过程中,先行标准化落地的一个版本,可以说是5G的一个雏形版本,主要实现的正是eMBB场景应用。

这对于近两年逐渐触碰到天花板、在2018年出货量首次出现下滑的手机行业来说,其实已经够用。正是随着5G标准Rel-15版本的冻结,各大手机厂商兴奋起来。

2.5G手机上新速度,远超想象

IDC是一家信息技术领域全球性的咨询公司,每年都会针对智能手机市场发布行业调研报告。

2019年1月,当IDC公布前一年(2018年)全球手机出货量时候,人们发现,当年手机出货量虽然也有14亿,但相比前一年,同比下滑了4.1%。

这意味着,全球手机出货量首次出现全年下滑。

这一情况其实再所难免,智能手机行业经历了五年井喷式的发展,从强调手机的网络、音乐、游戏,到后来的屏幕、人脸识别、相机,现有的成熟技术几乎已经全部被应用到了手机上,跨越式创新已经难在近期出现。

像是折叠屏这样的设计,既难说是刚需,也难在近期成为手机标配。

与此同时,市场出货量也突破10亿,逼近15亿,相对而言,已经到达一个瓶颈期。

这时,5G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关键。2018年6月13日,经过老伙计们的加班加点,5G标准的第一个版本(Rel-15)正式冻结,而随着高通、联发科、华为的5G芯片在2019年前后成功量产,5G手机真的来了。

在各家5G手机宣传中,被强调的主要卖点无外乎网速,在2019年,各大博主在做手机评测时,毫无例外都会先跑到5G网络覆盖区域测一下上下行网速,放几张数据对比图片。

虽然5G能带来的远不止网速的提升,但在要体验5G网络都要跑半个城区找覆盖点的2019年,确实也难以涌现出像是抖音、快手这类4G时代的现象级应用。

纵观2019年,包括三星、华为、小米、中兴、OPPO、vivo、一加……,几乎你叫得上名字的手机厂商(除苹果外)都在这一年发布了5G手机。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发布的5G手机超过20款,全球5G手机出货量达到1900万台(数据来源:Strategy Analytics)。而就在2019年3月,IDC的这一预测数据只有670万台。

有人说2019年是5G商用元年,而鬼刀金认为,2019年,同时也是5G手机“上新”元年。

不过,鬼刀金在2019年也只是在发布会、展会、线下体验店体验了一些5G手机,并没有真正入手5G手机,原因有两个:

第一,当时的5G手机贵且不实用。这一年发布的5G手机有两个特点,其一是“贵”,少则5000+,多则过万;其二,概念性强于实用性,手机厂商发布5G手机更多是为了抢占5G赛道,战略意义大于产品实际价值。二,网络基础设施尚不完善。2019年,运营商的5G网络还在建设初期,正如前文所说,当时即使是在北京,想要做个5G手机的评测,找网络覆盖点也并不容易。记得当时北邮因为覆盖5G信号一时爆火,成了5G手机评测“圣地”。

3.5G网络建设,运营商很着急

5G网络建设,手机厂商着急,运营商更着急。

对于用户而言,拿着一个5000+的5G智能手机,像是拿着十几年前的小灵通一样,站在村口找信号,这就不太现实了。所以,5G建网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好在,国家高度重视,三大运营商也很努力。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给三大运营商和中国广电四家电信运营商正式发放了5G商用牌照。而就在上个月的5G商用牌照发放一周年活动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鲁春丛披露,我国5G基站建设数量超过25万个,5G用户超过3600万。 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将建设5G基站超过60万个,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

从目前联通5G网络在北京的覆盖范围来看的话,基本东、西、北五环,南三环以内覆盖密度已经较高,而在这之外,5G网络覆盖度就要差些了。

北京作为帝都,5G网络建设速度自然也就快一些,其他省市,建设速度相较而言会差一些。

为了加快5G网络建设与覆盖能力,三大运营商甚至难得一见的开始牵手合作、抱团取暖。

2019年9月,中国联通发布公告称:联通运营公司将与中国电信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共建一张5G接入网。5G网络共建共享采用接入网共享方式,核心网各自建设,5G频率资源共享。

这就意味着5G这张大网的建设速度理论上会翻倍。

当然,由于联通、电信各自用户也将共用一张网,拥挤程度也会增大,好在前期5G用户数量少,且5G承载能力本身就要比4G强很多,即使你现在用上5G,也不会被挤到。

联通、电信开始合作了,移动再强,也双拳难敌四手。于是,今年5月,移动与新晋选手广电牵手成功,共建5G网络。

由此,曾经4G时代的三足鼎立局面,迷幻般经由四分天下开局,转向双龙争霸。

选择联合建网,其实并不难理解,毕竟5G建网成本高,建设速度又要更快,运营商再有钱也难吃得消。

据鬼刀金了解,由于5G基站发射频率高,衰减较快,因而建设密度要更大,行业普遍认知是,为保证网络质量,5G基站数要比4G基站数至少多出一倍。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此前也表示,中国4G网络建设用了六七年,建设投资约7-8千亿元,5G建设周期可能比4G还要长,如果每年投资强度保持不变的话,要经过8至10年,总投资额超1万多亿才能建成5G网络。

十年建成这并不意味着用上5G网络还要再等十年。一边建设,一边使用,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的特色。而且运营商也亟需接入大量用户,一来承担5G大量流量的输出,二来也是分摊建设成本。

不过,现有5G套餐都在百元以上,运营商劝说你换5G套餐基本都是“升级+折扣”的固定套路——以现有套餐升级为由头,频频致电“邀请”你升级5G套餐,而且还有限时折扣昂~

以鬼刀金用的移动网络为例,几乎每周都能收到移动官方2-3次升级5G套餐的“邀请”,为了让你升级套餐甚至不惜用一些伪专业概念来引诱你。

还是以鬼刀金曾接到的一通5G套餐升级“邀请”为例,官方提出的一个4G+的概念,大致意思是:

只要办了5G套餐,4G手机也能用到5G网速,只不过手机显示的是4G+的信号。

这一颇具迷惑性的概念,其实正与此前移动4G限速风波不谋而合,其实所谓的4G+也正是不限速的4G网络。

也正是通过这样被新华社报道为“拔苗助长”的方式,在当下国内5G手机总销量刚超过5900万部时,运营商收获的5G套餐的用户已经跃过1亿大关。

4.5G标准Rel-16版本冻结,意味着什么?

除了诸如智能手机此类消费领域应用外,5G产业应用其实才是其核心备受宠幸的原因。

这也就不得不提到Rel-16版本冻结的意义。Rel-16究竟升级了哪些能力?行业专家给出了具体解释:

面向工业互联网应用,引入新技术支持1微秒同步精度、0.5-1毫秒空口时延、“六个九”可靠性和灵活的终端组管理,最快可实现5毫秒以内的端到端时延和更高的可靠性,提供支持工业级时间敏感。面向车联网应用,支持了V2V(车与车)和V2I(车与路边单元)直连通信,通过引入组播和广播等多种通信方式,以及优化感知、调度、重传以及车车间连接质量控制等技术,实现V2X支持车辆编队、半自动驾驶、外延传感器、远程驾驶等更丰富的车联网应用场景。面向行业应用,引入了多种5G空口定位技术,定位精度提高十倍以上,达到米级。R15的若干基础功能在R16中得到持续增强,显著提升小区边缘频谱效率、切换性能,使终端更节电等。也就是说,Rel-16冻结后,5G将能够更加深入应用到现在国家高度重视的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以及其他数字化建设中。

在此之前,国内在制造业领域已经有诸如中国商飞这样多次被提及的5G应用示范项目。

5.5G能为普罗大众带来什么?

聊了这么多,具体5G能为普罗大众带来什么?

就鬼刀金了解,除去我们可见的5G手机外,其实也还有几点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应用已经有迹可循:

第一,AR/VR行业将会因5G再往前走一步。

去年其实就5G是否对AR/VR行业有影响有一定争论,也有行业人士觉得5G对AR/VR的影响微乎其微,不过就今年看到的5G+VR直播,其实在VR内容上有较强的补充。

此外,运营商要为5G寻找一个大流量出口,AR/VR必然不会被放过,近年来,运营商与AR/VR厂商合作频频,针对5G+VR的应用也将会有更多内容释放出来。

第二,5G手机应用新模式。

行业中有这样一个讨论:3G成就了微信,4G成就了短视频(抖音快手),5G会带来什么?

可以肯定的是,5G必然会给移动生态带来新的业务模式,至于究竟是什么,至少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叫“云游戏”的东西,运营商也推出了一个叫做“5G消息”的新东西,而更多好玩的东西正在生长中……

第三,5G产业应用。

5G产业应用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也是包括医疗、教育、车联网、智能制造等各个细分领域仍在探索的领域。不过,可以肯定的是5G产业应用将会一定程度上加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反过来影响我们的生活。

关于更多5G实际落地应用,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一起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