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回家喫飯》)一日三餐,是日常最爲普通,也是最爲重要的一點。人們常以“我喫過的飯比你喫的鹽還要多”來比喻自己的人生經歷,但喫的多並不代表你“喫對了”!健康誤區常常有,喫飯習慣更重要,以下8個誤區,你中了幾個?

1、喝飲料

常喝甜飲料、碳酸飲料,會增加糖尿病、痛風、肥胖等風險。據美國調查顯示:每天喝一罐300ml甜飲料的人羣比不喝甜飲料的人羣,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20%,且喝得越多,風險越大。同時,常喝甜飲料的人羣比不喝的人,痛風的發病率提高102%。

飲食建議

日常飲食中除了要少鹽、少油,還得注重控糖、限酒,每人每天的糖攝入量不超過25g。且一些飲料中也不乏甜蜜素等添加劑,不建議長期飲用,但可以用適當的蔬果汁代替。

2、趁熱喫

國人餐桌上常推崇“趁熱喫”,但如果太熱,會直接傷害口腔黏膜、食管黏膜、胃黏膜等的灼傷,如:常見的口腔黏膜充血。

長期喜食燙食,不僅會引發炎症、潰瘍,還可能出現重度不典型增生,也就是癌前病變,甚至造成食管癌等癌症。

飲食建議

一般10-40℃是比較合適的進食溫度,50-60℃爲能耐受的高溫,但超過65℃的食物會燙傷黏膜。脣部皮膚、手背對溫度較爲敏感,可提前“試溫”。

米飯、土豆等食物適當冷卻後,會增加抗性澱粉含量,對降低體內膽固醇、防治腸道疾病等都有一定的好處。

3、狼吞虎嚥

“狼吞虎嚥”,最直接的表現是喫得過快。一方面,咀嚼過少,會增加腸胃負擔,引起消化不良及慢性腸胃疾病;另一方面,進食過快,喫飽的信號傳達到大腦後,往往已經喫撐,容易引發肥胖。

飲食建議

“細嚼慢嚥”是自古提倡的生活方式,不僅可以減少進食量,增強飽腹感,還能在降低腸胃系統的同時,提高食物營養的吸收率,清除腸道代謝物。

正常情況下,一口飯需咀嚼20次左右,老年人或是牙口不好的人適當增加次數,且要減少堅硬物的攝入。

飢餓狀態下,食慾特別強,建議先食用些流食,如:粥、面等,再恢復正常飲食,以免加重腸胃功能的損傷,造成消化不良等症狀。

4、挑食

長期挑食,會引發營養短板,導致人體免疫功能減弱,各種疾病都可能趁虛而入,甚至可能爲惡性腫瘤打開入侵的大門。

飲食建議

做到均衡飲食。中國國家膳食指南提出:每個人每天的食物種類應超過12種,每週達到25種以上,量少質高,以助於均衡攝入營養元素。如:

主食粗細搭配,雜糧比例達到1/3;

控制肉食,紅肉應

注重膳食纖維,蔬菜1斤/天;

每天飲用300-500ml的牛奶,喫一個水煮雞蛋……

5、玩手機

喫飯玩手機幾乎已成爲部分年輕人的常態,但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攝食過多,增加肥胖風險。

也有調查顯示:手機每平方釐米駐紮了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12萬個細菌,喫飯玩手機更容易引發呼吸道感染、腹瀉等疾病。

飲食建議

喫飯時建議放下手機,適當與人溝通。平時注重手機的清潔,適時更換手機殼。

6、抽菸

研究發現,飯後胃腸蠕動增加,血液循環加快,對煙霧的吸收能力也大幅增加,有害物質更容易進入人體。同時,會刺激膽汁分泌過多,抑制胰腺液分泌,增加癌症風險等。

每年因菸草死亡的人數高達600萬

85%的肺癌、50%的膀胱癌、30%的胰腺癌、25%的白血病、20%的結腸癌、12%的腎細胞癌都與吸菸有關。

飲食建議

吸菸,不僅危害自身健康,還會危及身邊的人,戒菸是最好的方法。

7、喫水果、喝茶

飯後水果、茶水比較普遍,但剛喫完飯就喫水果,其果酸會與蛋白質結合產生沉澱,延長在腸道的滯留時間,短期內影響消化吸收。長期如此,會使刺激腸道黏膜,引發腸道功能紊亂。

茶葉中的鞣酸也會抑制腸胃功能,刺激黏膜,阻礙對蛋白質、鐵、鋅營養元素的吸收,引發缺鐵性貧血、手腳抽筋等症狀。

飲食建議

喫飯前、後1小時內不建議食用含有果酸的水果,如:檸檬、柚子、葡萄等。喝茶也建議飯後1小時再飲用。

8、喫飽就睡

飯後大量血液會跑向消化系統,導致大腦血液暫時缺乏,引發睡意。但喫飽就睡,尤其是蛋白質食物攝入過多,會造成腸胃蠕動減慢,導致消化不良。同時容易造成肥胖,引起膽固醇升高,增加動脈硬化風險。

飲食建議

午睡建議飯後15分鐘之後入睡,晚上最好在飯後2小時再準備睡覺,若飲食過多,尤其是蛋白質攝入過多,應適當延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