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俄羅斯“核重建”|積極發展戰術核武器,美俄核博弈或加劇)

美國《防務世界》網站日前刊文稱,美國和俄羅斯關於核武器的新一輪較量已拉開帷幕,而這次核競賽的焦點是戰術核武器。

俄羅斯戰術核武庫有多強?

戰術核武器又被稱爲“戰區核武器”或者“非戰略核武器”,目前國際社會對於戰術核武器與戰略核武器的界限並不十分嚴格,根據美國國防部出版的《核問題手冊》,“非戰略或戰術核武器是指旨在用於軍事場合的戰場上的核武器。這與戰略核武器相反,戰略核武器旨在對付敵人的城市、工廠和其他更大範圍的目標,以破壞敵人發動戰爭的能力”。而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自2010年以來的軍事用語詞典對非戰略核力量進行了定義:“位於作戰區域的那些具備核能力的能力,能夠通過陸、海或空力量對敵方部隊、輔助設施使用核武器或設備。經主管當局授權,可以使用這些部隊來支持有助於在戰區內完成指揮官任務的行動”。

一般而言,戰術核武器包括:近程地地核導彈、戰術飛機攜帶的核炸彈、戰術巡航核導彈、艦艦和艦空核導彈、反潛核導彈、核深水炸彈、核炮彈、核地雷等。其特點是:體積小、重量輕、機動性能好、命中精度高。爆炸威力有百噸、千噸、萬噸和十萬噸級TNT當量,少數地地戰術核導彈的爆炸威力可達百萬噸級TNT當量。

“伊斯坎德爾”戰術彈道導彈既可以使用常規彈頭,也可以使用核彈頭。

俄羅斯戰術核武器繼承自蘇聯,蘇聯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開始發展戰術核炸彈。1955年,第一種近程核導彈開始服役。1957年,開始在東歐部署戰術核武器。1977年,首次部署了機動式固體燃料ss-20多彈頭中程核導彈,進一步提高了戰術核武器的射程、命中精度、可靠性和生存能力,縮短了戰備反應時間和再裝填時間,顯著增強了戰術核武器的實力。據美國《背景材料》和其他西方報刊披露,冷戰時期蘇聯共擁有核彈頭27000餘枚,其中戰術核彈頭16000餘枚。而隨着冷戰的結束,自1991年開始,俄方開始大規模削減自身核武庫。據估計目前俄羅斯大約有1830枚戰術核彈頭。

這其中,海軍擁有最多的戰術核武器(約爲820枚),可用於陸地攻擊巡航導彈,反艦巡航導彈,反潛火箭,防空導彈,魚雷和深度炸彈等。這些武器可以被潛艇、巡洋艦及陸基和海基海軍飛機使用。而俄羅斯的所有類型的攻擊潛艇均配備一種或多種被認爲具有核能力的武器系統。如最新“亞森”級核動力攻擊潛艇,裝備八座CM-346通用聯裝垂直髮射系統,可以攜帶雙功能SS-N-30陸地攻擊巡航導彈和SS-N-26反艦巡航導彈,還可以攜帶具有核能力的SS-N-16反潛火箭和魚雷。另外俄羅斯海軍的許多水面艦艇都配備了被認爲能夠發射核常兼備的武器系統。

空天軍是俄方戰術核武器的第二大用戶,估計有530件此類武器,用於裝備Tu-22、Su-24、Su-34和米格-31,將來新的Su-57(PAK-FA)也有望具有核能力。所有這些飛機類型都可以裝載核重力炸彈,Tu-22還可以發射Kh-22空射巡航導彈和其改進型Kh-32。此外,空天防禦和反導作戰中也會使用核彈頭,據保守估計,俄防空部隊有300枚彈頭,以及68枚用於莫斯科導彈防禦系統的“瞪羚”攔截器,再加上一部分用於海防部隊,總庫存約爲380枚彈頭。另外據估計,俄陸軍至少有70枚用於短程彈道導彈的彈頭。

“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進行導彈吊裝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俄羅斯在未來一段時間會着力實現其戰術核武器的現代化。

在海軍方面,幾乎所有大型軍艦都偏於陳舊,而新產品主要以輕型艦艇爲主。雖然俄海軍戰術核武器庫存不小,但大多數可追溯到蘇聯時代。隨着舊艦退役或升級,許多舊武器將會被淘汰或被替換,如SS-N-9,SS-N-12和SS-N-19等將被SS-N-26取代。另外“波塞冬”無人潛航器是海軍戰術核庫中的新星,該潛航器既能攜帶2萬噸TNT爆炸當量的戰術核彈頭,也可以攜帶常規彈頭,採取核動力推進,作戰航行深度在水下1000米以下。搭載“波塞冬”的09852型特種核潛艇首艇“別爾哥羅德”號已於2019年4月23日下水,預計將於今年9月服役,其2號艇“哈巴羅夫斯克”號可能會在今年6月底前下水。

在空軍方面,俄羅斯開發了“匕首”高超音速導彈,該導彈看起來與“伊斯坎德爾”系統使用的SS-26短程彈道導彈類似,最大飛行速度超10馬赫,射程達2000公里,由米格-31截擊機發射,用於打擊陸地和海洋目標。據報道,俄將在西伯利亞地區率先部署“匕首”。

而俄羅斯陸軍也正處於其短程彈道導彈部隊現代化的最後階段,包括用“伊斯坎德爾”代替SS-21。兩者都是雙重功能。SS-21發射器攜帶一枚射程爲120公里的導彈,“伊斯坎德爾”發射器可攜帶兩枚射程超過500公里左右的導彈。另外在近日俄羅斯2S7M“馬爾卡”自行榴彈炮已完成現代化改裝,該炮具備發射戰術核炮彈的能力。

“匕首”高超聲速導彈可攜帶核彈頭

美俄戰術核武器競爭加劇

俄羅斯近些年來對於更新戰術核武器如此用心,與其“以核制常”的國防政策有着莫大的關係。

在常規軍事領域,由於美國爲首的西方世界長期的制裁,導致俄在武器裝備發展上缺乏足夠的國防經費。2019年度美國的軍費預算幾乎是俄羅斯的10倍,甚至連沙特和日本都排在俄羅斯之前。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將有限的國防經費投入到常規武器裝備的研發部署中對國家整體軍事力量提升極爲有限。此外,由於西方軍事技術的迅猛發展削弱了俄羅斯軍事強國的地位,高新科技的發展推動了武器裝備的發展和作戰方式的演變。美歐等國家在信息作戰、無人技術、網絡戰武器等高新國防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在戰略前沿技術和顛覆性領域始終保持着領先的技術優勢,而蘇聯解體導致俄國防科研水平下降影響至今,整體創新能力不足,難以支撐新型武器裝備的研發。

爲了能夠制衡西方常規軍事力量優勢,俄羅斯必須揚長避短,而其自身龐大核武庫就是可被倚仗的關鍵力量之一。根據年初普京在國情諮文中的表述,俄羅斯希望的是在未來能擁有一個相對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這樣才能較少爲了安全而付出的國防成本。而核武的巨大破壞力可以對其他國家形成足夠的威懾,俄羅斯認爲,足夠數量並且相對先進的戰略核武力量,可以使俄羅斯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不會面對那些可能會威脅到國家核心利益以及政權存亡的大戰。而在理論上使用更爲靈活,門檻更低,但是威力同樣不可小覷的戰術核武器,更能使潛在敵人相信俄羅斯在面對“切香腸”式的小規模軍事衝突或騷擾中也存在發動核打擊可能,所以不敢輕舉妄動。這樣戰略、戰術核武相結合,就能讓俄羅斯能同時免疫大仗和小仗,纔有機會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

攻擊型核潛艇攜帶的潛射“口徑”巡航導彈(SS-N-27)配備了核彈頭,是一種戰術核武器。

而作爲另一個核大國,美國近年來也加強了戰術核武器的研發和部署,不僅重啓海基戰術核武器,還對空基戰術核武器進行更新換代,在使用戰略上也更加激進。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研製戰術核武器的國家,上世紀50年代初,美國便開始發展戰術核武器,並於1952年部署第一種適合戰術飛機攜帶的輕型核炸彈。冷戰期間,戰術核武器是美國爲給盟國及夥伴國家延伸威懾的重要手段。爲瓦解蘇聯在中歐的地面裝甲優勢,美國及北約在歐洲戰區曾部署近萬件戰術核武器。冷戰結束後,美國爲應付大規模戰爭而製造的戰術核武器已無法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爲此開始宣佈削減和銷燬部分核武器,並陸續將戰術核武器從歐洲、亞洲等地區撤出。目前,美國約有760件戰術核武器,其中約200件部署在歐洲多國,餘下的部署在國內。

在特朗普政府以前,歷屆美國總統都在有意削弱對於戰術核武器的重視,更多的把在歐洲部署核武看作是對於盟友的保證,象徵意義居多。但是在特朗普入主白宮以後,隨着美國重歸“大國競爭”之路,其核政策也發生了改變,在美國防部發布《國防戰略報告》1個月內,2018年2月2日,特朗普政府發佈了《核態勢評估》報告,這是2010年4月以來美國政府再次出臺此類報告。該報告認爲,現在的國際安全環境大幅惡化,世界變得更加危險。報告把俄羅斯、朝鮮和伊朗指明爲核威脅的重要國家,稱因此美國爲了保護自己和盟友,必須調整目前的核政策,加強對核武器的依賴性。

美國B16-12核炸彈

而在海灣戰爭和“9·11”事件爆發後,局部戰爭和反恐戰爭又爲新型低當量戰術核武器發展提出了現實需要。同時精確制導技術獲得突破性發展,也爲新型低當量戰術核武器研製奠定了技術基礎。美國政府認爲,面對其他大國日益增長的核實力和於美國矛盾不斷激化的局面,現有核威懾體系已經過時,無法對其戰略競爭對手形成有效威懾,而通過發展和部署小型核武器,並與高精度的載具配合,既可直接支援陸、海、空戰場作戰,打擊敵方戰術縱深內重要目標(如地下武器庫和地下指揮所等),彌補常規打擊能力的不足,還可形成具有不同威力及毀傷效應的全譜威懾手段。美參聯會指出“將核武器納入行動區需要考慮多個變量。使用核武器可爲取得決定性成果和恢復戰略穩定創造條件。具體而言,使用核武器將從根本上改變戰鬥範圍,並創造條件來影響指揮官如何在衝突中獲勝”。 因此,美國目前更重視的是戰術核武器的實戰作用,研製實用性更強、精度更高、威力更低的戰術核武器是其重點。在2017年美國國防部公佈了一份核武庫的升級報告書,計劃在6年左右的時間內花費500億美元全面升級戰術核武庫,保證在2035年之前能夠重新實現對俄羅斯的戰略核優勢。

美方的具體動作有:2019年3月,美國政府向國會提交了2020財年國防預算法案,把用於研製低當量核導彈的費用增加8.3%。美海軍抓住這一機會開始爲“俄亥俄”級核潛艇攜帶的潛射彈道導彈研發新型戰術核彈頭。2019年11月,位於得克薩斯州的潘塔克斯工廠完成了首批約50枚W76-2戰術核彈頭的生產,並移交給美國海軍,用於替換現役俄亥俄級核潛艇搭載的W76-1核彈頭。作爲W76-1的“縮小版”,W76-2是一種小當量的戰術核彈頭,可大批量生產,具有很強的兼容性。除了潛射彈道導彈,美海軍還將重啓海基核巡航導彈,這種戰術核武器可能基於“戰斧”巡航導研製,射程超過1500公里

另外,美軍從2019年開始用B61-12核炸彈取代武器庫中現役B61-3、B61-11等四種核彈。B6-12是B61延壽計劃中誕生的最新型號,改進重點在於增加自旋火箭和安全與保險裝置、安裝全新的精確制導尾翼組件和新型制導系統,圓概率誤差號稱不超過30米。其戰鬥部具四種可選的爆炸當量:0.3千噸、1.5千噸、10千噸和50千噸,並具有鑽地能力。目前,該核炸彈已經在F-15E“打擊鷹”戰鬥機上成功進行了測試,未來,F-35也可以攜帶該核炸彈。

綜上,隨着美俄都在根據自身需求大力發展戰術核武器,如果不加以管控,未來一段時間圍繞此類武器爆發新一輪軍備競賽將加劇。

(作者系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高仰止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姚文廣_NN168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