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一个西藏传奇般的人物,他是六世达赖喇嘛,十四岁被突然选为天选之子,入住布达拉宫,从此与世俗绝缘,红尘之事再与他无牵挂,但仓央嘉措内心并非真的是断情绝欲,只是他作为五世喇嘛转世童子的身份,不允许他去触碰常人应有的爱情。

仓央嘉措出生于西藏一个小山村的农奴家庭,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宁玛派对于结婚生子并没有强制性的阻拦,所以仓央嘉措原本是应该拥有属于一份自己的爱情,可惜在康熙三十六年,因为当地的一次政权阴谋爆发,仓央嘉措被强行认定为新一代的喇嘛王,而他的信仰也被强行归化到格鲁派。

格鲁派与宁玛派佛教不同,他们严谨僧侣娶妻生子,甚至都不能靠近妇女,这就导致仓央嘉措从此广发呓语,他一生写了不少关于男女之间爱情的诗歌,现在还在广为流传,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拉萨藏文木刻板的《仓央嘉措情歌》。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小问题,那就是康熙年间尚处于古体诗时期,白话文的现代诗却是民国才开始盛行的,为何仓央嘉措写的诗歌都是白话文呢?

估计也会有网友吐槽,仓央嘉措也有很出名的古体诗啊,这“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不就是他写的吗?确实这两句诗到现在都被不少人奉为是经典的座右铭,它也体现了这位雪域之王,在佛法和爱情之间的两难抉择,之所以能把诗写的如此透彻,是因为他早已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说起来,仓央嘉措是有爱人的,他白天在布达拉宫念佛诵经,夜晚则溜出宫和情人达娃卓玛私会,以解相思之苦,在天亮之前,他又必须回到那个牢笼之地。

不过这首诗虽然是古体诗,但前文也说到,仓央嘉措出身于农奴之家,他是没有上过汉语学校的,说白了他根本不会汉语,更加不会写汉字,即便流传下来的诗集也是藏语版的,那他不识汉字,这么多汉文诗是谁写的呢?

其实这些汉文诗的真实作者名叫曾缄,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界翻译作家,正是他将仓央嘉措的藏文诗翻译成了我们都很熟悉的中文版本,如果没有曾缄的完美转换,估计仓央嘉措的名声也不会如此的响亮。

可能每个人对于文学的理解都不太一样,或许曾缄想的是不负如来不负卿,可有人也会写成佛法美女两不误,那这诗意就大大缩水了,更加可怕的是,也许仓央嘉措当时就是这么想的,他一边念着佛经,还一边想着自己的爱人。

所以现在有一种说法很流行,说这首古体诗的前两句是仓央嘉措写的,后两句则是曾缄自己添的,当然了,古诗的真实性已经无法考究,但不管诗歌是谁写的,终究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意,对于仓央嘉措而言,他从一个一贫如洗的穷小子变成了雪域之王,可这背后的代价就是被剥夺自己的爱情,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