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线,汉族传统风味小吃,云南称米线,中国其他地区称米粉。米线用米制成,长条状,截面为圆形,色洁白,有韧性,于开水中稍煮后捞出,放入肉汤中,一般拌入葱花、酱油、盐、味精、油辣、肉酱,趁热吃。粉丝与其类似,但口感不同。米粉质地柔韧、晶莹透明、洁白细嫩、口感滑爽,既可作为小吃,又可作为主食,有汤粉、炒粉、凉拌、火锅等。

云南过桥米线

说起米粉米线,人们都会想起大名鼎鼎的云南过桥米线,还有当今遍布大街小巷的桂林米粉。其实除了云南、广西之外,四川、重庆、湖南、江西、广东、福建等省份,或者这些省份接近的地方,这里的人们都非常喜欢吃米粉、米线,甚至一天三顿饭都可以吃到。各地都有富有地方特色和风味的食用方法,如云南的过桥米线、江西的炒米粉、柳州的螺蛳粉、桂林的马肉米粉、福建的兴化米粉,已成为当地久负盛名的特产。

柳州螺蛳粉

前段时间去广西柳州出差,迷上了这里的螺蛳粉,感觉非常美味。有些店里还有米粉产生的历史,最普遍的一个说法是这样的:

根据民间传说,秦始皇为了统一中国,派兵远征南方。秦军是陕西人,惯食面类,而南方只产稻米,不产小麦。秦军粮草运输困难,初来乍到,吃不惯大米白饭,战斗力大受影响,将领命令伙夫设法解决。于是伙夫模仿制面过程,将大米舂成米粉,炊蒸后搓成条,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米粉。

秦始皇

桂林米粉的传说也基本相同,而且桂林有桂林米粉文化艺术馆,里面有最原始的米粉压榨机,上面的“离合器”完完全全就是秦时的农具“耒”的形象。在桂林还有关于米线由来的神话传说,不过也都和秦始皇相关。凡此种种,广西米线的由来基本上都起源于秦朝。

那么其他省份的米线起源是怎么样的呢?云南米线笔者只查到了过桥米线的由来,年代并不久远。

但是有个奇怪的现象,同样是以大米为主食的浙江和江苏南部、上海这个区域,却没有本土的吃米线、米粉的习惯,这是什么原因呢?

本人查阅了一下相关资料,却没有这方面的蛛丝马迹。一些古书中记载了米线的内容和演变,比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等都有记载,但仍旧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既然查不到什么资料,那么,我们自己从前面说说的比较普遍的起源传说分析一下吧:

1、江浙沪皖离米线的起源地较远。当年秦始皇征南越,既然首先在广西产生了米粉,那么广西就是起源地了,以广西为中心,云贵川湘赣粤都是广西周围的,距离较近,也最容易传播。

2、经济条件不同。在古代,云贵川湘赣粤相对都是属于蛮荒地带,物产困乏,人民生活环境较差,食物的丰富程度远不如江浙一带。而米制品一向是这些地方的主食,米线出现之后也自然成为了主要的饮食品类。而江浙地区自古物产丰富,人民生活较为富裕,又与中原的联系紧密,早已形成了较为丰富的饮食文化,人们的饮食品类和很丰富,蛮荒地域的饮食自然很难产生很大的影响,难以成为这里的主食。所以,虽然这里同样是水稻主产区,但却没有形成以米线为主食的饮食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