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行:预计下半年M2和社会融资规模将保持平稳增长

本报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7月10日,央行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6月,M2同比增长11.1%,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新增人民币贷款1.81万亿元,同比多增1474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4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099亿元。

就此,7月10日下午,《中国经营报》参加了央行举行的202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积极应对疫情变化带来的新挑战,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完善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加大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总体看,当前流动性合理充裕,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高于去年。”

首先在新增贷款上,央行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分部门看,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7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8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86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969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2775亿元。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81万亿元,同比多增1474亿元。

阮健弘解释说,从贷款的结构上来看,人民币贷款绝大部分都投向了实体经济,企事业单位的贷款增长是8.77万亿,占各项贷款新增量的72.6%。从期限上来看,短期贷款同比多增1.36万亿元,为企业提供了必要的流动性支持,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37万亿元,这是非常有利于支持企业的复工和复产。

她还表示,上半年企业贷款增加比较多,这是实体企业的资金需求增加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次,在社会融资规模方上,央行数据显示,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4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099亿元。2020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0.8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22万亿元。可见,上半年社会融资增量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就此现象,阮健弘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为了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新挑战,金融体系持续加大对疫情防控和对实体经济支持的资金力度。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从融资的结构上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强。上半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新增量是12.33万亿元,这是历史上最高的水平。这个水平比去年同期多增了2.31万亿元。二是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的支持幅度大幅度增长,占比也明显上升,这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三是金融体系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发力,国债和地方政府的专项债融资力度比较大。

数据显示,上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净融资是2.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03万亿元。国债的净融资是988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5729亿元,尤其是6月份特别国债的发行,当月的国债净融资4392万亿,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

展望未来,阮健弘表示,下半年金融系统将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加大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预计M2和社会融资规模将保持平稳增长。

此外,对于市场所关注的随着中国经济已经逐步走回正轨,央行货币政策是不是已经开始退出应对危机的模式转为更为正常化的模式?

就此问题,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说,第一,我国的货币政策和欧美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我们国家虽然遭受疫情严重的冲击,金融市场也出现一些波动,但是整体的经济运转和金融市场的运转是正常的,没有出现恐慌与市场失灵这种情况。所以我国是一个正常的货币政策,这个和欧美市场特别是美国今年3月份发生的情况不同。美国3月份发生了严重的市场问题,它原先流通最好的国债市场都出现了问题,使得央行必须用非常规的手段来介入市场。

第二,今年疫情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有两个主线:第一个主线是正常的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通过总量、价格、结构工具来提供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使货币信贷能够为经济复苏提供足够的支持。第二个主线是针对疫情出台的一些特殊的、阶段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比如说,今年2月份出台的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目的是在当时保障医疗产品的生产和重要生活物资的供应。再比如,在春节后开市前两天投放了1.7万亿元的流动性,这个投放和以往相比是超常投放。当时投放的时候是为了保证春节后开市市场正常的运转。这些措施都是针对疫情的特殊情况和不同的特点设计,本身是一个临时性的政策措施,它们都是针对不同时点需要来设定的。当政策设定的情形不再适用的时候就自动退出了。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