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的房企,大有人在!官方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6月30号,已有231家房企破产,超过2018年全年的177家,与2019年持平。房地产行业是出了名的高负债行业,70%-80%的资产负债率是企业的平均水平,可想而知更多的房企是超过这一数据的。

而最近暴雷的房企龙头泰禾集团就证实这一观点,曾经的地王收割机泰禾集团,近期因未能及时兑付旗下中期票据“17泰禾MTN001”,而被深交所询问,股价也未能延续之前强势涨停的状态。

泰禾集团暴雷此前就已经有征兆,地处北京顺义的泰禾院子二期就因为工程款的问题导致施工方停工。而因为逾期的533.42万元的款项,泰禾集团被列为失信执行人,集团董事长被限制高消费。同时,从已公布的泰禾财报显示。一季度,泰禾账上现金只有55亿,但流动负债却高达1581.7亿,仅短期借款就有65亿,可见其资金紧张程度之高。如果,未来资金面不发生大改变,不排除企业持续暴雷的可能。

泰禾的资金暴雷,一方面跟企业自身的运营模式有关,另一方面也跟当下市场的变化有重大关系。

泰禾从创立之初就一直深根于一二线城市,很少触及三四线城市。这也给企业的资金压力带来严重的影响,不仅土地成本,就是其它跟项目运营相关的销售代理费、建安成本都比三四线城市高。当然,如果你是高运转的房产项目可能能够抵消资金成本的压力,但泰禾又是以“院子系”为主的房企,本身周转速度慢,需要更多资金沉淀;作为有着“地王收割机”称号的闽系地产商代表之一,泰禾集团走出福建向全国的扩张过程中,疯狂拿地又是大量的资金需求。这也为现在泰禾集团资金链承压埋下了一个伏笔。

其次,今年市场的急剧变化,也给泰禾暴雷埋下伏笔。根据克而瑞数据,2020年1-6月,泰禾集团全口径销售金额、权益口径销售金额分别为254.10亿元、193.60亿元,分别同比下降44.36%、48.22%。销售下滑,负债高垒,显然无法支撑泰禾持续到期的债务。

泰禾出现的问题,是房地产行业的个例吗?显然不是,从发出“活下去”理论的万科,到持续卖资产填补负债的万达,再到收缩规模的恒大、融创等等房企,都是在使尽全力降负债。

福州地区曾经的王者福晟,在去年底,带着冲击千亿野心的福晟却陷入了向政府申请破产、裁员的传闻。而同样在福州地区销售排行榜第一的世茂,却以大股东的身份收购了福晟集团89个项目,涉及货值超千亿。另外还有曾经的王牌华夏幸福,近些年也是问题缠身,屡次爆出裁员、资金断裂、项目运转不开的问题。资金困局迟迟未解的三盛宏业集团陷入多地楼盘停工、公司股份被轮候冻结、投资股权遭冻结等负面漩涡。而去年9月,一场因内部员工理财逾期兑付引发出员工集体讨债风波,使得三盛宏业深陷流动性危机、全国项目大面积停滞、资金被监管等多重问题集中爆发。

房企频频暴雷,客观来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常年高负债运转所导致的。前期因为外部融资环境向好,能持续不断地给企业提供资金,企业远不用担心资金匮乏的问题。但近几年,因为对资金监管的趋严,融资环境开始转变,融资成本也普遍提高,导致房企获取外部资金的支持越来越难。

从2019年CRIC监测的80家房企来看,平均融资成本达7.47%,为近五年最高。值得注意的是销售50强以后的房企融资成本上升速度非常快,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对于多数没有上市的房企而言,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在市场上获取资金的劣势就会显现。

楼市资金匮乏的局面不是只通过货币放水的方式就能解决的,必须通过企业运营方式的改变,提高企业项目的周转速度,快速回笼项目资金才可。未来楼市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显现,中小房企面临的局势会越来越严峻,如果企业债务问题不得到及时的解决,像泰禾这种暴雷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