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的王小波,是一個標準的頑童。由於缺鈣,顯得有些“頭角崢嶸”,嘴脣挺厚,發紫色,乍一看“挺忠厚”的,但實際他坐沒有坐相,站沒有站相,還喜歡捉弄老師,給班主任慈老師起了“瓷尿盆”的外號,並經常把女老師氣得直哭。

王小波

王小波在童年時期,由於父母對他採取的是放養的態度,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王小波非常頑劣。除了氣哭老師,老師讓他站起來回答問題,他也總不回答,只會翻一連串的白眼;放學回到家,他和一羣孩子在院裏瘋跑打鬧。有次他和朋友們打賭,在五層高的屋檐上行走,比誰膽子大。樓頂的屋檐上有不少青苔,瘦弱的王小波一搖一晃地踏在上面,把下面看着的二姐嚇得臉色蒼白。

小時候,王小波和哥哥常常到別人的自留地,拔裏面的蘿蔔喫;半夜以後還常到校園裏的棗林偷棗子喫。除此以外,他和哥哥結伴去捅馬蜂窩,用長長的杆子捅下的馬蜂窩,足足裝了一紙簍。這還沒完,他們兩人從三樓順着欄杆把馬蜂窩空投到路人腦袋上,真的是搗蛋至極!

王小波和哥哥

他們的父親見此情形,自然是暴怒,接着就是一頓竹筍烤肉。在書裏面王小波曾寫道,父親揪着他的耳朵,把他拎得離了地,以至於他到醫院看耳朵的時候,那醫生驚歎說,這根本就不是耳朵,是起重機的吊鉤!

這麼處理孩子頑劣的辦法,大家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因爲平時我們的大人最多就是擰一下孩子的耳垂,並不會誇張到揪着耳朵把人拎得離了地,這該有多疼啊!

現實生活中,王小波的耳朵真的曾經被他父親揪得成了吊鉤。有次他去理髮,理髮師看到他的耳朵,就發出這樣的感嘆。這是沒辦法中的辦法,誰叫王小波和哥哥那麼頑劣呢,不給點顏色看看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平日裏“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多虧父親的暴揍,他們纔沒有把家裏的房子拆掉。

王小波一家,前排左二是王小波

王小波在家裏的男孩子中,排行第二,所以他經常在作品中把自己叫作王二,比如《黃金時代》,裏面的主人公就叫王二,後面的《白銀時代》裏,舅舅也叫王二,因此現在很多粉絲習慣用王二來代指王小波。

王小波小時候雖然是熊孩子,但是並不影響他熱愛讀書。據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回憶,小波自幼嗜書成癖。不管什麼書,但凡是能看得下去的,就雙手捧着,仰歪在牀上,看得天昏地暗。即使是地上撿起一張帶字的紙,也可以翻來翻去,看得津津有味。由於父親也愛讀書,存有大量藏書,王小波通過日積月累,漸漸成了個博學的雜家。

王小波的父親母親

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曾說,他們在文學方面的愛好和才能,大多是受他父親的影響。而王小波最終也走上了寫作之路,因爲他熱愛寫作,他覺得自己也有這方面的才能。

就憑着這股熱愛和自信,使他成爲了一個特立獨行的作家。這個作家後來寫出了令他滿意的時代三部曲:《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其中以《黃金時代》最爲耀眼,王小波更直言說《黃金時代》是他的寵兒。

說起《黃金時代》,這是部了不起的作品,入選《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王小波從二十歲就開始寫,將近四十歲時才完稿,其間很多次重寫。

看得懂這本書的人,可以看到對現實的批判和嘲諷,看到對人生存狀態的反思,以及對人性自由和本真的彰顯,王小波說的,這本書是寫給理智健全、能辨別善惡的成年人看的。而看不懂的人,也許只看到它表面那些大量的性愛描寫,就如我第一次看這本書一樣,以爲這是一本不堪的書,其實多看幾遍,才知道是自己太膚淺。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副編輯白樺說:“《黃金時代》把以前所有寫性小說全槍斃了!” 作家劉心武也說:“《黃金時代》不是一般的好。太好了!”很難想象,當初一個小頑童可以寫出這樣一部讓人們驚豔的作品,不得不說家庭環境是相當的重要。

不如,讓我們再次在《黃金時代》裏尋找他那小頑童似的有趣靈魂。98元,少抽一包煙,少喝一杯酒,就能讓你與這個有趣的靈魂相遇。朋友喜歡的話,可以點擊以下鏈接購買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