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秘的家族命运

人们都说,陈忠实命硬。这个一脸“苦大仇深”的灞桥老汉,每次听到这样的评价,总是一脸冷峻,满脸的皱纹里都露出不屑。但是,一辈子不相信这些的陈忠实,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母亲在他幼年时,对于家庭不幸的宿命论断。这种论断,不仅在陈忠实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一辈子难以抹去的阴影,甚至还影响到了他以后的创作中。

1942年8月3日,陈忠实出生在西安市灞桥区的一个农民家里。出生没半个小时,这个刚来到人世间的婴儿身上,就在闷湿的环境里起了一层密密的痱子。多年以后,陈忠实用第三人称回忆自己出生时的样子时,这样写道:“母亲说整整一个夏天里,他身上的热痱子一茬尚未干壳,新的一茬便迫不及待地又冒了出来,退掉的干皮每天都可以撕下半小碗……”

在那个夏天,年轻的母亲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替他揭下从头到脚干了壳的痱子皮。而在母亲更深刻的记忆里,却是这个一来到人间就承受了暑热痛苦的孩子,竟然被神秘的命运和接下来家庭中接二连三的巨大不幸,宿命般联系到了一起。

在陈忠实之后,母亲又生了七个弟妹,可是都不幸夭亡。回忆到陈忠实出生时那个焦躁闷热的时辰,迷信的母亲说是因为陈忠实的命太硬,“克死”了随后出生的弟妹。虽然陈忠实并不相信这些,但是无论如何,母亲对于家庭不幸的宿命论断,还是在他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这样的影响,甚至还扩散到了他以后的写作当中。

二、不止于童年的苦难

多年以后,陈忠实在《白鹿原》的一开头,就描写到白嘉轩克死了自己的六个老婆,这样的叙事手法,谁也不敢说和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没有任何关系。

然而,陈忠实亲身经历的苦难,却并不会止于童年。贫穷所带来的困窘,整整陪伴了他大半生。更为可怕的是,这种困窘所带来的“失败”的打击,更是足以将一个人彻底打入深渊。直到写出了“死了以后,可以放在棺材里垫头”的《白鹿原》,陈忠实才敢总结了自己人生的“三次重大失败”,而这些失败,无一例外都和困顿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一次失败,是高考的失利。

1962年,陈忠实参加了高考。那个“处于整个民族的大饥荒时代,小孩子看世界的眼睛都是饥饿的”。在大规模的压缩了高考招生指标的前提下,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陈忠实落榜了。就连自己一向擅长的作文,也来添乱。

陈忠实在《我所经历的“鬼”事》中,这样回忆道:那一年的高考作文有两个题目,一个是《雨中》,一个是《说鬼》,二选一。本来擅长记叙文的陈忠实,鬼使神差的选择了议论文,“我已不记得我是如何说鬼的……致命在于我没写完。……脑子里一片空白,完了!看着监考老师从我桌子上收走试卷,我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我走出考场……这时才意识到尿湿裤裆了。”

随着高考的失利,陈忠实只能回到农村,所有的理想前途和未来,在瞬间崩塌了。

第二次失败,是在大运动初期,陈忠实参加了红卫兵组织,并被选为学校红卫兵的政委,随后被打倒被批。

第三次失败,是1976年写下短篇小说《无畏》后,因为主题不正确,被调查撤职。

这三次失败,都让陈忠实跌入了人生谷底,死去活来。

三、再给十个雄心壮志也想不到

直到《白鹿原》的出版,陈忠实经济上的窘迫才得到了彻底解决。而他精神上的压抑和苦闷,也在写下最后一个字后,得到了一次歇斯底里的释放。他让妻子买了顶好的炮仗,在爆竹声里,这个早早被命运压到直不起腰的中年男人,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释怀……

后来,陈忠实对妻子说:“这个小说要是能出版,肯定会有点反响。”但是这本书出版后带来的轰动却是陈忠实始料未及的,他说“再给我十个雄心壮志我都料想不到”。

《白鹿原》面世后,迎来了好评如潮,畅销不衰的局面,甚至一度出现“洛阳纸贵”的盛况。199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白鹿原》,甚至被炒到了500元一册的“天价”。根据不完全统计,《白鹿原》迄今已发行逾200万册,席卷了大江南北。1997年,陈忠实获得茅盾文学奖,《白鹿原》也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

著名学者范曾评价说,“陈忠实先生所著白鹿原,一代奇书也。方之欧西,虽巴尔扎克、斯坦达尔,未肯轻让。”

西方学者评价说,“由作品的深度和小说的技巧来看,《白鹿原》肯定是大陆当代最好的小说之一,比之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并不逊色。”

在《白鹿原》书的扉页,印有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而在文章一开头,就是“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娶过七房女人”这样独特的开篇。在书中,陈忠实用他厚实的,带着泥土味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人面对时代浪潮做出的不同选择,至今仍能引发我们的思考。

这是一本值得一遍一遍回味的好书,在故事之余,更能发人深省,引人沉思。

《白鹿原》无删减版,度小店特价36元,不到一顿饭钱,就能看到一部“民族秘史”,价钱不贵,很值得一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