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很不理解的是,国内水果都吃不完,都卖不出去,直接导致滞销,农民损失在进行中。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呢?一边是国内水果产能过剩,一边是国外水果压境,出现供需两不平衡,最后损失的却是国内种植水果的农民。

就拿刚刚上市的荔枝来说吧,据说现在荔枝价格已经烂大街了,10元四斤了,还不好卖,但是我们还在大量进口东南亚国家的荔枝,这让国内本身饱和的供给市场,更加出现饱和,只要国外荔枝进入市场,很多商家打着进口荔枝便宜卖的口号,消费者就开始抢购国外的荔枝。

我来个假设,国内荔枝与国外荔枝价格一样,质量不分上下,可能国内的荔枝质量还要好一些,但是,消费者看到进口荔枝与国内荔枝价格一样,就感觉吃到“便宜进口水果”了,就会买进口荔枝,你是不是这样的心理呢?

至于说,我们国内水果出现饱和,还为什么还要进口水果,这里面原因有很多,但是,我们可以总结出来一两点:

第一点:东南亚水果质优价廉,这是事实。我们知道,好吃的水果一般都生产在热带,热带气候非常适合水果种植,所以热带水果种类很多,什么榴莲、莲雾、香蕉、凤梨、荔枝等等。因为日照长,温度高,热带水果生长期短,成熟期早,可以提前上市,这个就给我们尝鲜提供了进口机会。

第二点:WTO框架内的自由贸易,这样使全球水果可以自由进出,当然,最最主要的是水果经销商要赚钱。很多国家水果经销商通过廉价的水果进入我国,这样赚取的利润就更高些,于是就舍近求远进口国外的进口水果,因为国外水果能够带来更高的利润。

当然,也有些农民认为我们是救世主,在救世界,这个不是这样的,这是一种商家行为,商家才不会救什么的,资本就是资本,不是慈善,不是去做接盘侠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