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也是靖难之役的发动者和胜利者。大概是因为朱棣是在马背上获得了皇位,所以朱棣登基之后并没有消停,他接连五次对北方少数民族发动了战争,把大明王朝数十年的财富积累消耗一空。还好朱棣没有活到80岁,要不然估计着大明王朝要一直保持着战争状态。然而,尽管朱棣做皇帝后战事频繁,消耗了大明国力,但是后世还是非常推崇朱棣,这又是为什么呢?

最根本的还是在于朱棣通过战争确保了中原地区能够稳定发展,不至于被少数民族抢夺一空。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原地区都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可以说,中原富足则天下平安,反过来则是最容易造成社会动荡的。而朱棣做了皇帝之后,他用武力手段把大明王朝最精锐的军队全部调到长城防线,最后从南京迁都。显然,这是要拼尽国力确保中原粮食生产正常进行的战略抉择。

另一方面,朱棣还解决了倭寇之乱。他命令刘荣镇守辽东,在望海垠把倭寇打得丢盔弃甲,让倭寇从此不敢再窥伺辽东之地。另一方面,他还决定和倭寇通商,利用大明王朝雄厚的经济实力,碾压倭寇国的手工业、农业生产,在经济上取得了极大优势。如此双管齐下,倭寇的嚣张气焰被彻底压下去了。等到倭寇再次成为大明王朝的祸害,那还是到了后期嘉靖皇帝。由此可见,朱棣的赫赫武功的确为国家和民族拓展了生存空间。

当然,朱棣和汉武帝一样,对于北方少数民族虽然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可惜始终没有办法彻底剿灭,每次出征都是获胜而已。没多久,北方少数民族再次卷土重来。尤其是最后两次远征漠北,基本上无功而返,并没有斩杀太多的敌人。然而,这只是从单纯的军事结果来看,事实上经过后世人统计,明成祖朱棣五次征讨漠北,敌人为了躲避明军的锋芒,跑到了极北苦寒之地,牛羊皆被冻死,不仅没有做到战马贴膘,连自己的口粮都无法保证。应该说,北方少数民族的损失更大。

这还不算最惨。由于朱棣持续不断的军事打击。北方各部群龙无首,陷入了自相残杀的悲惨状态。这也可以理解,因为但凡推举一个首领来,朱棣这边就不等人家位置坐稳,带着千军万马杀了过来。所以,很长时间北方草原都是混乱的,有枪就是草头王。像是瓦剌,本来挺强大的。可惜还是分裂成了和硕特、准格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个部落,很多年都无法对明朝造成威胁了。

也正因此,后来继位的仁宗、宣宗,之所以能够开创仁宣之治,最根本的还是在于朱棣将所有该打的战争都打完了,让自己的后世子孙可以放开手脚施行仁政,将精力放在内政的治理上。对待北方的军事威胁,都是采取了守住长城防线即可,这样一来大批的青壮年劳动力从军营返回家园,为农业生产和社会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而这些,都是明成祖朱棣的功劳,自然被后世人不断推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