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能複製薄利多銷嗎?

7月3日,小米自研第一款OLED電視正式發售。這款電視爲65英寸的OLED電視,作爲小米旗下首款超高端電視,採用OLED自發光技術,有98.5% P3廣色域和AI Master智能畫質引擎。小米認爲,這實現了畫質的突破性提升。

如果不算98英寸巨幕的Redmi電視,這款被定義爲“大師系列”、定價12999元的OLED電視是目前小米電視最貴的一款產品,但這個價格在目前市面上的OLED電視中,仍舊主打性價比。

高端中的低端價,這很“小米”。

5年冠軍,對手上線

小米的成績在於,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小米電視已連續五個季度登頂中國智能電視銷量榜第一。

36氪製圖,數據來源:奧維

小米之前抓住的是要求便宜、尺寸大、質量過關、保修靠譜羣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沒有真正能對標的對手。

小米電視的成功,受益於電視市場的智能化潮流、小米的高性價比打法、小米電視系統/內容上的優勢、樂視/暴風等競爭對手先後跌倒等多方面因素。

縱向來看,比小米有名、高端的,價格比小米高;但是比小米性價比還高的,品牌價值和渠道又比不上小米。

但是當前消費升級了,市場環境也變了。

首先,傳統電視廠商開始逐漸放下身段,玩起性價比打法,小米在逐漸失去優勢。

海信、TCL都有小米智能電視同等價位的產品線。自媒體家電首席先聲整理了32英寸、價格均價千元左右的電視參數進行對比,三款電視屏幕外觀相近,但細細比較有差別。工藝而言,小米相對粗糙。

智能電視千元價位熱銷品,圖片來源:家電首席先聲

以觀影爲例,三款電視都保證了較爲清晰的畫質,高速動態畫面基本可以保證不抖尾、不拖動,基本的流暢度還是能夠滿足。但是,小米的揚聲效果稍弱一些。

其次,國內智能硬件公司也開始佈局智能電視。

雖然小米電視在出貨量數據上仍舊領先,但華爲 也推出OLED ,媒體稱OPPO、realme、一加也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電視產品。

尤其是華爲。去年榮耀智慧屏在開發者大會之後,華爲就開始在電視市場猛進。在高端上,有華爲智慧屏 X65,兩萬多的 OLED,對標索尼、LG;入門性價比端產品有榮耀智慧屏 X1,618還打破了京東電視塵封5年的銷量紀錄。

技術受限,高端是個夢?

5G手機是小米衝高端市場的前行者,作爲小米的又一大營收貢獻陣地,此次的OLED電視也是小米高端戰略的延續。

DOLED有自發光、廣視角、幾乎無窮高的對比度、較低耗電、極高反應速度等優點。

適用於如主機玩家、藍光電影愛好者、Netflix 等平臺的觀衆,或者對於電視的使用率極高,且對性能、畫質非常挑剔羣體。此前由創維、索尼、三星、LG 等品牌承載。

需要提及的是,小米手機和電視都是小米自研產品, 自研產品會讓小米相對於生態鏈模式付出更多的投入代價。

以5G手機爲例,小米財報顯示,由於5G和高端手機推廣導致銷售費用率提升,研發投入持續增加。2020Q1小米銷售費用率5.28%,同比增加1.07個百分點。

2020Q1小米研發開支爲19億元,同比增加13.4%,小米解釋主要是由於研發項目及研發人員薪酬增加所致。

小米電視走向高端,也需要繼續面對研發投入和銷售費用等的不斷增長。

研發費用投入過低是小米的長期歷史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小米可能始終難往更高層次突破。要想在高端市場做出新成績,小米勢必需要研發上面還是得再下一番功夫。

36氪製圖,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但是,小米的智能電視技術水平怎麼樣?

家電互聯網行業分析師梁振鵬告訴36氪, 從技術來看,OLED電視80%的技術成本來自顯示面板,但是小米目前沒有這項技術,也沒有電視整機組裝能力。

“小米的自研,主要在於外形工業設計、用戶界面等層面,小米沒有手機工廠,在5G領域的技術專利是非常少的。”

小米的高端夢關鍵性指標似乎還掌握在別人手裏。

盈利空間有限?

申港證券在5月份智能電視研報指出,OLED等顯示技術高速迭代爲產品高清化打造了基礎。

梁振鵬認爲,OLED前景較廣,代表着未來發展方向,遲早會取代液晶電視成市場主流。

但是,小米一直以來的品牌形象就是性價比,此次推出的過萬元的產品以及後續不斷的高端產品佈局,用戶是否會買賬未可知,能不能賣得動也不一定。

上線不到4天,截至發稿,小米京東官方預約數量位1311,實際支付數量目前未知,但或會小於預約數量;小米淘寶官方顯示僅有9人付款。

上述採訪對象認爲,OLED的利潤比液晶電視高,小米是掙錢的,但是同樣因爲小米走的性價比路線,盈利空間就變得有限。

從毛利率上看,最新一期財報顯示,2020Q1小米IoT產品毛利率爲13.41%,這個利率同蘋果動輒30%毛利率相比,差距很大。

圖片來源:天風證券

這意味着小米的性價比如果持續蔓延到高端,較低的毛利率依然難以帶來淨利潤的大幅度提升,品牌價值依然難以上升一個臺階。

這決定了小米的高端產品是持久性還是依靠“黑科技”一時打出的噱頭。若無法帶來客觀淨利,或無助於小米公司本身以及股價和市值的表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