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见有网友做了个非常有意思的统计:

在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十四部作品中,可以发现一个很明的规律:主角的爸爸要么早死,要么就从来没出现过,再不然主角的爸爸,就不是什么好爸爸。

为什么会这样?是金庸对“爸爸”有什么特殊的情节吗?这个……煮鹤君也不清楚。

因为煮鹤君读书以读作品居多,对作者的生平事迹,一般来说都是浅尝辄止,不做深究的。毕竟文人的一生,大多不是风流就是穷,没多大趣味性。

但是关于“俱无爸”这种设定,很明显不单单是金庸一个人的风格,放眼整个“武侠圈”,强者们大多都是没有爸爸的。

可是,为什么武侠小说中,会以主角“俱无爸”的设定为主?

无爸胜有爸

喜欢读武侠小说的小伙伴们可以回想一下:你最喜欢的那部武侠小说,无论是谁写的,主角的爸爸几乎可以确定都是缺席的。

金庸笔下唯一个爸爸有戏份,且活到最后的主角,是萧峰。

《天龙八部》中三位主角的爸爸,罕有的都有戏份,而且三个主角竟然有四个爸爸。

因为身怀皇族血脉的段誉,有两个爸爸:一个是“绿帽子王”段正淳,一个是“恶贯满盈”段延庆。

段誉的两个爸爸之中,“假爸爸”段正淳对他还明显好过“真爸爸”段延庆。

萧峰和虚竹则更惨。

虚竹刚有机会问一句:爸爸!爸爸!我们去哪里呀?

他老爸玄慈就挂了。

萧峰比虚竹更悲催。

他老爹萧远山在整个故事中,除了给儿子捣蛋,基本啥也没干!好不容易萧峰与他相认,有机会问一句:爸爸!爸爸!我们去哪里呀?

结果萧远山答:滚吧!滚吧!老子要去出家……

遇到这么个“坑儿子”的爸爸,萧峰到哪儿说理去?

金庸的作品中,这三位主角算是最幸运的,他们的爸爸虽然没有“天长地久”,最起码还能“曾经拥有”。其它的主角们,要么爸爸早早便已经死去,要么他们自己都想不起来自己有爸爸。

金庸如此,那么古龙呢?

其实在主角“俱无爸”这种设定上,古龙比金庸更狠!

古龙的作品中,主角大多都是浪子,他们大多连“爸爸在哪儿?”都懒得问的!

比如《楚留香传奇》系列和《陆小凤》系列中,他们不但没有爸爸,就连跟爸爸相关的“师父”都差点给“戒了”。

实际上这也是古龙作品的一大特色:大侠不必养成,出场就会武功。

据煮鹤君所知道的,古龙除了《绝代双骄》,《浣花洗剑录》,《大旗英雄传》这几部作品之外,古龙笔下经典的“成长型主角”基本没就有了。

而这几位主角,虽然好歹捞着个“师父”,但爸爸还是要死的……

古龙的作品里,主角“俱无爸”的现象更加彻底,反正煮鹤君是没想起来,古龙笔下哪个主角有一个活蹦乱跳的爸爸。

其它如温瑞安,黄易等人的作品中,“爸爸”对于主角们来说,也大多都是一种“奢侈品”,几乎没有多少主角可以拥有“爸爸”的。

在作品中提及主角爸爸较多的,是梁羽生。因为梁羽生的作品,比较在意“宗派”的传承问题。

但是梁羽生笔下主角的爸爸更惨,一般都只有两种下场:要么坏,要么死!

比如梁羽生最自傲的主角张丹枫,他跟老爸张宗周关系,让人看的着实鸡儿疼,最终张宗周还是得交出自己的性命,给儿子“放行”。

这种“有爸皆是坑,无爸反轻松”的情况,还不如“俱无爸”式设定来的干净利落。

可以这么说,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里,“强者”不配拥有“双亲”。这不是金庸一个人的设定,而是“武侠”这种题材中,普遍的流行的设定。

而且我们再进一步去看,不但“爸爸”们在武侠小说中混的不好,就连“师父”这个群体,在武侠小说中很多时候也是非常尴尬的。

“假师父”好过“真师父”

武侠小说“俱无爸”的主角们,没了爸爸不要怕;因为还有师父。

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极度“缺爸”的武侠小说中,“师父”这个群体,往往会代替“俱无爸”主角们,在成长中缺失的父亲,成为“替代品”。

但是正所谓;“欲代其父,必跳其坑”。

“师父”们既然要代替爸爸,那就得跳爸爸们的“坑”——不是坏,就是死。

而且由于“师徒”之间没有“血缘关系”,所以“师父”这个群体,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里存在感虽高,但形象却往往不太好。

金庸的作品的师父,比较有名的“真师父”,有“自宫君子”岳不群,“铁索横江”戚长发,“大公无私“赵志敬,“要杀便杀”柯镇恶,“千手仙猿”穆人清。

这几个除了柯镇恶和穆人清,基本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之所以称这些人为“真师父”,是因为这些师父不但跟主角都有明确的师徒关系,对主角进行过武学启蒙,又对主角的言行有要求的师父。

这种“真师父”,古龙这个狠人笔下,我记得的只有三个:花无缺的师父邀月,怜星和铁中棠的师父云峥。

三个“真师父”只有怜星一个不那么讨人厌……

在武侠小说里,“真师父”这个群体,“不良率”实际上高的吓人,质量和形象反而常常不如“假师父”。

所谓“假师父”,就是教过主角武功,对主角的人生有一定启发,但实际上并没有“师徒”关系的人。

比如《射雕英雄传》中教郭靖内功的马钰,《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连城诀》中的丁典,《大旗英雄传》中的夜帝,《绝代双骄》里的燕南天等。

这种“假师父”在武侠小说中,其实所占比例极大,而且很少会有“黑化”的现象发生。

倒是“真师父”那一类,不但“黑化”几率极高,而且通常还都会落个“多行不义必自毙”的下场;因为主角往往要“宅心仁厚”,即使师父不是个东西,他们却也要恪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教条。所以“黑化”后的师父们,往往死的很有新意……

这种“师父坑徒弟”式设定,甚至在武侠小说中堪称一种单独的流派。

特别是在武侠类影视作品中,坏师傅教出好徒弟。最后被徒弟反攻倒算的剧情,曾经可以说是风靡一时。

比如香港经典武侠电影《冷血十三鹰》,就是一部出色的代表作品。

之所以提这部电影,就是因为《冷血十三鹰》的剧情,可以说是“坏师傅教出好徒弟”,最简单粗暴的“样板戏”。

义父或师父收养从年幼时收养孤儿主角,教主角武功,让主角为他卖命。等到主角长大,开始反感义父或师父对他的掌控,于是叛出师门。义父或师父不依不饶,派人追杀主角。

几番争斗下来,这个义父或师父,极有可能会变成主角的“杀父仇人”,于是主角几番容让之后,最终杀掉义父或师父,报仇雪恨。

这种经典套路虽然简单粗暴,但却更有利于让我们看出来,暗藏在武侠作品中“弑父文化”的影子。

弑父文化与克子文化

早在《史记》之中,司马迁笔下“侠客”们,就开始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早年丧父,事母极孝。

我们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讲究“三纲五常”,是非常典型的“克子文化”——父亲对儿子有绝对的权威,儿子必须无条件服从父亲。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儿子万万成不了“大侠”的。

因为武侠小说,特别是新派武侠小说,主角通常都是要打破常规,突破自我的。他们武功见识成就,往往都已经超越了上一代。

这在“克子文化”盛行的中国,无疑是不允许的。

孔子曾经这么曰过:“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

爸爸在的时候,儿子立志要随爸爸;父亲没了儿子要不违爸爸在世时立下的规矩,这才算孝顺。

这就让率性而为,轻生死重义气的侠客们很尴尬了;如果真事事听爸爸的话,那么他们就成了“应声虫”,一切荣耀、权柄,都归了爸爸。如果不听爸爸的话,一个“不孝”的罪名就背定了!

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情况出现,主角们只好成了“俱无爸”。这也造成里武侠小说里,“死掉的爸爸,都是好爸爸”怪诞现象的主要原因。古典的武侠作品中,大侠的父亲都是自然死亡,没有哪个大侠敢于反抗自己的父亲,也是这个原因。

而新派武侠小说中,之所以会出现“黑化”的师父或义父,其实是由于近代受到西方“弑父文化”影响的原因。

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古希腊,他们的神话就是以“弑父”开始的。

第一代神王乌拉诺斯因为残暴不仁,被他的儿子克洛诺斯推翻统治。克洛诺斯成为了第二代神王,但却因为同样的原因,又被他的儿子宙斯推翻统治。

风流好色的宙斯做了第三代神王以后,整个希腊神话体系才开始稳定下来,人类才有登场的机会。

新派武侠小说的“坏师傅好徒弟”的设定,大多与希腊神话中克洛诺斯和宙斯的故事相同:爸爸太坏了,儿子受不了他们威压的掌控,于是就拼死反抗,推翻他们不合理的统治。

只不过那时候的东方文化圈,仍以“克子文化”为主。“弑父”这种事情还是无法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于是,就把“亲爸爸”,换成没有血缘关系的“师父”或“义父”,再加上一点“杀父之仇”之类的“调味料”,一个带有“弑父文化”特色,反抗“父权”的精彩故事就成型了。

而“弑父文化”之所以能够跟“侠文化”这么完美的融合,主要还是因为“侠文化”本身就有反对强权,反对专制的色彩存在。

在以儒家思想为基调的传统文化中,“侠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异类”。

而“爸爸“”师父”们,之所以首当其冲的受到冲击,就是因为他们的身份,本身就无可避免的,要有“强权”和“专制”的属性在身。

一般人一辈子最先遇到“强权”又“专制”的人会是谁?答案可能出乎大家的预料:就是自己的爸爸……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过去小孩子哭闹不止,一般母亲的选择是哄,而父亲的则通常比较干脆,一巴掌扇过去:你再哭一个试试?

简单粗暴又有效。

总结

关于“弑父文化”与“克子文化”的优劣问题,如今仍有不少争论。

但总体上来说,“弑父文化”还是明显的占据了上风。

最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现在社会的主流观念,是“超越”和“创新”,而不是“父子君臣”。

武侠小说主角“俱无爸”的设定背后,其实是两种文化不断交锋与融合的过程。

这种复杂而又庞大的文化融合更迭,往往需要很大的时代背景,需要一代,甚至数代人的文化作品来推动。

金庸和古龙,无疑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无论他们中间的哪一个,要凭一己之力推动两种文化的融合更迭,都是绝无可能的。

以煮鹤君个人感觉,这种现象也正是“文化”二字的魅力所在;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细思之下又惊觉它们似乎浑然一体。看似飘渺虚无,却又随时触手可及。

很多人认为不属于“文学”的武侠小说,却在文化的融合更迭之中,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仔细想想,这种现象还真挺富讽刺意义……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