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故事从这里开始

在这场疫情对中国电影市场产生强烈冲击的背景下,有网友表示:国产电影怕是要倒退20年。

是否真是如此暂且不论,但是对于喜欢国产电影的人来说,这种结果会是一种欣慰的期许。

因为,20年前的国产电影,真的很给力。

今天,想要给大家推荐一部1999年的国产经典国防电影——《横空出世》,豆瓣9.3分。

那一年,脸上还有婴儿肥的李雪健老师,带着一支秘密部队深入死亡之海罗布泊,在西北的戈壁滩上啃沙子。

那一年,带着书生意气的李幼斌老师还没有“拿出意大利炮”的霸气,却在片中展现出为国牺牲小家的柔情与意志。

他们两在电影中分别饰演冯驰将军和陆光达博士。这两个角色并非历史真名,但都是有原型的。

前者是中国的第一任核司令张蕴钰,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被任命为核武器试验靶场主任,1961年改称基地司令员。

而后者正是中国第一代国防工业“两弹一星”灵魂人物邓稼先,主持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研究与设计。

看得出来,这部讲述中国核工业发展历史的国防电影,是妥妥的主旋律电影。

199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横空出世》的诞生,有着鲜明的献礼性质。

很多常年浸淫在好莱坞式爆米花视效大片的年轻一代观众,一听说主旋律电影总是嗤之以鼻,认为只会喊口号,高扬政治旗帜,却没有任何看点。

但《横空出世》真不是一般的爆米花电影可比,不仅仅是这部电影宏观群像化展现了中国从建国一直到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以来,一代中国人的不屈奋斗历史与民族精神。

借用电影中陆光达在基地军队与科研人员面对粮食短缺的困境下说的一句话:人是需要精神的。

支持人活下去一份口粮就够了,但支持一个人站起来,绝不只是一份果腹之感即可。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更是如此,《横空出世》所表现的,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脊梁。

此外,《横空出世》这部电影并不是单纯的政治说教,长达110分钟的时长,我们足以欣赏到比空洞的好莱坞视效大片更大的艺术满足。

首先,《横空出世》的艺术表现非常精炼。

《横空出世》的时间跨度不算太长,但其中所涉及到的人物和当时的复杂背景,想要完全揉进一部不到两个小时的电影里,这是非常大的考验。

因此,《横空出世》以冯驰和陆光达为核心人物,从1958年两人分别接受国家密令,历经1959年中苏交恶苏联专家撤出核工业项目,到“596”项目成立开启自主研发,再到突破理论设计,于1964年10月按照计划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为时间轨迹,这其中经过艺术化处理舍弃了很多内容。

包括电影开场的一段历史旁白,将中国成立以来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抗美援朝战争,之后美国与台湾当局签署《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搅弄台海风云,不断叫嚣对新中国实施核恐吓)一笔带过。

真正的剧情从冯驰将军在观影室独自观看美国轰炸日本广岛长崎的历史内参资料开始。

对于冯驰和陆光达接受国家密令并没有过多的前情背景阐述,比如冯驰的上级一坐下来就对他说,“中央调你回来,是要你搞原子弹。

冯驰也很干脆,他说我不会啊。

上级的回答很有深意,“我会吗?美国佬会,苏联老大哥也会,可是他们不会白白的送给你。

服从国家的安排,是军人的天职。冯驰可以说我不会,但绝不能说我不去。

而开场的这段简单对话,也侧面呼应了片头的时代大背景。

和冯驰一样,陆光达被组织喊去谈话的的时候,将军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

陆光达点了点头。这就是他的决心。

也就是这样,两个在第一代核工业中的重要人物加入到了历史的洪流。《横空出世》所要展现的人物很多,那个时代不顾一切投身于祖国建设的英雄很多,冯驰也好,陆光达也罢,他们是那个时代下引领浪遏飞舟的代表,而他们的身后,是时代的群像。

包括冯驰带领的那支从上甘岭战役走下来的英雄队伍,响应国家的号召,奔赴茫茫戈壁。

片中他们在戈壁滩上行军前进的时候,士兵们往后传一个口令:不准问干什么,不准问到哪里去。

也包括北京的那群科技研究者,面对俄罗斯专家撤走烧毁文字材料的困境,硬是用算盘历经几个月得出一个关键数据,突破原子弹的理论设计。

随后,又跟随大部队奔赴罗布泊核武器试验靶场。他们本都是满腹理论知识的研究学者,在世人眼中柔弱的书生,却要在西北戈壁滩上面对荒漠与猎猎风沙。

《横空出世》其实没有太多的情感或政治宣教,相反,这部电影始终充满着克制。

就像对包括冯驰、陆光达在内的诸多人物行为动机的极简化,但往往有些细腻的感情在你细细品味之下,感受得深刻。

比如冯驰在敦煌莫高窟壁画前做的一首诗,“翩翩舞翩翩,年年复年年,千古飞天梦,何日上九天。

这个场景的戏份,不仅仅是呼应后面出于对敦煌莫高窟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而放弃在敦煌建立核试靶场的提案,同时,冯驰作为历经战场厮杀,懂得被美国轻而易举的核恐吓带来的屈辱,这首诗更像是借冯驰之口,说出当时中国人的内心想法。

比如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出苏联专家,而中国方面居然还要组织苏联专家欢送会,更有甚者带领了一群女士过来陪苏联专家跳舞。

那个时代的中国一穷二白,寄希望于苏联老大哥能给带领我们一起前进,然而,苏联专家和陆光达站在雨中的一番话,甚是讽刺。

苏联专家说,在这个世界上,伞永远掌握在高个子手中。

听闻此言,陆光达气愤得站到雨伞之外,宁愿站在雨中。

这是属于落后者的无声抗议,也是那一代人保留中华民族尊严的最直接办法。

陆光达回到家中对妻子说,你以为我想喝酒吗?你看我的脸都笑僵了

那场欢送会,于北京的知识分子而言,其实是耻辱。

比如,陆光达妻子王茹慧最终被组织同意进入戈壁滩与丈夫见面,那一晚,冯驰下令,陆光达帐篷外的士兵离远一点。

这句话有着一个军人难得的情调,也是整部电影在情感极度克制之下的温情流露。

诸如此类的场景很多。

我们会对北京研究所内一群人敲着算盘只为一个得出数据的画面心生敬仰。

也会为冯驰带领着小分队在沙漠中寻找水源的场景暗暗长舒一口气。

还会为戈壁滩上倔强的风沙侵袭着这群柔弱的中国人而感到紧张。

那掀得起车子的狂风和遮天蔽日的沙尘,对于鲜少在西北生活过的人以及如今大多数都生活在东部城镇的孩子,是难以想象的,当他们在电影中依靠肉体去拽住帐篷绳索时,莫名感受到人的力量感。

片中陆光达的好友李一凡(滕汝骏饰演)对他说,我觉得这人的力量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比任何科学都强大

中国人相信,人定胜天。不服输,也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

其次,本片角色性格鲜明饱满。

性格鲜明并非大众理解的主旋律中的脸谱化。相反,本片的角色充满着可爱。

陆光达,美国核物理学博士。这样的角色,充满着西式的浪漫,陆光达平时总喜欢一身西装,回到家喜欢听唱片,对意大利歌曲爱不释手,同时也爱喝咖啡。

这个角色,有着学者气质,有着科技工作者的严谨,当然,他还有作为中国人的傲骨和精神。

对苏联的背信弃义充满愤怒,对苏联专家的言语挑衅会反抗。他回忆曾经在美国留学时与日本同学之间为了民族尊严的竞赛,都足以看得出这个角色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和使命感。

事实上,陆光达这个角色的原型邓稼先经历更多,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8天后,邓稼先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国,与老师和同行们为了中国的核物理研究贡献力量。

和片中最终与妻子在戈壁滩见面甚至是妻子也参加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不同,邓稼先从1958年接受国家号召,后来的28年里(1986年邓稼先逝世),邓稼先与世隔绝,真正做到在这个世上销声匿迹,不能公开发表论文,不能透露姓名。

这28年里,邓稼先看到最多的风景,是西北大地的苍茫与风沙。

影片中的陆光达其实被赋予了部分艺术设计,包括他从最开始带着西方式的自我,到最后真正融入与冯驰共同为之奋斗的核事业。

就像他一开始坚决要替换掉在工程中违反纪律的部队,到后来看懂了这支部队强大的精神力量,决心和他们一起创造奇迹。

和陆光达一样,片中的冯驰将军,其实也有一个转变过程。

他从一开始沉醉在自己固有的军事化思路,到最后逐渐理解科研工作者们的理念。

陆光达和冯驰没有谁高谁低的说法,他们恰恰是经过这次历史大事件最终磨合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的伙伴。

当冯驰听陆光达说起当年在美国与日本人为了民族尊严而竞赛的事之后,在冯驰心中,已经认可了这个书生,这与自己在战场上为了民族生死存亡而奋力拼杀的精神是一致的。

而在那场大灾荒的时候,是军队和科学家们真正理念融合的开始,也是陆光达逐渐与冯驰相互理解的起点。

冯驰这个角色虽然是一个战场拼杀的将军,却有着呆萌的感觉,他的眼神很有戏,他回忆在朝鲜战场上被美国下士恐吓的时候,充满愤怒。

他在茫茫大戈壁上,为了一个本来自己不懂的核工业充满着激情。

他会在因为海外记者造谣导致陆光达险些被扣在北京而只身进京,为陆光达求情。

他会在见证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掩饰所有的激动,让眼中一圈泪花诠释自己的兴奋和自豪。

而陆光达这个角色虽然是一个学者,却有着中国人骨子里的血性和傲骨。他会文质彬彬的与人交流,却也能坚持原则不错过任何细节。同时,他也努力保持着对家和家人情感的克制。

除了这两个角色,片中还有许多让人记忆深刻的人,比如工作累到吐血的李一凡老师,理解并默默支持丈夫为国家奉献的王茹慧,还有在工作之余表露爱慕之意的两名学者马兰和高峰,以及军队当中的一老一少士兵等等。

《横空出世》是一部群像电影,在剧情推进上其实牺牲了很多情节,因此不可能每个角色都细腻到位,但是这部电影聚焦了一些关键场景,还原出了一个角色的多面性格,这样饱满的描写使得《横空出世》成为有看点的主旋律电影。

最后,李雪健和李幼斌两位老师的演技令人折服。

近些年来,李雪健老师因为年龄增长和病痛原因,身材也更加消瘦,如今他的一些作品更多的是塑造慈祥的老人形象。

因此,可能会有很多人不习惯1999年脸上还有肉的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冯驰一角。

同样的,还没有在后来的李云龙角色中大杀四方的李幼斌老师,那个时候竟然看起来真的像个文质彬彬的学者,他会温柔的微笑,会对着妻子诉说爱意与情话。

但是,20年前的他们演技已经炉火纯青。

就像前面说过的,冯驰的眼神很有戏。李雪健老师真正把握住了这个从战场厮杀中走出来的将军,面对国际复杂形势,深深理解中国因为缺少核武器而动不动被人欺压和恐吓的屈辱,他的眼神始终带有一股怒火。

他演出了军人的血性,也因为后来逐渐理解和认同陆光达,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有情有义的一面。

而没有灰头土脸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李云龙加持,李幼斌的陆光达竟然如此温柔和严谨。

陆光达和冯驰是两位老师塑造的精彩形象,也使得这部电影跳脱出脸谱化人物,成就了《横空出世》长达20年的经典角色。

说在最后

其实,《横空出世》上映前的1996年7月29日,也就是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的日子,中国宣布暂停核试验。

20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应该说是满目疮痍,受战争的影响,目睹过多少生离死别与家破人亡。

1964年,当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中国自此在世界上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也是从那一天开始,中国人可以硬气的说,对中国的核恐吓是没有意义的。

20世纪的世界格局风云变幻,21世纪依然如此。

我们暂停了核试验,是因为我们已经挺起了民族脊梁,但是并不代表那股子精神就不需要了。

《横空出世》中冯驰有一句话我觉得很好:

应该说美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可他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动不动就要欺负你。

中国当然已经不是100多年前任人宰割的中国,但是,或许是承平日久,有许多人可能都忘了,这盛世,可是由一代又一代前辈用血泪堆出来的。

-END-

关注我,一起探索更多电影吧!

喜欢的话,记得小手点一下扩散出去哦~

更多影评:娱观(smshe18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