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林曉晨

來源:阿爾法工場(ID:alpworks)

在底牌未掀開前,瑞幸的前途依舊撲朔迷離。

退市當天,瑞幸咖啡的經營看起來一切如常。

6月29日上午,北京朝陽區CBD商圈的萬通中心門店,在15分鐘的時間裏,有超過20人進入門店點單,還不包括配送人員送出的外賣。

在商圈的另一家門店,10款新品“納瑞冰”已經開始售賣,這是瑞幸夏季新飲品投放計劃的一部分。在吧檯後面,身穿藍圍裙的咖啡師的動作一如既往,只是並不願意回應關於退市的交談。

看起來,瑞幸官方所承諾的“4000多家門店將正常運營”成爲了事實,一切跡象都表明,瑞幸的線下經營沒有受到退市風波的影響。

在被迫解除上市公司身份後,暫時蟄伏,可能是瑞幸咖啡當下不多的一種選擇。

然而,瑞幸未來由誰繼續引領,尚未可知。

01 博弈董事會

6月19日,瑞幸發佈公告稱,將於7月5日召開特別股東大會,討論事項包括解除董事長陸正耀的董事任命,解除黎輝、劉二海的董事任命。

一週後,瑞幸又突然發佈公告表示,將於7月2日召開董事會,考慮關於董事長陸正耀的辭職提議。

第二份公告稱,董事會多數董事將根據特別委員會呈交的調查結論和建議,向陸正耀提出辭職或免職要求,且特別委員會將根據正在進行的內部調查得到的文件和其他證據,以及對陸正耀在內部調查中配合程度的評估做出建議。

然而這項提案卻因未獲得三分之二多數票,而被否定。陸正耀繼續擔任公司董事、董事長職務。

瑞幸於7月5日召開的特別股東大會,則是由陸正耀控制的家族基金在6月19日發起的。它將對是否解除董事邵孝恆、黎輝、劉二海和陸正耀的職務進行投票討論。並同時討論任命Ying Zeng、Jie Yang兩位新董事的決議。

在這份公告中,陸正耀雖然進行了自我罷免,但根據最新股權信息,目前陸正耀持股25.75%,擁有29.98%的投票權;瑞幸前CEO錢治亞持股 16.60%,擁有19.32%的投票權;陸正耀的姐姐Sunying Wong持股9.72%,擁有12.17%的投票權。陸正耀及其一致行動人仍是瑞幸咖啡的實際控制人。

7月5日,瑞幸咖啡於當日下午召開股東特別大會。會議投票通過了對陸正耀、黎輝、劉二海及Sean Shao的董事罷免議案。同時會議投票通過了增加Ying Zeng和Jie Yang兩名獨立董事。

在此之前的7月1日,瑞幸咖啡發佈內部調查基本完成的公告:除公佈僞造交易的金額,公告還做出了對涉及造假的高管與員工的處分措施,包括解僱先前被停職員工在內的其他十幾名員工及“紀律處分”。

種種跡象表明,瑞幸咖啡正在終止與僞造交易相關方的所有關係,希望能儘快輕裝上陣。

目前新的瑞幸管理層,普遍擁有多年的實體商業經驗:

公司高級副總裁曹文寶曾在麥當勞中國擔任23年管理工作;副總裁吳剛擁有26年的民航領域從業經驗;瑞幸董事兼高級副總裁郭謹一出任代理CEO,將負責整體操盤。

CMO楊飛負責品牌、營銷、收益增長等板塊,這幾個月已見明顯成效:瑞幸的折扣比例逐漸提升,調整了拉新策略,還悄然佈局了私域流量。內部數據顯示,瑞幸6月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據一位接近瑞幸管理層的人士透露,目前瑞幸的用戶數已接近6000萬。

02 廢墟里的資產

因爲業績造假醜聞,陸正耀構架的資本帝國大廈將傾,而在這片資本廢墟中,依然有值得挖掘的資產。

只要瑞幸還留在中國咖啡消費市場,任何玩家都無法對其視而不見。

2019年5月,成立僅兩年的瑞幸咖啡,以中概股最快速度IPO,登陸美國納斯達克。這背後是瑞幸無人能比拓展能力,瑞幸開店的速度和能力,放眼全國咖啡消費市場,無人可及,即使國際巨頭星巴克也感受到來自瑞幸的壓力。

坦白來說,能夠在成立兩年就上市IPO,除造假虛增的業績外,更多的則是門店拓展能力的體現。

像咖啡這樣的消費行業,歸根到底的企業競爭力還是區位優勢,星巴克作爲傳統的“咖啡之王”,無論是品牌還是區位,其都有先發優勢,任何其他競爭對手想要與他競爭,難度可想而知。

這樣的背景下,瑞幸依然逆風而起,核心因素正是超強的門店選址能力。如果要問瑞幸身上還有哪些是值得企業學習的?如何開店毫無疑問是最貼切的。

曾經有媒體對瑞幸的門店選址進行過統計後發現,瑞幸的門店都是位置極佳的天然流量入口,呈現出極高的集中度,“一層”的佔比達到了63%,遠遠超過其他品牌。出現頻率稍低的是“大堂”、“大廈”、“中心”,而“街道”、“商鋪”的佔比非常小。

簡而言之,瑞幸的絕大多數門店,都集中在商務寫字樓和購物中心的大堂或一樓,對於線下消費門店而言,擁有好的位置是成功的前提,而瑞幸的門店資產無疑擁有這樣的潛力。

禍兮福所伏。瑞幸從美股退市,其實對於門店的運營來說並不一定是壞事。成立僅2年就完成資本上市,門店迅速擴張至4000餘家,這樣的發展速度本就過快。

瑞幸前期佈局的大多數門店都是極爲優秀的區位,這些門店即使沒有資本的扶持也完全可以產生不錯的現金流。本質來看,像咖啡這種2C的生意,只要區位上佳,不盲目追求增長,穩定獲利還是不難的。

退市之後,沒有了業績壓力,瑞幸完全可以將注意力放到門店經營上,有大量的時間來去劣存優,從而提升企業的經營競爭力。

正是這種價值,使得瑞幸的控制權,成爲了各方爭奪的焦點。

03 退市後的三種可能

商業世界的一個精彩之處,就在於事態的波折與多變。

瑞幸在成立18個月後登陸資本市場,成爲最閃耀的那顆新星,13個月後,它又黯然退市,成爲投資者規避的對象,但誰又能輕易給瑞幸的未來畫上一個句號呢?

從目前來看,瑞幸的未來無外乎三種結果。

其一,黯然破產。管理層與投資機構的股權爭奪曠日持久,一地雞毛,瑞幸的業績一落千丈,最終破產。從事態發展來看,雙方對瑞幸的資產都極爲重視,這種可能性並不大。

儘管從美股退市,但瑞幸的核心資產並未受損,經過去劣存優,其實這些資產的質量是有所提升的。單從運營角度來說,擁有穩健現金流的瑞幸可能並沒有那麼糟糕。

其二,資產包裝後重新上市。當瑞幸的股權歸屬被確定後,很有可能進行經營優化,可以重新選擇難度較低的港股上市。這樣前期被“埋”的機構股東也有退出的機會。

在問題管理層全部出局後,新管理層一定不會放棄來之不易的瑞幸,很有可能在經過資產優化後,重新包裝入市。在港股市場,現金流好的資產是很受追捧的,瑞幸藉助港股重新煥發第二春並非難事。

其三,被巨頭公司收購。實際上,瑞幸造假事件剛爆發之後,馬上就有國內零售巨頭接洽收購瑞幸股權。對他們來說,造假雖然對瑞幸的品牌有很大損害,但資產價格同時也雪崩了,不失爲一個抄底的良機。

從重置成本的角度考慮,低價收購瑞幸也是非常划算的一件事情。畢竟不管是誰,要在中國核心商業區域一下子開出4000家店,都是非常困難的,還不如直接收購來得划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