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見有網友做了個非常有意思的統計:

在金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十四部作品中,可以發現一個很明的規律:主角的爸爸要麼早死,要麼就從來沒出現過,再不然主角的爸爸,就不是什麼好爸爸。

爲什麼會這樣?是金庸對“爸爸”有什麼特殊的情節嗎?這個……煮鶴君也不清楚。

因爲煮鶴君讀書以讀作品居多,對作者的生平事蹟,一般來說都是淺嘗輒止,不做深究的。畢竟文人的一生,大多不是風流就是窮,沒多大趣味性。

但是關於“俱無爸”這種設定,很明顯不單單是金庸一個人的風格,放眼整個“武俠圈”,強者們大多都是沒有爸爸的。

可是,爲什麼武俠小說中,會以主角“俱無爸”的設定爲主?

無爸勝有爸

喜歡讀武俠小說的小夥伴們可以回想一下:你最喜歡的那部武俠小說,無論是誰寫的,主角的爸爸幾乎可以確定都是缺席的。

金庸筆下唯一個爸爸有戲份,且活到最後的主角,是蕭峯。

《天龍八部》中三位主角的爸爸,罕有的都有戲份,而且三個主角竟然有四個爸爸。

因爲身懷皇族血脈的段譽,有兩個爸爸:一個是“綠帽子王”段正淳,一個是“惡貫滿盈”段延慶。

段譽的兩個爸爸之中,“假爸爸”段正淳對他還明顯好過“真爸爸”段延慶。

蕭峯和虛竹則更慘。

虛竹剛有機會問一句:爸爸!爸爸!我們去哪裏呀?

他老爸玄慈就掛了。

蕭峯比虛竹更悲催。

他老爹蕭遠山在整個故事中,除了給兒子搗蛋,基本啥也沒幹!好不容易蕭峯與他相認,有機會問一句:爸爸!爸爸!我們去哪裏呀?

結果蕭遠山答:滾吧!滾吧!老子要去出家……

遇到這麼個“坑兒子”的爸爸,蕭峯到哪兒說理去?

金庸的作品中,這三位主角算是最幸運的,他們的爸爸雖然沒有“天長地久”,最起碼還能“曾經擁有”。其它的主角們,要麼爸爸早早便已經死去,要麼他們自己都想不起來自己有爸爸。

金庸如此,那麼古龍呢?

其實在主角“俱無爸”這種設定上,古龍比金庸更狠!

古龍的作品中,主角大多都是浪子,他們大多連“爸爸在哪兒?”都懶得問的!

比如《楚留香傳奇》系列和《陸小鳳》系列中,他們不但沒有爸爸,就連跟爸爸相關的“師父”都差點給“戒了”。

實際上這也是古龍作品的一大特色:大俠不必養成,出場就會武功。

據煮鶴君所知道的,古龍除了《絕代雙驕》,《浣花洗劍錄》,《大旗英雄傳》這幾部作品之外,古龍筆下經典的“成長型主角”基本沒就有了。

而這幾位主角,雖然好歹撈着個“師父”,但爸爸還是要死的……

古龍的作品裏,主角“俱無爸”的現象更加徹底,反正煮鶴君是沒想起來,古龍筆下哪個主角有一個活蹦亂跳的爸爸。

其它如溫瑞安,黃易等人的作品中,“爸爸”對於主角們來說,也大多都是一種“奢侈品”,幾乎沒有多少主角可以擁有“爸爸”的。

在作品中提及主角爸爸較多的,是梁羽生。因爲梁羽生的作品,比較在意“宗派”的傳承問題。

但是梁羽生筆下主角的爸爸更慘,一般都只有兩種下場:要麼壞,要麼死!

比如梁羽生最自傲的主角張丹楓,他跟老爸張宗周關係,讓人看的着實雞兒疼,最終張宗周還是得交出自己的性命,給兒子“放行”。

這種“有爸皆是坑,無爸反輕鬆”的情況,還不如“俱無爸”式設定來的乾淨利落。

可以這麼說,在武俠小說的世界裏,“強者”不配擁有“雙親”。這不是金庸一個人的設定,而是“武俠”這種題材中,普遍的流行的設定。

而且我們再進一步去看,不但“爸爸”們在武俠小說中混的不好,就連“師父”這個羣體,在武俠小說中很多時候也是非常尷尬的。

“假師父”好過“真師父”

武俠小說“俱無爸”的主角們,沒了爸爸不要怕;因爲還有師父。

所謂“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在極度“缺爸”的武俠小說中,“師父”這個羣體,往往會代替“俱無爸”主角們,在成長中缺失的父親,成爲“替代品”。

但是正所謂;“欲代其父,必跳其坑”。

“師父”們既然要代替爸爸,那就得跳爸爸們的“坑”——不是壞,就是死。

而且由於“師徒”之間沒有“血緣關係”,所以“師父”這個羣體,在武俠小說的世界裏存在感雖高,但形象卻往往不太好。

金庸的作品的師父,比較有名的“真師父”,有“自宮君子”嶽不羣,“鐵索橫江”戚長髮,“大公無私“趙志敬,“要殺便殺”柯鎮惡,“千手仙猿”穆人清。

這幾個除了柯鎮惡和穆人清,基本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之所以稱這些人爲“真師父”,是因爲這些師父不但跟主角都有明確的師徒關係,對主角進行過武學啓蒙,又對主角的言行有要求的師父。

這種“真師父”,古龍這個狠人筆下,我記得的只有三個:花無缺的師父邀月,憐星和鐵中棠的師父雲崢。

三個“真師父”只有憐星一個不那麼討人厭……

在武俠小說裏,“真師父”這個羣體,“不良率”實際上高的嚇人,質量和形象反而常常不如“假師父”。

所謂“假師父”,就是教過主角武功,對主角的人生有一定啓發,但實際上並沒有“師徒”關係的人。

比如《射鵰英雄傳》中教郭靖內功的馬鈺,《笑傲江湖》中的風清揚,《連城訣》中的丁典,《大旗英雄傳》中的夜帝,《絕代雙驕》裏的燕南天等。

這種“假師父”在武俠小說中,其實所佔比例極大,而且很少會有“黑化”的現象發生。

倒是“真師父”那一類,不但“黑化”幾率極高,而且通常還都會落個“多行不義必自斃”的下場;因爲主角往往要“宅心仁厚”,即使師父不是個東西,他們卻也要恪守“一日爲師終身爲父”的教條。所以“黑化”後的師父們,往往死的很有新意……

這種“師父坑徒弟”式設定,甚至在武俠小說中堪稱一種單獨的流派。

特別是在武俠類影視作品中,壞師傅教出好徒弟。最後被徒弟反攻倒算的劇情,曾經可以說是風靡一時。

比如香港經典武俠電影《冷血十三鷹》,就是一部出色的代表作品。

之所以提這部電影,就是因爲《冷血十三鷹》的劇情,可以說是“壞師傅教出好徒弟”,最簡單粗暴的“樣板戲”。

義父或師父收養從年幼時收養孤兒主角,教主角武功,讓主角爲他賣命。等到主角長大,開始反感義父或師父對他的掌控,於是叛出師門。義父或師父不依不饒,派人追殺主角。

幾番爭鬥下來,這個義父或師父,極有可能會變成主角的“殺父仇人”,於是主角幾番容讓之後,最終殺掉義父或師父,報仇雪恨。

這種經典套路雖然簡單粗暴,但卻更有利於讓我們看出來,暗藏在武俠作品中“弒父文化”的影子。

弒父文化與克子文化

早在《史記》之中,司馬遷筆下“俠客”們,就開始有兩個比較顯著的特點:早年喪父,事母極孝。

我們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中,講究“三綱五常”,是非常典型的“克子文化”——父親對兒子有絕對的權威,兒子必須無條件服從父親。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兒子萬萬成不了“大俠”的。

因爲武俠小說,特別是新派武俠小說,主角通常都是要打破常規,突破自我的。他們武功見識成就,往往都已經超越了上一代。

這在“克子文化”盛行的中國,無疑是不允許的。

孔子曾經這麼曰過:“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道,可謂孝矣。”

爸爸在的時候,兒子立志要隨爸爸;父親沒了兒子要不違爸爸在世時立下的規矩,這纔算孝順。

這就讓率性而爲,輕生死重義氣的俠客們很尷尬了;如果真事事聽爸爸的話,那麼他們就成了“應聲蟲”,一切榮耀、權柄,都歸了爸爸。如果不聽爸爸的話,一個“不孝”的罪名就背定了!

爲了避免這種尷尬的情況出現,主角們只好成了“俱無爸”。這也造成裏武俠小說裏,“死掉的爸爸,都是好爸爸”怪誕現象的主要原因。古典的武俠作品中,大俠的父親都是自然死亡,沒有哪個大俠敢於反抗自己的父親,也是這個原因。

而新派武俠小說中,之所以會出現“黑化”的師父或義父,其實是由於近代受到西方“弒父文化”影響的原因。

被稱爲“西方文明搖籃”的古希臘,他們的神話就是以“弒父”開始的。

第一代神王烏拉諾斯因爲殘暴不仁,被他的兒子克洛諾斯推翻統治。克洛諾斯成爲了第二代神王,但卻因爲同樣的原因,又被他的兒子宙斯推翻統治。

風流好色的宙斯做了第三代神王以後,整個希臘神話體系纔開始穩定下來,人類纔有登場的機會。

新派武俠小說的“壞師傅好徒弟”的設定,大多與希臘神話中克洛諾斯和宙斯的故事相同:爸爸太壞了,兒子受不了他們威壓的掌控,於是就拼死反抗,推翻他們不合理的統治。

只不過那時候的東方文化圈,仍以“克子文化”爲主。“弒父”這種事情還是無法被人們廣泛接受的。於是,就把“親爸爸”,換成沒有血緣關係的“師父”或“義父”,再加上一點“殺父之仇”之類的“調味料”,一個帶有“弒父文化”特色,反抗“父權”的精彩故事就成型了。

而“弒父文化”之所以能夠跟“俠文化”這麼完美的融合,主要還是因爲“俠文化”本身就有反對強權,反對專制的色彩存在。

在以儒家思想爲基調的傳統文化中,“俠文化”本身就是一個“異類”。

而“爸爸“”師父”們,之所以首當其衝的受到衝擊,就是因爲他們的身份,本身就無可避免的,要有“強權”和“專制”的屬性在身。

一般人一輩子最先遇到“強權”又“專制”的人會是誰?答案可能出乎大家的預料:就是自己的爸爸……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過去小孩子哭鬧不止,一般母親的選擇是哄,而父親的則通常比較乾脆,一巴掌扇過去:你再哭一個試試?

簡單粗暴又有效。

總結

關於“弒父文化”與“克子文化”的優劣問題,如今仍有不少爭論。

但總體上來說,“弒父文化”還是明顯的佔據了上風。

最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現在社會的主流觀念,是“超越”和“創新”,而不是“父子君臣”。

武俠小說主角“俱無爸”的設定背後,其實是兩種文化不斷交鋒與融合的過程。

這種複雜而又龐大的文化融合更迭,往往需要很大的時代背景,需要一代,甚至數代人的文化作品來推動。

金庸和古龍,無疑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但無論他們中間的哪一個,要憑一己之力推動兩種文化的融合更迭,都是絕無可能的。

以煮鶴君個人感覺,這種現象也正是“文化”二字的魅力所在;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細思之下又驚覺它們似乎渾然一體。看似飄渺虛無,卻又隨時觸手可及。

很多人認爲不屬於“文學”的武俠小說,卻在文化的融合更迭之中,不知不覺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仔細想想,這種現象還真挺富諷刺意義……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