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9週年,也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做出的莊嚴承諾,承載着中華民族孜孜追求的美好夢想,是14億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

黨的十八大以來,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推動全行業走向高質量發展,爲提高我國綜合國力,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5G、人工智能、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智能終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創新發展,爲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提供了堅強保障,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本報從今天開始,開闢“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以鮮活的數據、生動的案例,展現新一代信息產品技術給老百姓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敬請關注。

互聯網改變了人與物的距離、人與信息的距離,改變了物與物的距離,改變時間和空間,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隨着互聯網的發展,人民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互聯網在早年只是“養在深閨”只有少數人用得上用得起的“貴族設施”,今天互聯網已經變得無處不在,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成爲網民。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人數已經達到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64.5%。

互聯網讓人們的消費變得越來越方便。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買遍、買到天下物品,網絡購物已經成爲消費的新趨勢。2019年,我國網絡購物的交易規模達10.63萬億元,到今年3月,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了7.10億。

互聯網讓教育消除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消除城鄉差異,讓所有人通過“點擊鼠標”和“打開手機”的方式就能獲取知識。截至2020年3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4.23億,已經有超過4億人在網上學習、培訓、再教育。

互聯網讓人們的辦事越來越便利。從前辦事跑斷腿,現在是數據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路,國家與地方一體化電子政務平臺的快速發展,讓數字政務成爲創新政府管理和優化政務服務的新渠道。到2020年3月,我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6.94億。

互聯網讓人們的生活與娛樂變得越來越豐富。微信、短視頻、直播等互聯網應用層出不窮,讓人們有更多的方式溝通、娛樂、表達自我,人民羣衆的文化娛樂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爲8.5億,佔整體網民的94.1%。

互聯網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創造着無數的新可能。過去,只有明星和演員纔有機會在舞臺上展現自己,但是在互聯網時代,每一個人都是舞臺的主角。

家在河南濮陽、在快手平臺上註冊網名爲“農村會姐”的會姐,是一個美食領域的創作者,現在擁有1324.9萬的粉絲。她的自我介紹是:“我是一個普通的農村人,每天會給大家分享一些家常飯菜,喜歡的朋友留下來,讓我們一起成長。”下午1—4點,晚上的6—9點她會不定期地直播她家飯菜的製作過程,從自家菜地裏摘來的菜,在門前的庭院果樹下搭起鍋竈,做各種各樣的家常菜,大量的粉絲會準時等待她上線,和她互動,給她點贊。

很多人喜歡看她的直播,不僅僅是因爲她做的家常美食看起來香、做起來容易,還因爲她開心而燦爛的笑容,就像我們的鄰居朋友,呈現美好生活的狀態。

互聯網正在創造一個美麗的新世界,讓我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足感。出門打車再無需路邊焦急顧盼,用叫車軟件,車到了再下樓;今天不想燒飯,叫個外賣就可以嚐盡各種口味;我們想念的人,點擊視頻就可以“天涯若比鄰”;還有,在網上學習、在網上辦事等。互聯網正在迸發出蓬勃的生命力,誕生各種各樣的新應用,我們的世界正在因爲互聯網、信息化而變得更加精彩。

鄔賀銓院士說,互聯網作爲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互聯網的發展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互聯網與這些技術的結合推動信息技術發展進入全新階段。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信息化正深刻影響着人們的生活方式,推動形成數字化生活。信息化不僅改變着人們的衣食住行,還在不斷拓展和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需求。

互聯網還在演進。隨着5G、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不斷向前發展,正在推動互聯網向智聯網方向發展,將把我們帶到一個更加智慧的社會。北京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軍認爲,智慧社會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而智聯網將給人們帶來更高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以交通爲例,目前的交通是人要主動適應特定的航班、高鐵、出租車,但是如果有了智聯網,交通方式將適應人,人將掌握更大的自主權,從而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比如從北京到福州開會,可以通過手機APP連網,發出這裏有30人要到福州的需求,之後可以共同“打飛的”來去福州。類似的應用還可以是定製化高鐵、共享長途客車等,這就是自主交通對生活的改變。在未來,智聯網定製改變的不僅僅是交通,還有無限可能即將發生。

數據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

相關文章