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姓‘工’不姓‘网’”,工信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杨学山教授强调了工业互联网是为以工业为主,为工业赋能的本质。今天选择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创业的公司,如果没有解决工业中具体问题的能力,不了解工业,不了解现场,将很难做出有价值的工业互联网产品。解决工业生产中的问题是工业互联网的价值基础。

作为工业互联网企业,怎样才能具备解决工业现场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拥抱全新的技术革命?想要给企业开出良方,必须先为工业企业把脉。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复杂多变,工业的发展并不像西方工业大国经历了完整的发展周期,例如,因为“两化融合”的政策,在工业化发展程度并不充分的情况下,信息化被嫁接在工业化上,但在其他工业大国,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中国的工业化先天不足,发展节奏又多次被中断、提速,使得任何一家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不先为企业把脉,就想靠一个药方“包治百病”,肯定是不行的。

据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营业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超过37万家,其中大型企业的数量只有不到3%,中型企业数量超过10%,而小型企业的数量占据80%以上的份额,而且还呈现出继续增长的趋势。

这仅仅是营收超过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分布状况,若加上那些营收低于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则国内90%以上的工业企业均为小型企业,成为我国工业大军的主力。而在这些小型工业企业中,大多处于工业3.0及2.0阶段。

在工业从机械化向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转型演变的过程,并不是“断代”、彼此分割的,反而是紧密相连的,这是一个在垂直层面上不断渗透发展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型工业企业,一家工厂里既有数字化的管理工具、也有自动化甚至机械化的设备。

在为工业企业把脉之后,呈现出一个发展具有巨大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的事实,在考虑企业具体需求,为企业开方时,需要从根本上着眼。在一家工厂里,最根本的永远是人员和设备。

当前,工业企业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首先是招工难,大部分制造业老板对招工难这一问题都深有体会,厂里技术人员勉强足够,但是缺一线工人。

另一个问题,存量资产利用率越来越低。据统计,2018年中国新增9.7万亿的工业资产,其中增加了15%的自动化的设备,但是这些资产的有效开工率不到28%,可见存量资产利用率很低。

如何解决招工难的问题

帮助工厂解决招不到人的问题,逻辑在于怎样帮助工厂实现省人增效,现在人工成本高居不下,工厂花成本招人不如想办法省人。据统计,特种产业持证工人有1300万的就业人员,这些就业人员70%的时间花在了数据采集的工作上。通过分析员工的主要时间都用在什么地方,能够帮助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提出更适用的解决方案,代替人工采集数据的工作,帮助企业省本增效。

例如,数据采集的工作,已经完全可以通过物联网关、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蘑菇物联推出的物联网关产品——蘑菇云盒,安装在设备上以后,便能及时采集设备数据,将数据上传至云端,再将分析结果发送至终端,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将工厂采集数据的效率提升80%,节省人力,不仅能缓解工厂缺乏劳动力的压力,还能提高生产效率。

怎样提高存量资产利用率

存量设备利用率低,需要对设备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往往资源不能合理分配,不是因为管理出了问题,而是掌握的数据太少,导致决策的时候只能靠拍脑袋。只有将工厂内的设备联网,才能分析出设备零部件的损耗情况,哪些设备需要维护,哪些设备的利用率低,哪些设备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管理,才能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工业互联网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型企业首先要做到不被淘汰,生存下去才能进行转型升级。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和存量资产利用率低的问题,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不能产生直接的助益,但至少能帮企业度过当前的难关。

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抛弃技术上的优越感,若解决问题的能力弱,也将不被垂直行业接受。作为工业企业,需要的是低成本、易操作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让企业快速产生效益;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如何让新的技术在企业快速落地?先把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再开方,是破局之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