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考作弊?有人已被判刑!

来源 | CCTV今日说法(微信号:cctvjrsf)

其实考下来的时候

他们都要骂他们是骗子

7月7日,2020年全国高考将正式拉开帷幕。面对特殊的备考环境,考生们克服种种困难,为梦想冲刺。严格打击考试作弊行为将是维护考试公正,守护考生梦想的重要“屏障”。

在2019年高考中,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分局警方就破获了一起”高考作弊“的犯罪案件。

优秀毕业生变为高考“押题”能手

董某,是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在大四下学期,董某考研成功并被所在大学评为“优秀毕业生”。

在毕业前的空档时期,为了多挣点钱,董某加入了一个“高考资料群”。在群聊中,有人询问董某能否提供帮助高考作弊的“服务”,他没有明确表示拒绝,而是告诉考生要把试题照片拍下来发给他,其中有三个考生同意,董某从他们那里共收取了4980元。

2019年6月7日下午,警方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人在高考当天数学考试作弊。经过侦查,警察锁定了董某。

当警方找到董某时,董某表现很镇定,他解释称,自己是在考试前给考生发数学“押题卷”,并没有违法。

但警方检查董某的手机发现,在离正式开考已经不到10分钟时,有人向董某发过疑似高考数学试题的照片,还有另外两张数学试题照片的发出时间是在下午3点以后的考试期间。

为此,董某终于承认,确实有考生在考试期间,通过QQ群给自己发了试卷照片,而他也为对方提供了答案。

在控制董某后,警方把QQ群里发现的相关试题照片送往教育部考试中心鉴定。

结果显示,董某手机里的相关试题照片含有2019年高考数学试卷的原题以及相关考试答案。经考试中心研判,其中,董某给出的语文答案可以得到部分分数。

花钱却买不到“正确答案”

小静(化名)是在董某帮助下高考作弊的三名考生之一。小静在网上向董某购买了“押题”和“作弊”的“服务”,共计985元。

在高考前一天,小静收到了董某所称的“卷子里是第二天考试原题”的语文“押题卷”,但等真正语文考试时,小静发现“押题卷”与实际所考的内容相去甚远。

虽然上了一当,但抱着侥幸心理,在6月7日下午的数学考试时,小静还是用手机拍下了试题发给董某。当董某发过来的答案完全偏离自己所学知识时,小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作弊的考生向警方陈述,他们是把手机藏在裤脚底下带进考场的。对于他们如何突破考场探测仪等一系列反作弊措施,警方还在进一步追查。

代价惨痛的“作弊”

董某坦承,其实自己没有所谓的“高考试题资源”,也没有能力帮考生。他起初以为在考场信号屏蔽下,考生不可能把试题照片成功发出来,他只想利用考生想获得好成绩的心态来骗取钱财。

2019年10月,检察机关以涉嫌非法出售、提供答案罪对董某提起公诉;11月,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人民法院对本案开庭审理并当庭作出了一审判决。

考虑到被告人董某系大学毕业生且在学校表现良好,最终法院判决处以被告人董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的刑罚。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三名作弊考生2019年高考各科成绩被判为无效,一至三年之内取消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的资格,其考试违规事实也会被记入考生诚信档案。

为预防、打击考试作弊,近年来各地也在对高考等各类国家考试不断强化监考和考点的技术保障。从2018年高考开始,江苏淮安启用无人机巡逻监测。2019年,河北石家庄的各个高考考点门口设置了信号屏蔽仪,制作了各考点周边的无线电频谱模板。为了严防替考现象,江苏省和广东省也在考场增设了身份识别系统,考生进场需使用指纹比对或人脸识别等方式验证身份。

预祝2020年考生高考顺利,梦想成真!

普法时间

Q1:对于董某所犯的“非法出售、提供答案罪”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一罪名?

A1:为严厉惩治考试作弊犯罪,2015年颁布的《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和“代替考试罪”三个新的罪名,分别对组织考试作弊,提供试题、答案作弊,以及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替考”的行为进行刑法规制。依据相关的司法解释,考试作弊犯罪涉及到四类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第一类是国家教育考试,像高考、考研、自考、成人高考等这类考试;第二类是中央和地方公务员的录用考试;第三类是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考试,包括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会计师职业考试等;第四类是依照法律(其他)由中央或地方主管部门以及行业组织的国家考试。

Q2:其实现在应对考试作弊的措施已经比较完备了,而且考试作弊一旦被发现,惩罚措施也很重,但即使是这样,还是有人心存侥幸、试图作弊。针对这种现象,您对广大考生有何寄语?

A2:高考,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考试或智力的考试,更多的是一个品质的考试,是一个“成人考”。

之前可能我们只是把考试作弊视为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通常依靠道德规范、学校的纪律或教育部门的规定来进行调整。但现在我国《刑法》将考试作弊规定为犯罪,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要心存侥幸,试图作弊。一旦被发现,失去的不只是一次考试的资格,等待考生的可能是最为严厉的刑事处罚。

因此提醒广大考生,不管什么样的考试,都要做到诚信考试、公平考试;坚决抵制考试作弊行为,共同营造诚实守信、公正有序的社会环境。

在高考这场“成人考”中

诚信是我们交出的最好答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