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環球深觀察丨“利用仇恨牟利” 臉書的罪與罰還有哪些

作者:李鵬

近日,包括阿迪達斯、星巴克可口可樂在內的數百家國際知名公司已紛紛暫停在美國社交媒體臉書上投放廣告,美國很多民間團體也呼籲用戶卸載臉書。近日,歐盟委員會更是頒佈了視聽媒體服務指令修訂方針,首次將臉書等社交媒體上的內容納入歐盟監管。

作爲擁有20多億用戶的全球最大網絡社交平臺之一,臉書爲什麼驟然之間淪爲了衆矢之的?

人氣平臺如何成了極端言論和虛假信息集散地?

事情要從一個多月前說起。自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死於白人警察暴力執法後,全美各地掀起了聲勢浩大的“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運動。臉書等社交媒體也隨之成了人們在街頭之外的第二個表達“場所”。

但是,對這場抗議運動心懷不滿的極端保守團體和個人也聞風而動,在臉書等平臺上大肆發佈“白人力量”“弗洛伊德是罪犯不是英雄”等公然鼓吹暴力和種族主義、污衊民權運動的視頻和帖子。面對這些極端言論,臉書卻以“互聯網平臺不應成爲事實的仲裁者”爲由不加管控,任其“在線裸奔”。

除了爲極端言論大開綠燈,臉書等社交媒體還在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日益嚴峻的情況下,成爲了疫苗陰謀論等虛假信息的集散地。對此,連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也表達了無奈和不滿。

蓋茨表示,現在社交媒體上有很多陰謀論,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是某個陰謀論的核心。遺憾的是,置身公共危機中的社交媒體不但沒能提供更多幫助,反而助長了瘋狂想法的傳播。

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陳沛芹指出,作爲影響力極大的社交媒體平臺,臉書辯稱“不對信息的對錯負責”,這本身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言論。

陳沛芹:臉書平臺上這些仇恨言論、情緒的宣泄不是理性的,而是一種非理性的交流,是非常危險的。臉書目前已經是一個有海量用戶的媒介,這種情緒宣泄的流傳範圍會非常廣,而且對社會的影響也很大。尤其在出現假消息時,臉書平臺如果不負責任、不加標識提醒用戶消息的真實性,就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臉書用戶長期處在這種假消息或者各種仇恨言論當中,可能會產生一種“信息繭房”效應,加劇輿論的激化,使人們之間達成共識的機會越來越少。

從受歡迎到遭抵制 犯了衆怒的臉書問題在哪?

臉書對極端言論與虛假信息的不作爲,招來了美國社會的強烈抨擊。上月,美國反誹謗聯盟、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等6家民權組織聯合發起“停止仇恨牟利”網絡運動,呼籲廣告商暫停7月份一個月的廣告投放,迫使臉書採取措施遏制仇恨言論的擴散。許多網友還發起了“卸載臉書”的抵制行動。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400多家知名公司暫停了在臉書平臺上的廣告投放業務,其中包括中國消費者所熟悉的星巴克、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本田、寶馬、北面、始祖鳥、阿迪達斯、李維斯、樂高等多家世界跨國巨頭。

抵制行動使臉書股價連日暴跌,市值已蒸發600多億美元。雖然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被迫宣佈“臉書將收緊內容審查政策”,但那些宣揚仇恨和暴力的帖子依然在臉書上暢行無阻。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互聯網文化專家莎拉·羅伯茨指出,扎克伯格不願採取實際行動的原因之一是他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存在某種私人關係。扎克伯格曾訪問過白宮,和特朗普之間有過電話聯繫。“特朗普總是在暗示社交媒體平臺對保守派的觀點不公平,尤其是對他本人不公平,但事實似乎恰恰相反”。

反誹謗聯盟首席執行官喬納森·格林布拉特認爲,作爲擁有海量用戶和鉅額利潤的企業,臉書理應肩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而不是如此唯利是圖。“扎克伯格已經建立了700億美元的廣告業務,在全球擁有超過25億用戶。對他來說,把白人民族主義者、大屠殺否認者的帖子刪除,或者至少削弱他們的影響力,並沒有這麼難。”

據美國一家非營利組織調查,美國執法羣體中有大約1.4萬人是臉書平臺上仇恨團體的成員。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滕建羣認爲,臉書等社交媒體目前所遇到的麻煩,反映出當前美國社會的撕裂。社會矛盾越是尖銳,社交媒體就越應該保持相對客觀。雖然有難度,但臉書們必須做出選擇。

滕建羣:對社交媒體來說,它必須要有偏好,但是這種偏好應該會和運營者,也就是像扎克伯格這樣的人的一些運營思想有很大關係。所以我個人感覺,臉書現在面臨的困境也是其他社交媒體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你不能太明顯偏離自己的業務,不能借此來拉仇恨獲取利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