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一般是指为了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场,是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海洋牧场平台究竟是什么样的?海洋牧场可以发挥什么作用?近日,记者跟随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工作人员,探访我市首座投入使用的海洋牧场平台。

苍茫大海中建起“蒙古包”

从港栾码头乘船向西行驶40分钟,远远地便可以看见在茫茫的大海中,有一座固定的平台。平台上可以看见有几座仿如“蒙古包”的建筑。

市海渔局工作人员指着平台介绍,这就是我市首座投入使用的半潜式海上多功能海洋牧场平台,这次我们从港栾码头往这里行进比较远,其实,这个海洋牧场平台位于西城区北部海域,离华电龙口公司大约3 海里(相当于5.5公里),从西城区北部海边坐快艇到这里只需要10分钟。

该平台由山东金海洋渔业有限公司龙口分公司投资1400多万元建设完成,平台总长32米、宽22米,面积约为700平方米。

记者登上平台,感觉这里非常平稳,海风吹过,平台上没有一丝晃动。市海渔局工作人员介绍,平台可以抵抗十级大风。

平台上的五个“蒙古包”,其实就是五个小房子,其中包括了宿舍、厨房、厕所等。除此之外,平台上还安装了风力发电装置和太阳能发电装置。

老家是菏泽、在平台上工作的彭化雷告诉记者,这里水、电齐全,水是从岸上带来的,电则在海洋牧场平台上直接发的,晚上依靠风力发电,白天则用太阳能发电,发出的电量足够日常所需。

在平台上,每天晚上三个人在此值守,彭化雷告诉记者,晚上在这里睡觉感觉和陆上无异,不一样的就是在风大的时候,可以听见不间断的水流声。

打造生态“蓝色粮仓”

在陆地上养鸡养猪大家都已见惯不怪,在近海养殖海参扇贝许多市民也都有所耳闻。那么,海洋牧场又是如何运作的呢?

市海渔局工作人员指着平台周边的大海告诉记者,别看从上面看感觉没有什么,其实海底之下别有一番风景。这片海洋牧场足有20000多亩,投资了7000多万元,海底下遍布人工礁石群,养殖了数量众多的底播海参。

受制于种种客观条件,过去,我市海产品养殖大多位于近海。海洋牧场平台的建设,则让深海养殖成为可能。

平台上建有办公区、储藏区、水产品粗加工区以及生活区等,附带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钓鱼台及放流台等完备的配套设施。平台投入使用后,可以为海底人工鱼礁、海上立体化养殖提供全方位的生产管护、生态监测、安全救助、能源补给和海上看护等服务。

市海渔局工作人员还介绍说,深海养殖更可以为实现生态养殖创造条件。因为深海中根本无法投放药物,所养殖的海产品基本上与野生的无异。

除了建设海洋牧场平台,在平台周围,还计划建设深海网箱,相当于在海中建起一个鱼塘。这个“鱼塘”直径为60米,公司计划建设4个,在深海网箱中尝试进行经济鱼类的养殖试养。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打算在平台的基础上,增添泳池等附属设施,开发海上垂钓、观光等休闲旅游功能,形成休闲渔业品牌,打造成集海洋资源开发、增殖、海上游钓、休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海洋牧场平台综合体。

龙口海洋经济阔步迈向深蓝

记者从市海渔局获悉,记者登上的金海洋海洋牧场平台,只是我市在建的多个海洋牧场平台中的一个。近年来,我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项目支持,加快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在新一轮海洋经济和现代渔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中抢占了先机。

龙口是蓝色国土的丰腴之地,海域面积1146平方公里,海岸曲线长68.38公里,是全省重要的水产品基地之一,拥有优良的港口,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资源。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天然港湾优势,着力发展生态“蓝色粮仓”,其中,建设海洋牧场便是其中的一项重大措施,海洋牧场的建设为我市实现沿海水产养殖由浅水走向深水的“蓝色海洋经济”提供了最佳的海上依托和基础,极大推动了我市海洋养殖业技术变革。

扬波大海,迈向深蓝。“以精致渔业、旅游业开发为突破,通过现代海化海洋牧场建设,全力探索现代渔业发展新模式。”市海渔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已确定把现代化海洋牧场作为“海上粮仓”建设的重点任务来抓,作为实现海洋经济与渔业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保持渔业经济平稳有序发展,完善现代海洋渔业产业体系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来推进实施。(记者 张朋堂 通讯员 张斌 刘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