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發行地方債近3.5萬億 截住灰犀牛要穩又要準 來源:北京商報

7月8日,財政部披露上半年地方債發行情況。1-6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近3.5萬億元。從類型看,專項債2.37萬億元,從用途看,新增債券2.8萬億元,均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

非常時期,非常之策。對沖疫情“黑天鵝”,今年財政祭出赤字、特別國債、地方專項債三支箭,以激發有效投資,托住經濟基本盤。

上半年,地方債發行呈現V形走勢,繼5月衝高至1萬億元后迅速回落。在發行上呈現出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發力點集中,投向基建的比例約佔八成,明顯高於往年。二是專項債用於資本金的比例提高,進一步降低了投資門檻。

在制度設計上,赤字和特別國債可由國家買單,地方專項債則需地方政府兜底。一方面,當下經濟運行受疫情所累處於低迷期,地方財政收支極不平衡。另一方面,2020年是地方償債高峯,加之一些隱性債務風險尚未排除,地方債灰犀牛若隱若現。

即便是依託專項債也未能免除擔憂。雖然“資金隨項目走”,但借債總是要還的。與一般債券不同,專項債要求項目收益和融資平衡。在年內3.75萬億元新增發行量下,如何保證每一個發債項目的資料和前期工作都是充分的,對專項債風險管控是一項巨大考驗。

按照計劃,接下來還有4000多億元新增一般債和1.5萬億元新增專項債將要發行。要截住地方債這頭灰犀牛,下半年的債券發行需要有的放矢,精打細算。

其一,要踩準時機。6、7月是地方債發行的低谷。一方面,5月釋放的鉅額資金需要消化,一大批建設項目已經啓動。另一方面,抗疫特別國債的主要發行週期在6、7月,地方債需要爲其騰出市場空間。

其二,要踩準項目。財政部曾明確,地方要根據中央確定的領域選擇項目,特別是要把重點項目、遲早都要乾的項目、拉動作用大的項目選出來,同時要求所有專項債券項目都必須合格合規,必須符合專項債券管理條件,即要用於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項目要有融資收益平衡方案。

此外,上週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着眼於增強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能力,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目前,地方債的主要承購羣體就是銀行。這意味着,新規實施後將實現一個有趣的閉環:地方發專項債-銀行買專項債-地方拿到錢去補充銀行資本-銀行有資本後可以投放信貸也可以買更多的專項債。

這一結果是地方政府對銀行的掌控力加強。從積極方面考慮,更有利於政策傳導效率,對符合政策導向的信貸可以儘快落地,財政金融政策更好協同,助力於“六保”實施。但需要警惕的是,中小銀行也存在淪爲財政“提款機”的風險,因而,健全內控機制、實施全過程審計監督、到期及時退出機制等制度安排也需儘快跟上,形成制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