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外卖平台的“无接触”配送增长迅速。 根据statista最新数据 ,今年美国在线食物配送的营收预计会达到265.27亿美元。到2024年,市场规模能达到323.25亿美元。

虽然市场可观,但竞争也趋于白热化。目前在美国,DoorDash、Gubhub、Uber Eats(与Postmates并购)等外卖平台已经是头部玩家。仅就华人餐饮这个细分市场,也已经有饭团、熊猫外卖、Gesso等外卖平台纷纷入局。

美国人力成本高、地广人稀、商业区和住宅区相距较远等客观因素,导致其外卖行业面临配送费用高(每单平均5美元)、配送时间长(每单平均1小时)、餐品选择有限等诸多痛点。而行业内的玩家提供的服务和商业模式大同小异,尚未建立真正的差异化优势。

36氪最近采访的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 HungryUS 通过自创的自组式蜂窝网络配送框架,打算以“免运费”、“配送准时”、“跨餐厅点餐”等亮点切入美国外卖市场。 HungryUS的CEO Zack曾在美国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担任某高科技公司主任工程师,并多次创业,担任团队CEO和CTO。

HungryUS外卖平台从2017年3月正式上线,目前在加州圣地亚哥、洛杉矶和尔湾运营,主要提供三类服务:MealBus(预约式集中站点配送)、ToDoor(预约式送餐到家)和 GroupOn(散单拼团)。

MealBus的具体操作流程是:每天下午2:00到第二天上午10:45之间,用户可以在平台点餐(允许跨餐厅)。平台会在第二天中午12:00-13:15之间把餐品送达固定的取餐站点,比如写字楼一层前台、学校图书馆、小区物业等地。

假设一天有50个餐厅接到订单,平台就会派5-10个司机分别前往5-10个不同餐厅取餐,中午12点集合,交换分餐后,再分别配送到每一个站点。

Zack告诉36氪,他们在圣地亚哥最多时候有80多个送餐点,分成10多条不同线路,每条线路一个司机,每个送餐点平均有5-10单。这样算下来,一个司机在1.5小时内可以完成30-40单。而其他平台的实时点餐模式中,一个司机1.5小时内顶多只能完成顺路的2单。

送餐效率的提高、司机成本的减少,让HungryUS可以为用户提供“免运费”配送,只收取5%的服务费。“免运费”对用户的吸引显而易见。Zack称,其新 用户注册后的首月留存率高达75%。而平台 从餐厅拿到的提成、客户支付的服务费和小费,已经完全能够覆盖司机成本。 同时,固定的送餐路线也能避免司机“跑冤枉路”,让司机花最少的时间,拿更多薪水。

除了有益于用户和司机,MealBus还有利于餐厅经营。Zack表示,餐厅每天早上10:45就能收到所有订单,并开始批量制作,由此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且避开堂食高峰期。同时,HungryUS从餐厅的抽成比例不超过20%,比Uber Eats等平台低。

目前,在圣地亚哥,HungryUS合作餐厅超过40家,但平台每天只上线大概20-30家,每家上线60-70%餐品,以减少餐厅制作多样餐品的成本、防止同类餐厅同日竞争、通过变换餐厅给客户保持新鲜感。

Zack提到,他们在圣地亚哥每天配送100-200单(包括午餐和晚餐),在洛杉矶和尔湾,由于开发较晚,目前每天共配送100单左右。洛杉矶目前只有午餐配送,近期会开通晚餐服务,加上刚刚完成对洛杉矶一家外卖公司的并购,未来单量会有进一步提升。

目前,HungryUS的用户中有20-30%是美国用户,其余是华人用户。但他们瞄准的不只是海外华人市场,而是所有高人力成本的国家与地区。

当然,Zack也承认,虽然MealBus的优点清晰可见,但大规模盈利的前提是订单量足够大。因此,目前这种模式更多是作为获客来源。今年2月,他们又推出了ToDoor(送餐到家)服务,同样采用预约模式,一个司机一趟可以送5-10单,每单运费只收取市场价的一半左右。

ToDoor模式的推出,让HungryUS在疫情期间有了救命稻草,因为学校和公司关门闭户、人流稀少,导致MealBus营收下滑,而送餐到家服务需求大涨,ToDoor业务每月平均增速达30%,利润可观。

除了MealBus和ToDoor以外,HungryUS还有企业团餐业务,以及刚刚推出的有机食品生鲜散单拼团GroupOn业务。

目前,HungryUS的收入来源包括:服务费、小费、ToDoor的运费、广告费、会员费、商家平台费等。用户会员权益包括可以选择隐藏菜单、打折菜品、堂食打折等优惠。

Zack告诉36氪,目前他们已经完成对洛杉矶另一家外卖公司的并购,正积极筹备在日本的业务拓展,预计今年8月可以在日本开通HungryUS的第一个海外城市业务。

HungryUS曾在2018年拿到11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目前正在寻求350-55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主要用于团队扩张、技术研发、市场拓展,未来一年内计划拓展到北美6-10个大城市。

——————

我是36氪记者王艺瑾,业务交流可添加微信catherineyijin,请备注公司+姓名+职务+来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