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烏縣晨光鎮高布村第一書記與大學生探討百香果產業發展。攝影∣江西日報記者陳化先

尋烏縣晨光鎮高布村產業致富帶頭人劉日偉向記者展示栽種的哈密瓜。攝影∣江西日報記者陳化先

江西新聞客戶端訊 (江西日報記者陳化先、李芳) 有人說,大學生回家鄉工作,應該是最無奈的逆行。

6月19日,記者在尋烏縣晨光鎮高布村發現不一樣的故事,這個村的不少大學生都願意返回家鄉,有的在讀大學生利用寒暑假參與家鄉扶貧工作,有的大學畢業生考回村裏當起了扶貧專幹,有的在外打拼數年的大學生依託村裏的扶貧產業做起了大事業。

是什麼吸引他們返回家鄉呢?

事情還得從2016年說起,針對“十三五”深度貧困村高布村,全國供銷總社派出扶貧幹部吉志雄到村組建駐村扶貧工作隊。4年多來,扶貧工作隊根據高布村實際情況,發展蔬菜、百香果、臍橙、光伏等產業,其中在高布村建設高標準果蔬大棚60畝,村級經濟收入由原來的“空殼村”增長到現在的45萬元。

“高布村現代農業產業是有些模樣了,‘金扁擔’需要人才才能跳起來,這就需要不斷挖掘本土人才。”全國供銷總社駐尋烏縣晨光鎮高布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吉志雄說。

確實如此,2016年,吉志雄剛到任,就謀劃“雙輪驅動”推動脫貧攻堅,在高布村成立中合(贛州)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條件成熟後成立駐村公司黨支部,與高布村黨支部進行“雙輪驅動”,村支部負責挖掘培育本土人才,駐村公司負責經營管理打通市場。

2016年至今,高布村陸續建立了全村村務微信羣、高布村大學生交流羣、大學生志願者服務隊等,在這些羣團的引領下開拓了大學生座談會、大學生暑期扶貧實踐、大學生直播家鄉扶貧產業等系列活動,這些活動吸引了40多名大學生參加。

今年即將從江西師範大學畢業的劉春,多次參加高布村大學生暑期扶貧實踐,在駐村公司她擔任財務助理,製作會計憑證,同時參與進村入戶的扶貧宣傳。劉春說:“從被扶貧到扶貧鄉親,除了發現自己的價值,更多的是敬畏,我珍惜這樣的鍛鍊機會。”

2018年從贛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畢業的劉長城,通過考試成爲高布村扶貧專幹,經過數年農產品銷售、策劃、管理的歷練後,成長爲駐村公司獨當一面的經營能手。他說:“我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前得到過許許多多的幫助,現在我要通過發展產業幫助其他貧困戶。”

從廣州醫藥學院畢業的高布村坎上組劉日偉,被吉志雄邀請加入扶貧工作隊,後成長爲產業致富帶頭人。今年3月,他向駐村公司租賃14畝果蔬大棚,聘請10多個貧困勞動力種植哈密瓜。如今,5萬多公斤哈密瓜瓜熟蒂落,豐收在望,駐村公司迅速幫他對接深圳消費扶貧中心、贛州中農批發市場,預計7月將全部出售。劉日偉說:“‘金扁擔’需要年輕人,更需要懂經營會管理的大學生。”

…………

如今,高布村不僅實現脫貧退出,去年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收入達8000多元,村黨支部從軟弱渙散到連續4年被評爲先進。同時,還爲村裏培育了10多位大學生和青年致富能手、扶貧專幹,這些人在未來將成爲當地鄉村振興的主力。

記者手記:

貧困地區,往往也蘊含着各自獨特的優勢,這些優勢需要現代先進理念、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來支撐。在精準扶貧過程中,一些做得好的深度貧困村,無不是幫扶單位或幫扶個人整合優勢資源,爲貧困村建起了產業,引入了先進的管理和技術。

有了管理和技術,還需要如何挖掘本土人力資源,發揮人才的關鍵作用。高布村的做法給我們啓示:駐村公司和高布村黨支部“雙輪”驅動,通過村支部的志願活動、社會培訓、政策支持,發現本土有爲青年和大學生,讓他們在駐村公司引領下不斷歷練,最終成長爲產業致富帶頭人,同時他們在發展產業中不斷增強益貧帶貧的能力,從而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