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赤壁大战是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古代战役之一。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关于这场战役,民间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出自《三国演义》。周瑜和诸葛亮在观看了曹营后不约而同选择了火攻。故事以蒋干盗书、黄盖苦肉计、庞统献连环计、诸葛亮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等精彩的故事展开,可谓异常精彩。

但演义并非历史。正史的记载中到底是谁提出的火攻之计呢?是周瑜?还是诸葛亮?还是另有其人?

《三国志》是研究三国历史最为重要的史籍,也是史学界比较公认可信度非常高的一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

电视剧《三国》中的诸葛亮,陆毅饰

01《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首先,我们看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是怎么记载这段历史的。在赤壁大战前夕,诸葛亮奉命劝说孙权联合刘备共破曹兵。孙权听取了他的建议: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 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所以在赤壁大战中,《三国志》中只记载了诸葛亮劝说孙权抗曹,并没有记载诸葛亮直接参与战役策略的制订和执行。也就没有与周瑜一起想出火攻之计,更没有草船借箭以及借东风的桥段。

电影《赤壁》中的周瑜,梁朝伟饰

02《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我们再看看《三国志·周瑜传》的记载: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於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

如此说来,第一个提出火攻的既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周瑜,居然是黄盖。

03《三国志·吴书·黄盖传》

在《三国志·吴书·黄盖传》中这样描述: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拜武锋中郎将。

也明确记载了黄盖“建策火攻”,并说“语在瑜传”,也就是说黄盖“建策火攻”的详细内容记载在了周瑜传中。

黄盖

04《资治通鉴·赤壁鏖兵》

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赤壁鏖兵》中对赤壁之战有详细的描述,关于使用火攻之计,是这样记载的:

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

可见,赤壁大战中,提出火攻之计的就是黄盖,黄盖不仅自己提出了火攻,而且还亲自执行,可谓智勇双全。在《三国演义》中,这么大的一个功劳却别周瑜和诸葛亮给瓜分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