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中芯國際公告股票將在科創板上市發行,確定發行價格爲27.46元/股。中芯國際本次IPO融資將達462.87億元;若超額配售選擇權全額行使,公司募集資金總額爲532.3億元,成爲科創部和A股10年來最大的IPO。不過,對於中芯國際而言,這僅僅是開始,如何把資本市場融到的錢發揮出作用,切實縮短和臺積電的差距纔是當務之急。

市場份額和技術水平與臺積電差距較大

近年來,中芯國際的進步顯著的。2020年,中芯國際實現14nm工藝商業量產,成爲全球屈指可數的掌握了14nm工藝的晶圓廠之一。在營收上,2019年公司收入約31.16億美元,淨利潤達1,019.1百萬美元,相比2018年爲799.4百萬美元,漲幅爲27.5%。

可以說,從營收和技術上,中芯國際取得的突破是顯而易見的。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差距。

誠然,中芯國際掌握14nm工藝值得慶賀,但在技術上和市場份額上與臺積電差距巨大。

就市場份額來說,臺積電的市場份額超過50%,而中芯國際的市場份額大約是臺積電的十分之一。

在技術水平上,中芯國際也和臺積電這樣的大廠有一定差距。目前臺積電7nm工藝早已量產,正在研發5nm工藝,而中芯國際剛剛掌握12nm工藝,正在研發10nm工藝。

從收入比例看,臺積電先進工藝收入比例較高,而中芯國際在這方面比較一般,根據2019年第三季度數據,中芯國際65%的收益來自150/180nm (35.8%)和55/65nm,28nm工藝收入僅佔4.3%。

如何把資本市場融到的錢發揮出作用,切實縮短和臺積電的差距纔是當務之急。

替換臺積電工藝並不容易

誠然,當下的大環境逼迫大陸企業把更多目光聚焦到中芯國際上,但這並不意味着中芯國際就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訂單。

首先,將芯片從臺積電轉移到中芯國際流片需要時間,由於中芯國際和臺積電的工藝不兼容,因而IC設計公司如果要換晶圓廠,芯片與製造工藝相關的部分需要重新設計,這麼一來,1至2年內,新工廠是無法量產的,因而從救急方面考慮,把訂單轉移到中芯國際屬於遠水解不了近渴。

其次,中芯國際未掌握7nm工藝,且12/14nm工藝良率不如臺積電。這導致頂尖的7nm工藝,大陸廠商只能去找臺積電。而12/14nm工藝雖然可以選擇中芯國際,但存在良率問題,在性價比、產品一致性、產能和出貨速度多個方面都不及臺積電,要付出更大的代價,除非被逼上梁山,諸多大陸廠商還是會優先考慮臺積電的工藝。

不過,真的到逼上梁山那個境地,受制裁的肯定不止IC設計公司。由於中芯國際在原材料、設備等諸多方面對外商有依賴,在“懂王”的組合拳下,會非常艱難。

不宜對中芯國際捧殺

近年來,中芯國際在梁孟松的指導下取得了不小的進步和成績。但與臺積電、英特爾等廠商在市場份額上和技術上依然有較大差距。媒體在宣傳“12nm芯片已經進入客戶導入階段,下一代芯片正在研發”等消息時,不宜過度興奮和打雞血。因爲當下的大環境是誰雞血打的厲害,挨川普的板子就多。誰低調發育,誰才能茁壯成長。中國企業應當“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而不是對外宣傳“秒天秒地秒空氣”。

個別廠商在2018年進口200億美元芯片的同時,鼓吹“不怕制裁”,“都有備胎”,“雖然自家芯片更好,但依舊買美國芯片”,這些只能逞口舌之利,搞民粹營銷,無助於解決卡脖子問題,最後還是要國家出面與美國達成協議。

當下,在半導體設備、原材料、設計工具等諸多方面高度受制於人的情況下,不應過度高調,而是應當保持低調,多做實事。中芯國際在設備、原材料等諸多方面對ASML、應用材料、信越、勝高等國外大廠有依賴,因而美國如果搞長臂管轄,會遭遇和臺積電一樣的麻煩,到時候中芯國際能不能、敢不敢給華爲等廠商代工還是未知數。即便是中芯國際給大陸廠商代工,也應該悄悄的幹活,千萬別大肆聲張。

當下,誰調子起的高,就剛好撞川普槍口上了。此前晉華調子起的高,和聯電一起在中國和美國同時起訴,結果被川普一巴掌打成休克就是前車之鑑。在設備基本依賴國外的情況下,一旦ASML、應用材料等大廠遵循川普的教誨玩陰的,後果不堪設想。

另外,中芯國際曾經與臺積電發生過專利訴訟,最後以張汝京離開中芯國際,臺積電獲得少量中芯國際股權告終。非常要命的是,案件審理地點恰恰是美國,美國法院掌握了第一手相關證據。可以說,打擊中芯國際的炮彈都是現成的,一旦中芯國際蹦的歡,那麼,也許會遭遇川普的鐵拳。

當下,國內企業應當“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一方面提升自己所在行業的市場份額與技術水平,同時默默的構建紅色產業鏈。個別企業罔顧事實搞“厲害體”言論,同時堅定不移的跟在ARM身後喫土,拒絕CPU自主化,純屬害人害己。

IPO後應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由於半導體行業普遍有贏者通喫的現象,中芯國際在美國資本市場是不可能有太多波瀾的,相比之下,國內掀起的芯片熱對半導體公司非常“友好”,A股和科創版那些10倍股則是活生生的正面典型。在從美國退市後,中芯國際選擇在科創版上市,可以獲得比美股更好的融資環境和想象力,能夠從資本市場籌集到更多資金。

在IPO後,希望中芯國際能夠切實提升員工待遇,減少員工流失——在梁到中芯國際後,開啓爆肝模式,被一些人稱爲“沒有臺積電的命,得了臺積電的病”,加上工資無法負擔房價,不少員工在權衡“收入”、“房價”、“爆肝”之後選擇離開。

另外,鐵流希望進一步加強對新工藝的研發,爭取在技術上縮小和臺積電的差距。

在中芯國際14nm工藝商業量產的情況下,希望更多的廠商能夠把訂單交給中芯國際。這方面可以給自己多一條後路,避免受政治影響臺積電拒單流片渠道斷裂,又可以幫扶國內企業發展,實現共同進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